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漂洋過海到台灣!日前有民眾於自家陽台發現一群「很奇特、從未見過」的小蜜蜂,經輾轉通報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證實其為主要分布於非洲、東亞及東南亞一帶的「小蜜蜂」。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蠶蜂課課長吳姿嫺表示,由於不太有人會養小蜜蜂,懷疑可能是隨船運而來;目前正進行檢驗蜂隻身上是否有攜帶外來病毒,如果民眾有在野外看到小蜜蜂蹤影,請通報苗栗改良場或防檢局,以便掌握小蜜蜂行蹤。
「小蜜蜂」在蜜蜂屬中為體型較小的蜜蜂,比常見的義大利蜂體型小1/2至1/3。腹部呈紅棕色,一般築巢於灌木叢或矮樹枝上,主要分布於非洲、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甚至中國大陸雲南、廣西西南部一帶也能看到小蜜蜂蹤影。

苗改場:過去未曾接獲台灣發現小蜜蜂消息
苗改場表示,過去未曾接獲國內發現小蜜蜂的消息,發現者吳國源也表示,當初聽聞家中有蜂巢,還以為是本土蜜蜂,「後來一看,才發現不是,這比台灣蜜蜂小很多。」經朋友協助,才查到原來這是外來種小蜜蜂,苗改場也才聞「蜂」趕至高雄採樣。
吳姿嫺表示,該蜂巢已被苗改場帶回,為避免分蜂,而在網室中養殖,「但蜂群狀況不是太好。」由於小蜜蜂的蜂巢為開放性蜂巢,經採樣取下後,已經不成一窩,蜂王也不再有能力聚集蜂群,且採蜜情況不甚理想,雖苗改場人員也有嘗試餵糖,但效果不彰,「估計撐不了幾天。」

可能隨船運而來,懷疑野外已有族群
雖然小蜜蜂並非肉食性,而僅採食花蜜、花粉,但考量其為外來物種,苗改場保險起見,仍在觀察族群狀況,並進行檢驗蜂隻身上是否有攜帶外來病毒,「但可能還需要一個多月才能看到檢驗結果。」吳姿嫺表示,後續蜂群情況仍有待觀察。
但究竟為何會在民眾陽台發現小蜜蜂蹤跡?吳姿嫺表示,由於不太有人會養小蜜蜂,懷疑可能是隨船運而來;吳國源也表示,確實有可能隨著貨櫃而來,畢竟發現地才距高雄港十幾公里。
據吳國源觀察,該蜂群已有築巢、儲蜜現象,有幾隻小蜜蜂後腳上還有帶花粉回蜂巢。吳更表示,由於蜂群在短短一天內就分蜂而來,懷疑野外可能也有小蜜蜂族群;對此,吳姿嫺表示,目前還無法確定其他地方有沒有小蜜蜂族群,而就算有族群也不代表能立足。

苗改場呼籲:看見請通報
吳姿嫺進一步表示,雖然現場有進蜜情況,巢中也有雄蜂,但一個族群能不能立足、繁衍,還需考量多種因素,且若蜂王都是與同一蜂巢中的雄蜂交尾,久而久之,族群基因也會弱化。
現國內已出現小蜜蜂蹤跡,至於該族群在野外的情況如何?會適應不良而消失抑或是適應下來而留在台灣?仍是未知數。吳姿嫺呼籲,如果民眾有在野外看到小蜜蜂蹤影,可通報苗栗改良場(037-222111)或防檢局。
【小蜜蜂資訊】
由於台灣並無小蜜蜂,故國內資料也有限。據苗栗農業改良場所提供的資料表示,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為蜜蜂屬中體型較小的蜜蜂,腹部呈紅棕色,一般築巢於灌木叢或矮樹枝上,主要分布於非洲、東亞及東南亞地區,中國大陸雲南與廣西西南部亦有分布。
小蜜蜂屬於社會性昆蟲,蜂群結構也是由一隻蜂王、上千隻工蜂及少數雄蜂組成,工蜂體積小,數量多,巢脾為單脾開放式,因此工蜂護脾能力較強,巢脾上會有2~3層工蜂護脾,受驚擾時攻擊性強。
一般巢脾大小約25~35公分寬、長約15~27公分、厚度約16~19.6公釐,距地面3~5公尺,當環境蜜源缺乏時常棄巢逃飛,環境良好時分蜂性強。單巢產蜜量約200公克~1000公克,依分布地區而異。

(本文為財團法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 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我家陽台樹上發現一巢小蜜蜂,約有上千隻,請轉知苗改場,逕行聯絡,謝謝!
報案人:鄧榮憲
地址:高雄市新興區民生一路1號6樓之44
電話:0910864888
Email:k by see eieu227000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