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春夏的螢火蟲季節別懊惱,秋冬也是賞螢好時節!農委會特生中心研究員何健鎔表示,全台共有9種秋冬螢火蟲,分布於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山間,獨特的是,秋冬螢火蟲不會閃爍,而是隨著飛舞拉出一道道螢色光線,十分壯觀。
全台秋冬螢火蟲記錄9種,分布1000公尺山區
特生中心統計,全臺秋冬螢火蟲共有記錄9種,其中以山窗螢、橙螢、鋸角雪螢與神木螢為主要觀賞物種,廣泛分布於1,000公尺以上山區道路與林間,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是活躍的時刻,成蟲入夜後飛出,並發出黃綠色持續光,活動高峰約1小時。

鋸角雪螢數量最多,最具觀賞價值
何健鎔解釋,「鋸角雪螢」是目前秋冬螢火蟲中數量最多,也最具觀賞價值的種類,他的前胸背板與前翅為米黃色,略為透明,前胸背板半圓形,中央背板紅色,前緣部有2 枚弧型的透明斑塊,觸角鋸齒狀,腹部末端有2節長橢圓形發光器,發黃綠色光,光持續的時間不長,依當天氣溫高低而有所改變。主要分布於臺灣中、高海拔山區。發生期為10-12月間。

特生中心呼籲「五不」,天黑後一小時最適合賞螢
何健鎔說明,每年10月至翌年3月在溪頭杉林溪、阿里山的奮起湖、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及雪見一帶,都是適合賞螢地點。最佳時間約為晚上天黑後約1個小時內,並呼籲遊客應遵守「不喧嘩、不追趕、不捕抓、不照射、不破壞」的原則,若有寒流低溫與濃霧,則不適宜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