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網路直銷 對帳比種田更搞剛

網路買農產品越來越方便,一根手指就能搞定一週伙食,但消費者興沖沖下單後,必須記下轉帳號碼、回報轉帳金額、帳號末五碼,來來回回增加不少時間,農民也對帳對到眼花,若不小心報錯帳號、匯錯金額,又是一陣人仰馬翻,許多農民改採貨到付款,也有人嘗試用線上支付,寧願多付一些錢給其他業者處理,用金錢換取時間。

生產好的農產品,也必須有好的購物流程才能送到消費者餐桌4
生產好的農產品,也必須有好的購物流程才能送到消費者餐桌(圖片提供/張子誼)

線上刷卡、第三方支付崛起

張子誼3年前跟著丈夫到雲林務農種小番茄,去年成立「首席農婦水果店」網站,和嘉義番茄農合作銷售,在網路上小有名氣,訂單已經排到過年後。相較於許多農民自己建立google表單,採ATM轉帳、匯款方式,她一開始就引進「歐付寶」第三方支付功能,讓消費者下單後直接刷卡,省去轉帳、對帳時間,雖然一箱番茄會被收取40元費用,但她認為很划算。

「現代人很忙碌,一次就要在網路上做完所有事,用傳統轉帳,消費者得先記下帳號,回報匯款資訊,搞不好走到巷口便利商店就忘記要轉帳了。」張子誼說,許多消費者都是「衝動型消費」,要是付款方式不方便,消費者覺得麻煩,就會影響購買意願。

線上支付搭配方便的購買流程,也可為賣方省下大把時間,「首席農婦水果店」的消費者在網頁下單後,直接線上支付,資料傳輸到後台,張子誼收單整理、排好出貨時間後,寄信通知消費者、出貨,整筆訂單就完成了。

他說,傳統轉帳方式,消費者必須先填google表單,農民核對訂單後,再請消費者轉帳,再次核對,出貨前通知消費者,整個流程下來,農民至少要跟消費者接觸兩、三次,「農民耕作、收單、出貨,工作時間一天超過14小時」,雖然第三方支付有手續費,「但這是不能省的錢,而且一開始就要算進成本,而不是覺得這是多出來的成本。」

網路下單、付款,可以即時將消費者資訊傳輸到後台,張子誼會觀察消費者在不同購物階段停留的時間,若在同一個地方停留30秒,消費者可能就會跳走,表示流程不友善,必須找出原因立即處理。

張子誼認為線上付費可以為消費者和生產者省下大把時間

小農愛貨到付款

張子誼的方式很符合市調公司對消費者習慣的研究結果,AC尼爾森公司在2014年調查,台灣有36%消費者習慣使用信用卡作為支付工具;2015年的最新結果則是,75%的消費者網購時,習慣用信用卡類的工具付款,38%在便利商店付款取貨,傳統轉帳方式剩36%。

對帳耗時費力,是許多農民心中的痛,但是相較於其他網路商品,農民對信用卡的接受程度相對較低。在台南種鳳梨的楊宇帆全面採貨到付款,他解釋,黑貓宅急便的貨到付款,品項2000元以下收30元,相較之下還是比較便宜,如果賣的是單一品項,或是沒有專人可以處理信用卡訂單,還是使用貨到付款最方便,且預先支付消費者會有預期心理,頻頻追問何時到貨,目前尚未考慮用信用卡支付。

花蓮稻農謝銘鍵的消費者,有3成選擇用ATM轉帳,7成貨到付款,「我現在都拜託消費者用貨到付款,因為宅配業者會幫我處理好,我只要每個月核對就好,至今還沒掉過帳。」

消費者訴求方便第一

消費者的意見則非常多元,黃馨慧平均一週會團購兩樣農產品,最喜歡的付款方式是轉帳,雖然曾有一次忘記,遲了3、4天才轉帳,但大多時間因為有開通網路銀行,下單或收到商品後就能立即轉帳,不覺得轉帳麻煩。「對我來說還是網路可以完成最方便,但我可以理解生產者的難處,若用信用卡也可接受。」

另一位邱姓主婦則認為,貨到付款最方便,因為可以當場一收交錢一手交貨,否則預先付款後,常常會焦急何時到貨。

不過另一位黃姓團購主表示,目前農民還是以轉帳為主,且有些宅配業者採月結,農民很晚才能拿到資金,而且自己也會想幫農民省下手續費,目前全都用轉帳方式。

轉帳到底符不符合效益見仁見智,最重要的還是評估自身能力,該花的錢就不要省。

楊宇帆第一年務農時,接到5、600筆訂單,曾為了省下手續費,一筆一筆慢慢對帳,「數字那麼小,我對到差點崩潰,眼睛都快瞎了。」第一週後發現苗頭不對,馬上改成貨到付款,他認為對帳不難,但農忙時根本沒時間處理這麼繁瑣的事,黑貓宅急便一週就可收到錢,且省下的時間可以拿來種更多東西,擴大產值。「我寧可累死在鳳梨田,也不要去對帳。」

謝銘鍵說,許多消費者通知匯款資訊時,自己正好在田中作業,回家後已經晚上7、8點,全部忘光光,甚至有一次拖到隔年,硬著頭皮打電話通知消費者沒收到款項,「雖然一筆2萬元的訂單,貨到付款可能會被抽200元,但要是沒對到,掉的帳可是2萬元。」

張子誼認為,不同農民可選擇不同做法,但絕對不要為了省錢累死自己,若自產自銷但人力不夠,等於拿石頭砸自己腳,只能鞏固死忠客戶,無法擴展市場。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