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香瓜屬於較難種植的作物,若加上有機栽培模式困難度更是大大提升,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因而研發出一套「健康管理模式」,從土壤施肥、健康種苗、營造栽培環境及隔絕病蟲源面向做管理,其中更利用育苗時進行菌根菌接種,並添加適量蚓糞堆肥,開發出吸收能力高的種苗,也能抵抗黑點根腐病,農民後續種植只需搭配合理施肥、生物性防治資材就好。
「洋香瓜是比較嬌的作物,不是隨便種就可以採收,所以要經常保護,變得讓有機栽培更困難,」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農業推廣課副研究員黃圓滿指出,加上台灣氣候條件問題,特別冷又特別熱,不然就是像有些年多雨,去年又少雨,「生物性施肥必須去因應這些氣候變化做調整。」

導入健康管理模式 土壤檢測配合適當施肥量
何謂健康管理模式?分為土壤施肥、健康種苗、營造栽培環境及隔絕病蟲源面向。土壤作為栽培基礎,土壤條件非常講究,臺南場表示,首先先對土壤做檢驗,依結果建議施用適當的施肥與肥料量,以提供植株最適當的養分,根系越旺盛,植株越健康,不僅節省肥料成本,也是維護設施土壤的重要措施。
黃圓滿也說,在肥料量上,「慣行農業用化學肥料,精準度很高,但有機農業用生物肥料,相對來說精準度就沒那麼高,」因為堆肥的肥料來自原始資材,各地用不同的生物資材,都會有不同的量,很難說一定的量要怎麼樣,這都必須長期累積才能熟練。
內生菌根菌搭配蚓糞 強化根部吸收養分
而在育苗接種部分,臺南場解釋,育苗時進行菌根菌接種,並添加適量蚓糞堆肥,利用內生菌根菌與洋香瓜根部的共生,強化洋香瓜根部對於土壤養分的吸收,並減緩逆境的脅迫。此次使用添加菌根菌的介質來培育種苗,試驗結果顯示接種菌根菌可促進幼苗生長,健康洋香瓜苗為日後的植體發育打下基礎。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農業推廣課副研究員黃瑞彰進一步指出,在育苗時就使用適量蚓糞堆肥,「這是我們自己養的蚯蚓,消化一些農業廢棄物後,產生蚓糞,研究指出,經過蚯蚓腸胃出來的蚓糞,有很乾淨的有機肥,我們做研究比對,苗期時只做內生菌根菌接種跟做接種搭配蚓糞對照,搭配蚓糞的種苗吸收養分能力更好。」
藉由添加菌根菌的介質來培育種苗,並搭配適量蚓糞堆肥,這樣培育出的種苗根系較多,苗也較健康,農民拿到種苗後只需搭配合理施肥就可以。

黃圓滿表示,在苗期時,利用臺南場研發的內生菌根菌與植物根部共生方式,讓生物菌直接進入植物根部產生良好合作關係,再加上利用蚓糞堆肥,蚯蚓消化果皮、牛糞等出來的排泄物,有天然的微生物菌,甚至比一般有機肥料還多,同時蚓糞的顆粒也讓土壤有適度的透氣性,「土壤要疏鬆,有適當空氣的量,蚓糞就發揮很好的作用。」
臺南場表示,根據植體採樣分析,接菌加上蚓糞堆肥兩處理的鈉離子含量比未接菌處理有降低情形,顯示接種菌根菌可以提昇甜瓜耐鹽分逆境能力。此外,示範區也在洋香瓜生長期澆灌4次高磷鉀鎂有機液肥,促進土壤養分釋放與吸收,使植株生長勢適當,提升果實糖度。
適時適地適種 選對品種是核心
「總結來說就是適時適地適種,在適當時間、區域,配合適當的品種,這是精神所在,而適當品種又是其中核心。」黃圓滿指出,臺南品種植株生長好、抗病性強,加上各種資材研發,「我們品種種下去就是適應力好,其他常見的日本外來品種,無法適應,常會有白粉病出現,國外品種相對比較衰弱,收成率低。」,「洋香瓜能做有機栽培就很了不起了,農民有感受到台南品種比較好種、好管理,運用上也較不用提心吊膽。」
「徹底清園也提供洋香瓜健康的栽培環境,可達到減少病蟲源的目的」黃瑞彰強調,剛開始清理很重要,若沒清理乾淨容易產生病原體,「有機栽培不能噴化學農藥,可用的防治資材也不多,不像慣行農業噴化學農藥就可以殺蟲,所以病蟲阻絕就要特別小心,除了溫室雙重門外,也可以放置誘引器。」
「洋香瓜最常見的病蟲害就是黑點根腐病,但我們研發的內生菌根菌接種種苗,能夠有效降低這個病害發生,同時也減少受線蟲侵入情形。」黃瑞彰表示,農民拿到種苗時只需做後續生物防治、自然農藥,「就像一般慣行農業噴農藥一樣,有機栽培也使用有機資材定期防治,像是利用枯草桿菌減少病蟲害等。」
黃瑞彰表示,台南場研發的這套技術未來將技轉給廠商,但若農民現在有興趣,台南場也會輔導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