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下游駐義大利記者鄭傑憶、上下游記者蔡佳珊
台灣政府原本決定領先全球,訂定「氟派瑞」在茶葉上的殘留容許量,隨後決策急轉彎暫緩,引發熱議。事實上,這項德國拜耳公司開發的新殺菌劑,2015年在歐洲各國也因疑似造成葡萄減產,引發農民強烈抗議。
防檢局說明,在國內,氟派瑞單劑並未開放,但由氟派瑞和三氟敏組成的「三氟派瑞」,去年在國內核准後已開放18種作物使用,其中也包括葡萄。加上國內核准前就已申請的進口農產品,目前有訂定氟派瑞殘留容許量的一共有30種(詳見文末清單)。
2015年災情嚴重的瑞士,約900家酒莊受到影響,損失達8000萬瑞士法郎(約25億新台幣),其餘各國農民也紛紛提出受害證據,最後農藥巨頭答應賠償葡萄農,才暫時落幕。
特權月亮造成葡萄減產,酒莊損失慘重
從2012年起,率先在美國用於蔬菜與水果的「特權月亮」(英文:Moon Privilege;義大利文:Luna Privilege),主要活性成分為氟派瑞(fluopyram),於2014起也開始在歐洲國家使用,主要用來對抗灰色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原本期待在2015迎來銷售高峰,預計可以為拜耳創造2.5億歐元的年銷售額。
然而,在歐洲經過一個安然無恙的產季後,2015年5、6月間瑞士、奧地利、法國、德國、盧森堡與義大利陸續傳出,使用過「特權月亮」的葡萄葉片變形,果實變少,有的一串只有疏疏落落五、六顆。
根據估計,災情嚴重的瑞士約有900家酒莊受到影響,有的酒莊甚至失去所有的收成,整體而言,葡萄酒比前一年度減產約4.85%,損失達8000萬瑞士法郎(約25億新台幣)。受害最嚴重的葡萄品種為黑比諾(Pinot Noir)與夏拉斯(Chasselas)。
拜耳先是否認「特權月亮」與葡萄減產的關聯,隨後表示雖然因果關係未明,但建議葡萄農先暫停使用這項農藥。
一山之隔的義大利也傳出災情,東北部上阿帝捷(Alto Adige)的部分酒莊甚至抱怨,葡萄減產近八成,受害最嚴重的品種為赤霞珠(Sauvignon)、 霞多麗(Chardonnay)、 瓊瑤漿(Gewürztraminer)與梅洛( Merlot)。
不僅釀酒葡萄出問題,義大利南部普利亞(Puglia)大區生產當鮮果食用的「紅球」(Red Globe)葡萄,也在2016年出現果實裂開,或是有的呈現長條狀,有的長到番茄大小的變形癥狀。

拜耳承認,特權月亮的氟派瑞與葡萄異常生長的可能關聯
瑞士酒商揚言提告,拜耳瑞士分公司試圖和解,宣布「將在自願性的基礎上賠償受害的農人」,但沒有公告賠償的確切金額。
拜耳瑞士分公司在2015年11月30日發表聲明,承認葡萄減產與「特權月亮」的關係。
根據聲明的義大利文版本,拜耳表示專家辨識出,「代謝物『焦麩胺酸』(acido pirrolidon-carbossilico,英文:Pyroglutamic acid)可能是造成種植葡萄時,出現不正常生長的原因。當『特權月亮』的主要活性成分氟派瑞降解時,會形成代謝物焦麩胺酸。如果焦麩胺酸濃度高,會引發在葡萄植株觀察到的不正常生長。」
拜耳也說,將會繼續在田間分析,了解代謝物如何引發不正常生長,是在哪個生長階段、是在植物的哪個部位。依照既有的資料,出問題的葡萄,多在生長末期、遇上多雨季節時大量使用了「特權月亮」。聲明也指出,除了葡萄,「特權月亮」用在其他作物時,沒有出現異常生長的問題。
瑞士與義大利部分汽泡酒產地,禁止氟派瑞用在葡萄
面對義大利葡萄農的指控,拜耳則表示他們無法證明真的有使用「特權月亮」。但農人隨後提出購買證明,並聘請專家研析致病原因。
農藝學家巴爾博內(Elena Barbone)表示:「氟派瑞的代謝物與殘餘可能在植物中積累多時,滲透、分布在植物的組織內,並造成基因變異,顯現的結果則是葉子與果實變形。」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前,特權月亮施作在鮮食用葡萄的實驗,就是在普利亞進行。不過實驗只進行了一年,隨後沒人繼續觀察在採收後的果樹情況。
為了提升環保形象並顧及當地居民的健康,義大利東北部的普羅塞柯汽泡酒(Prosecco)產地Conegliano、San Pietro di Feletto、Tarzo、Colle Umberto和Vittorio Veneto等5個市政府,在今年3月初決定禁用除草劑嘉磷塞(glyphosate)時,也禁用多種農藥,包括氟派瑞。
災情嚴重時,瑞士聯邦農業局(UFAG)在2015年6月宣布暫停「特權月亮」用在葡萄上,但到了同年10月因果尚未釐清時,已經準備重新核准使用。
瑞士:更嚴謹的審核,不能只觀察一個生長週期
不過,瑞士聯邦農業局發言人尤迪(Jürg Jordi)表示,將會更嚴格把關,「審核的期間將至少延長一年,以利於分析一些在隨後年份可能發生的危害。」而且拜耳若要再度販售「特權月亮」給瑞士葡萄農,必須重新提出申請。
先前的審核只要求觀察植物的一個輪迴生長期,無法察覺在使用的一年後的效應,因此忽略了「特權月亮」對葡萄負面影響。當上市後問題浮現,購買「合法」農藥的農人,已經蒙受其害。
我國氟派瑞可用於18種作物,葡萄在列,但並未實際試驗
針對在國內引起爭議的氟派瑞,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表示,此次預計要開放用在茶類的農藥是三氟派瑞,其中有效成分是氟派瑞和三氟敏各一半,去年7月起國內開放此藥使用範圍涵蓋18種作物,加上之前進口申請的農產品,一共有30種農產品有制定氟派瑞殘留容許量。
馮海東解說,農藥廠商申請氟派瑞最早是2014年開始在國內以芒果做試驗,試驗完成並核准通過後,延伸使用到核果類(龍眼、荔枝等)、小漿果類(蓮霧、楊桃等)、大漿果類(木瓜、香蕉等)十餘種水果,另外還有些作物的殘留容許量是進口農產品申請的,如落花生。
至於試驗的內容,藥效和藥害部分是由農藥廠商在政府認可的田間試驗單位進行,殘留實驗的部份則是委託藥毒所進行,各花費約一年時間。目前開放的作物中,僅有芒果和茶類兩項作物有實際進行試驗。
不過檢視氟派瑞延伸作物的十多種水果,赫然包括在歐洲引發軒然大波的葡萄。(氟派瑞殘留容許量之作物名單,請見文末)
馮海東確認,三氟派瑞確實可以用在防範葡萄的晚腐病,不過目前我國並沒有實際針對葡萄做過試驗,他會將歐洲這個經驗反映給相關單位進行研討。
國內葡萄重要產區的指導單位台中區農改場表示,台灣的葡萄品種與歐洲不同,且三氟派瑞是新藥,目前尚未聽聞農民使用它來防治葡萄疫病。
開放新藥,也必須淘汰毒性高的舊藥
歐洲的前車之鑑提醒,新藥即使通過嚴謹評估,實際應用仍可能出問題。而我國審核過程經常是一種作物通過就可延伸使用,且不僅在延伸在同種類作物,還跨到不同種類,主管單位必須更嚴格審視。
對於歐洲葡萄因氟派瑞減產的問題,農藥專家中興大學植病系榮譽教授曾德賜認為,新藥上市推廣後,因為應用的作物品種繁多,陸續可能產生類似問題,有可能某些品種會比較敏感,必須要因應狀況修正。
曾德賜指出,氟派瑞是一種少量低毒且多功效的藥劑,以茶類為例,一公頃只需100克就能達到效果,可以取代其他毒性更高且容許量更寬鬆的茶類用藥。
不過曾德賜也強調,新藥的安全性必須建立在適量使用的前提上,更須植物醫師的專業協助,不能再像現在農民常依農藥店建議或自行混合不同種類農藥隨便施用。此外,新藥要推出,舊藥也要有淘汰機制,才能讓農藥使用朝低風險方向邁進。
氟派瑞(fluopyram)小百科:
氟派瑞為葉噴用廣譜性殺菌劑,可經木質部導管向上系統性移行。低用量高效,且對蜜蜂及非標靶生物安全。兼具線蟲防治效果。藥劑結構與標靶酵素作用部位結構契合,抑制效果優異。施用後可於葉部形成暫時儲存並持續釋出而發揮持續性保護效果。
氟派瑞屬於拜耳公司發現並申請專利的新化合物類別「吡啶乙基苯醯胺」(pyridinyl-ethyl-benzamides)。拜耳義大利分公司指出,氟派瑞適用於防治灰色葡萄孢菌、白粉病、褐腐病、花腐病、瘡痂病等,以及儲藏時可能出現的盤長孢黴等。
氟派瑞殺死病原菌的作用機轉如下:病原菌會透過孢子發芽管尖端,侵入植物表皮角質層,此時病菌細胞的粒線體必須產生很大的能量。氟派瑞作用即是阻斷細胞內粒腺體的電子傳遞和能量產生,讓細胞啟動自殺反應,促成病原菌的發芽管細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