禽流感升溫中!據農委會防檢局統計,今年截至本日為止,一共確診9場高病原性禽流感案例,總計撲殺近十萬隻家禽,除宜蘭一例外,其餘都集中在雲林;為了避免疫情擴大,相關單位正研擬替禽類掛腳環、牌子等追蹤方法,至於去年推動的非開放禽舍制度,農委會也依舊持正面態度看待,除了強調會加強使用「空拍機」稽查開放式禽場外,也呼籲業者應該從人車進出的清潔來著手,減少病毒入侵。
據農委會統計,今年9例禽流感確診裡頭,就有8例在雲林,且都是土雞,其中4例是業者主動通報,剩下半數都是經被動追查後才發現,有3例是化製廠接收異常數量死雞、準備火化前發現並通報政府,最後1例則是亂丟死禽在河邊;除雲林之外,宜蘭另有鴨場發現H7N7亞型及H7N8亞型兩株禽流感病毒,總計今年已撲殺94,846隻家禽。
至於為何疫情集中在土雞身上?防檢局指出,因為土雞會分批次賣出,不像一般肉雞一次就可出清,土雞養殖很難一次清空雞舍做全面消毒。
非開放式禽舍是解方? 業者呼籲人車管制也要納入考量
為提高禽流感防疫能力,農委會於2015年開始輔導家禽養殖業者轉型為「非開放禽舍」,希望透過設施來隔離家禽和野鳥、候鳥的接觸,同時,也規定禽社要有遮蔽物阻擋外界鳥類糞便進入,藉此落實禽舍內生物的安全。不過此次禽流感疫情還是集中在非開放式禽舍,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秘書長王建培表示,雖對政策持正面看法,但除了佔五成的硬體設施外,每日人車進出有沒有徹底管制、車輛底盤輪胎有沒有完整消毒,也是管理重點,呼籲政府應進行更全面的稽查。
對於上述建議,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則回應,去年發生禽流感後,政府即要求業者必須在非開放式或密閉式飼養,目前國內已達八成,而水禽則在半開放式飼養;但非開放式飼養並非保證不會得禽流感,飼主也須注意生物安全措施,尤其是土雞業者,因為有分批出雞情形,車輛頻繁的進出場區,容易將病毒帶入,就會造成感染。因此,他強調防檢局從去年11月開始,就要求所屬分局配合防疫機關利用空拍機加強查核,且每個月至少要查50場的違規案例,希望增強防疫效果。

為追蹤禽流感疫情家禽掛雞牌、腳環 農委會:還在研擬中
除了非開放式禽場外,農委會目前也正研發替家禽掛腳環的做法,希望可以此追蹤疫情。對此,畜牧處家禽生產科科長李宜謙表示,目前跟業者協商的結果,是替家禽綁上腳環,但一隻雞就要綁一個,實在太費工,預估成本一個一元,也讓動輒養殖上萬隻雞的業者大喊吃不消,此外,由於運送雞隻時會讓腳凹進肚子裡,腳環上的雞糞和細菌就會提高疫病風險,因此還在研討中。李也表示,現有讓雞隻掛牌的做法,也正在測試討論中,將盡快找出可行方法。
掛雞牌的部分,李宜謙指出,希望推行兩種做法,都是為了溯源並且降低疫病傳染風險。具體方式就是當雞隻進入市場交易,行口準備向固定兩、三家雞農購買雞隻時,雞農必須在自家的雞脖子上掛牌子,以證明其來源。此外,他也表示希望推行不同廠必須分離存放的制度,李進一步解釋,當行口要購買A、B家廠商的雞隻時,來自A的雞隻就只能存放在A1、A2的籃子裡,B的雞隻也相同,但兩家不能混放,如此就可以減少交叉感染。
至於具體是否可行?李宜謙強調還在協商當中,目前先讓雞農與行口溝通,若業者覺得可行,農委會會再舉行說明會,按照既有程序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