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荔枝椿象依然在全台各地猖獗,彰化地區傳出荔枝椿象爆發,認為是釋放的天敵平腹小蜂效果不彰,為避免影響荔枝、龍眼收成,縣政府要全額補助藥劑防治。但同為荔枝、龍眼產區的台中市農業單位卻認為,防治荔枝椿象必須生物、物理、化學防治三管齊下,出問題不能只怪平腹小蜂失效。

彰化農業局:平腹小蜂數量放太少,現補助170萬補助買農藥
彰化縣農業處處長黃碧海表示,從去年六月開始就跟農民宣導加強防治荔枝椿象,今年也有跟台大和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合作平腹小蜂的釋放,一共放了十萬四千多隻,但是效果不佳,「數量可能太少。」根據專家研究,一公頃需達一萬隻才會有防治效果,整個彰化產區有一千六百多公頃,十萬隻小蜂遠遠不夠。
「問題是提供不出來,沒有那麼多經費去協助農民,」而且農民沒有用過,會抱持懷疑態度。黃碧海也說,許多農民果園管理做得不徹底,沒有好好清園,才會讓荔枝椿象大肆繁衍。
為挽救災情,彰化縣農業處預計撥出一百七十萬左右的統籌分配款補助農藥購買,在荔枝、龍眼採收期過後,會發動全部公所和轄區農會,在短短兩、三天內共同防治。
台中市:三管齊下初步成效不錯
台中市今年則推出「107年度農業產區農作物荔枝椿象防治曆」,結合化學、物理和生物防治,也就是農藥、卵片移除和施放平腹小蜂,初步成效尚佳。台中市農業局作物生產科曾瑛芸表示,「有搭配防治曆走的農民,防治效果都不錯。」
這套步驟是在二月中旬啟動共同的化學防治,之後開花期就不再噴藥,以保護蜜蜂授粉採蜜,改為物理防治,包括將荔枝椿象產卵的葉片移除、用捕蟲網加入冰醋酸移除成蟲及若蟲、在主幹基部塗一圈黏膠等。最後再加上生物防治,也就是施放平腹小蜂。等到蜜蜂採完蜜離開、花期也過,再噴一次藥,消滅剩下的荔枝椿象和荔枝細蛾。

台中地區平腹小蜂的飼養目前由豐原區農會和霧峰區公所成立飼育中心,今年共生產150萬隻。豐原區農會推廣部主任張喬淳表示,「因為是第一年生產,數量還不夠,但監測小蜂寄生椿象卵的狀況,寄生率有七成以上,效果是有。」
霧峰區公所農業課課長劉仕弘指出,目前平腹小蜂的生產數量仍不足以供應所有農民,初估若要提供給整個台中市,需要生產一千萬隻才夠。建議農民可以先多採用物理移除的方法,比較不會對環境造成損害。
台中市政府今年率先推出荔枝椿象卵片收購,農友可收集上有荔枝椿象產卵的葉片(一片通常是14顆卵),每片可得二元,再看飼育數量依比例回饋寄生的平腹小蜂。劉仕弘說,台中地區總計收購了十四萬三千多片,「也就是減少了兩百萬隻的荔枝椿象孵化。」

霧峰農民:釋放五萬隻平腹小蜂,減少7成荔枝椿象
台中霧峰農民張丹鳳今年就照著防治曆去走,且在鄉公所協助下釋放五萬隻平腹小蜂,荔枝椿象的數量減少了約70%。「但是要很勤勞,只要看到葉片有卵就要隨時摘除。」
「生物防治不可能跟農藥一樣,殺得一隻不剩,」張丹鳳認為,農民本身的管理更重要,「不能把責任完全丟給小蜂。」
今年荔枝椿象比去年還猖獗,張丹鳳觀察疏於管理的果樹,「一棵樹上大概有幾千隻,紅色的蟲都比綠色的龍眼幼果還多。」她和丈夫在先前疏枝時,就翻看剪下的枝葉,把有荔枝椿象產卵的葉片移除掉。因為山區不能焚燒枝葉,且這些枝葉可作為有機質,所以一般農民會將之堆在樹頭,但如此一來,荔枝椿象的卵孵化後就會直接爬上樹。
張丹鳳也是不喜歡噴藥的農民,直言很懷念以前一年只要噴一次藥的日子。不過現在至少開花前和開花後都得各防治一次,再加上辛勤的清潔管理,總算把荔枝椿象密度壓制在可接受程度。但是她很擔心隔壁荒廢的果園,幼蟲一旦長為成蟲,就會飛過來自己的園子。
缺乏管理的廢園令人頭痛
霧峰區公所建置平腹小蜂飼育中心,包括技轉費用,大約兩百萬元。劉仕弘表示,這是第一年,需要購買設備,明年成本可以更降低。而卵片收購的作法,所需經費也不多,值得經費不足的地方單位採行。
張丹鳳指出,荔枝椿象最重要的是早期防治,也就是在農曆年前後,牠剛越冬還沒產卵之時,身體最虛弱,此時用藥防治,把成蟲降到最低。否則若一開始疏於防治,荔枝椿象的密度拉高,後面就難以收拾。
整體而言,荔枝椿象今年依然囂張,但是台中市的多管齊下加集體防治策略有達到成效,比較頭痛的,依然是缺乏管理的廢園。「廢耕園是荔枝椿象熱點,這是最棘手的問題,」劉仕弘道。
要有效打擊荔枝椿象,早期防治、共同防治十分關鍵,而在農藥使用之外,更須加強農民自主管理,增加平腹小蜂飼育,才能多方圍攻,並顧及蜜蜂與其他生物的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