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了萎凋病~豇豆不再見錢死!高雄農改場推抗病嫁接苗,抗病少用藥

被視為豇豆不治之症的萎凋病有解了!豇豆產區近十年飽受萎凋病摧殘,開花時死亡率高達七成,令農民束手無策、戲稱「見錢死」,種植面積因而少了三成。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農改場」)自2016年推出抗病嫁接苗,有效將豇豆萎凋病發生率降低至一成以下。

高雄農改場研發出抗豇豆萎凋病的嫁接苗技術。(攝影/林珮君)

摧殘豇豆產量 十年來面積少三成

豇豆(台語俗稱「菜豆」)產季為四月至九月,是台灣夏季重要的食用豆蔬菜,「三尺青皮」為最常見的豇豆品種,主要產區在高雄與屏東。但近十年來豇豆受萎凋病危害嚴重,在栽種後六、七週,正值開花期時出現大量死亡,耕地防治效果有限、且無解藥可醫,被農民視為「豆類癌症」,令許多農民頭痛不已、紛紛降低種植意願。全台豇豆栽種面積也因此少了三分之一,從2007年的1,422公頃、到2017年底只剩900公頃。

豇豆萎凋病常導致全園廢耕。(照片來源/高雄農改場)

高雄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朱雅玲表示,近年來高屏地區的豇豆萎凋病趨於嚴重,主要跟土地複種指數有關。土壤長期栽種會累積真菌,棲息在土壤中的病原菌會侵入豇豆根部、破壞運送水分的維管束,並向上蔓延,發病初期葉片呈現捲曲和萎凋,後期則全株枯死。萎凋病的寄主有很多,但在豇豆危害最嚴重,死亡率高達七成,是種植豇豆的最主要限制。

農民不堪豇豆萎凋病危害而多轉作瓜類或其他作物,留下來的豇豆農也因缺乏有效的田間防治方法,只能持續噴灑農藥,「他們也知道農藥對萎凋病沒效,但萎凋病危害太嚴重,很多農民還是會用(藥),都是無效用藥。」朱指出。

高雄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朱雅玲。 (攝影/林珮君)

研發抗病嫁接苗 豇豆死亡率七成變一成

萎凋病對寄主有專一性,過去番茄和瓜類也都飽受萎凋病所害,但後來皆靠嫁接技術克服。因此,高雄農改場2013年起也嘗試用嫁接技術解決豇豆萎凋病問題。

朱雅玲指出,當時在全世界蒐集了共三百多個豇豆種原,再篩選出抗萎凋病性佳的三個豇豆品系,將三尺青皮嫁接在篩選出的根砧上。經實際種植試驗,發現嫁接抗病根砧對豇豆萎凋病有顯著效果,能大幅降低豇豆在開花期的死亡,「(死亡率)從七成降到一成以下。」能提高豇豆產量,且嫁接後也不會造成豇豆豆莢變小變瘦或影響口感。

高雄農改場於2016年正式推出「耐萎凋病嫁接苗技術」,並已技轉至禾田種苗場。朱雅玲提及,豇豆原本1株成本約0.4元,技轉後豇豆苗1株售價6元,翻了15倍,曾擔心農民無法接受,但這兩年詢問嫁接苗的民眾多,種苗業者甚至供不應求,業者表示今年賣出的豇豆嫁接苗已多達12萬株。

田間抗病表現佳 恢復農民種植意願

經營「青翠園」有機農場的老闆娘莊翠蘭也使用抗萎凋病的豇豆嫁接苗。她表示,豇豆為「連續性採收」的豆菜類作物,許多農民為減少病蟲害,往往大量噴灑農藥;而自己則使用蘇力菌、黏板、礦物油來對付豆莢螟、薊馬、蚜蟲等蟲害,以及用石灰硫磺水抗病害,同時保持網室通風、避免種植密度過高。

她坦言,過去儘管做好栽種管理,但唯獨對豇豆萎凋病沒轍,「我們都叫它『見錢死』啦,一開始是根部受損,後來整株受影響,然後整園的豇豆都被傳染,都是在終於可以回收賺錢的時候枯死,真的是見錢就死!」後來莊翠蘭嘗試使用抗萎凋病的豇豆嫁接苗,發現豇豆抗病力明顯提升,「不會再枯死了,(農民)心情好很多啦!會想繼續種植啦!」

朱雅玲表示,以嫁接方式解決萎凋病不是新技術,只是之前沒人用在豆類蔬菜上,而抗病的豇豆嫁接苗目前推廣兩年多,在田間皆展現良好的抗病力,希望未來能改善農民種植豇豆時的用藥習慣,並重新為豇豆產業注入活力。

(照片來源/高雄農改場)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