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時常食用的愛玉凍,過去來自生長在中高海拔地區的野生愛玉子,後經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苗改場」)選育,可在中低海拔栽種的愛玉子品種「苗栗1號」、「苗栗2號」,吸引許多農友躍躍欲試。但是經技轉農民實地種植,卻發現產量與預期有落差,加上愛玉子依賴獨特的愛玉小蜂授粉,如何吸引小蜂留駐,更是一大難題。
農友林建文指出,種植愛玉子有三大關鍵技術、缺一不可,包含建立穩定的雄株系統、把握採收成熟果實的時機、培育數量充足的小蜂。國內最早開始種植有機愛玉子的農民范振海則樂觀以對,「沒有事情是一帆風順,從農就不可能輕輕鬆鬆,」強調因應氣候變化、管理土壤肥力和維護自然生態都是關鍵,尤其愛玉小蜂十分怕熱,建議多種大樹、調節園區溫度,才能營造舒適的小蜂生活環境
綠谷園栽種有機愛玉子 植株茁壯要4年起跳
開車前往新竹縣關西鎮,沿著山坡慢慢爬升,來到一個三面環山的山谷中,周圍由高聳的林木包圍著梯田,據聞這裡以前是廢耕茶園,經整理後才重啟耕耘。800棵翠綠色的愛玉子植株均勻分佈在一層層梯田上,園內不使用除草劑、保留了自然生態,顯得更加綠意盎然,「所以取名叫綠谷啊!」「綠谷愛玉園」老闆林建文說道。
從事金融工作超過三十年,林建文選擇以「愛玉子」作為退休生活的起點,「希望讓生活有寄託,又能兼顧養生、讓自己有健康生活,就想投入有機農業。」他選擇了標榜具高產能、果膠含量高以及擁有早生特點的「苗栗2號」,於102年與苗改場完成技轉,正式開啟他的愛玉第二春。
然而種植愛玉子並不如想像中容易,果實也沒有一到春天就結實纍纍,林建文摸索了五年,今年才稍得些許產量。
愛玉子為攀藤植物,山林中的野生愛玉子多攀附在大樹或岩石上;移入果園植栽後,則需先打樁、置入約三米高的水泥柱,在下頭培育幼苗,愛玉子植株便會沿著水泥柱不斷攀爬向上長,「不過愛玉長得不快,植栽茁壯至少要3-4年,茂盛則可能要十年以上。」
打造愛玉小蜂生態系為栽培關鍵
愛玉子為雌雄異株、會各自結出雄果與雌果,完全仰賴「愛玉小蜂」進行授粉,愛玉小蜂和愛玉子是互利共生關係,雄株提供小蜂寄生和產卵的場所,也提供孵化後的小蜂所需之養分,雌株才能結出可以收成食用的雌果。
「愛玉與小蜂是一場浪漫的生死戀,」林建文說明,愛玉小蜂也有雌雄差異,只有雌小蜂有翅膀,會飛入萌果進行寄生以及幫助愛玉子授粉,雄小蜂羽化後終其一生在雄果中渡過,僅負責交配,「雌小蜂任務完成後就會葬身果實內,而沒有小蜂寄生或授粉的愛玉子果實,最終也會掉落、變成落果,」
「愛玉子能否發育成熟、農民能不能採收瘦果,全靠小蜂幫助,兩者密不可分!如果沒有小蜂,愛玉子就種不起來!」林建文解釋。「小蜂習慣在(攝氏)20-30度之間,太熱就活不下去,」但若是低於零下5度、或是會下雪和結霜的地區,愛玉子植株也不易存活,因此野生愛玉子多分布在800-1,800公尺的中高海拔山區。
另外,林建文指出,愛玉小蜂飛行能力較差,風大時會影響小蜂的飛行和授粉能力,因此他特意避開遼闊的平原區,選擇四周有遮蔽功能的山谷地形栽種,海拔高度約280公尺。
栽種愛玉子三大技巧:建立雄株系統、把握時機採收果實、培育充足小蜂
林建文投入愛玉子種植進入第五年,產量仍未達預期,顯見種植技術仍有許多難以克服的地方。
他認為,種植愛玉子有三大關鍵技術、缺一不可。一為建立穩定的愛玉子雄株系統,由於愛玉子一年四季都會結果實,因此全年都要培育足夠數量、源源不絕的萌果供小蜂寄生,小蜂族群也才能穩定成長。
二為把握果實成熟的黃金時期,「雌果夏季授粉後約96天,是果膠含量最高的時候,要把握採收!」之後果實內水分會增加、稀釋其果膠含量,也容易「爆果」。爆開的果實雖可鮮食、但不適於加工。至於如何辨識成熟果實?林建文指出,先看形狀,果實由原本的長條、橢圓狀變得較豐腴、有肉;再看顏色,會由青綠色轉為深綠色者,且果實底部漸漸變黃;最後再用手掂掂,重量要沉、才是成熟果實。
「但其實還是全憑經驗啦!」林建文調侃自己早期常常「判斷錯誤」,把未成熟的果實摘下,剖開後才飲恨,「就當學一次經驗,現在一看就知道了!」只見他巡園時忙碌的東張西望,精準地在一整片綠葉深處抓出一顆顆成熟的愛玉子果實。
第三則是要培育數量足夠的愛玉小蜂,農民初期要積極引蜂(即引誘小蜂來採蜜、授粉),才能達到小蜂的群聚效應、幫助愛玉子順利授粉。一顆雌果需要十隻左右的小蜂飛入,才能授粉完全,讓雌果內佈滿充足的瘦果。
拉大株距、使用生物資材對抗病蟲害
為減少病蟲害感染,林建文規劃果園時刻意拉大種植行距,佔地1.7公頃的園內僅立了800棵愛玉子植株,平均保持3.6公尺的行株距離。為維持果園的健康生態,林建文以人工方式除草,每日巡園檢視愛玉子植株的生長狀況,將長度過長、影響下頭葉面遮光率的枝條稍作修剪,並記下每顆即將成熟的果實的採收時機。
果園常見的長斑擬燈蛾、介殼蟲、薊馬和蚜蟲等害蟲,會啃咬葉面、影響果樹行光合作用,更會吸食果實、讓果實長不大,對此,林建文使用性費洛蒙(針對斜紋夜蛾)和葵無露等防治資材解決。而今年起開始出現的廣翅蠟蟬,他則用苦楝油對付。
至於令人頭痛的病害,也發生在他的園區,真菌類的疫病會從土壤裡破壞植株根部的吸水性,讓葉子開始枯萎,植株在一週內就會死掉,「防不勝防,因為不知道生病的根會竄到哪裡去,」目前只能將石灰硫磺粉大面積灑在生病植株的周圍,但效果還在觀察中。
等待五年終有收成 但產量與預期有落差
林建文103年正式種下愛玉子植株,至今已邁入第五年,才終於開始有了產量,「去年以前懶得採,因為根本沒幾個雌果有成功授粉,」他嘆氣指出。然而目前園內的愛玉小蜂數量還是不夠,全園僅有1/4果實有小蜂寄生和授粉,其餘最後都成了落果、變成有機肥。
按照苗改場對「苗栗2號」的預期產量:平均一棵愛玉子雌株每年可產20-25公斤的愛玉子果實(指鮮果),林建文園內於今年首次有產量,目前(至八月底)收成量除以雌株數目,平均每株產量約1公斤。
對此,他表示,園內愛玉小蜂族群尚未建立穩定,需要再增加引蜂次數、才能提高愛玉子的授粉率。他建議,引蜂頻率該一週一次、連續四個月,不能太集中、也不能中斷,因為要配合陸陸續續的萌果期。
「從農就不可能輕輕鬆鬆」花蓮有機愛玉農:一步步檢討種植環境
另外一位在花蓮從事有機愛玉子種植的「范家愛玉園」,老闆范振海是國內最早開始種植有機愛玉的農民,102年完成「苗栗1號」品種技轉。目前2.3公頃的愛玉園內種了1000棵愛玉子植株,今年也開始能收成鮮果,計算目前為止的收成量,平均一棵植株產量約0.5公斤,不過當前尚值採收期、產量預期還會再增加。
眼見今年開始有收成,他還是正面看待,「真的是要慢慢探討、一步步去分析到底是哪些環境條件做得還不好。」
范振海指出,愛玉小蜂十分怕熱,因此園內要保留適當植被、多種大樹,才能幫助果園降溫。另外,採有機農法的目的就是要讓果園保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因此面對蚜蟲、毒蛾、石牆蝶等蟲害,他不刻意處理,全由園內飼養的雞、鴨、鵝適時吃蟲、降低害蟲蟲度。
而「苗栗1號」本身也有著良好的抗膠蟲力,因此園內未見膠蟲危害問題。至於對付擾人的褐根病,他則使用碳化粗糠來調整土壤酸鹼值,今年起終於讓病害稍得控制,「沒有事情是一帆風順,從農就不可能輕輕鬆鬆,」談起如何打造生態平衡的愛玉園,他顯得自得堅定。
小蜂怕熱,園內要留植被才能降溫
面對愛玉小蜂族群的建立,他表示東海岸山中的愛玉小蜂數量眾多、不怕找不到,前年起他以一週一次的頻率、進行長達半年的引蜂,去年引蜂期降為三個月,直到今年,愛玉小蜂族群已建立穩定,能幫助愛玉子均勻授粉。
但為何目前產量仍是不如預期?他解釋,還在調整適合愛玉小蜂的生存環境,例如嘗試透過園內動物活動來增加土壤肥力和透氣度,「我們果園的土壤下頭都是蚯蚓!」同時也使用碾米廠的米糠等副產品作為肥料,增加土壤養分,「最重要的是讓小蜂能在生態平衡的環境中,這樣才能幫助愛玉子授粉。」他強調如何因應氣候變化、管理土壤肥力和維護自然生態都是關鍵。
農民產量有落差?苗改場解釋:還在採收期,之後陸續還會有收成
負責選育愛玉子和輔導愛玉小蜂授粉技術的苗改場副研究員林孟均表示,試驗時在嘉義地區、海拔100公尺的土地上,以一公頃800棵植株、採有機農法的方式分別種下「苗栗1號」、「苗栗2號」,歷經五年栽培,產量確實達到平均一棵20-25公斤的成績。
對於農民反映實際種植成果與預期產量差異極大,她解釋,花蓮的「范家愛玉園」去年園內溫度過高、愛玉小蜂難以生存,加上褐根病肆虐、植株死掉很多,因此產量沒有出來,今年適度調節園區溫度和控制病害後,才開始有產量。
至於新竹「綠谷愛玉園」的問題,她解釋,該區土壤條件起初並不佳,過去的茶園荒耕過久,之後要重啟耕作時土壤養分幾乎已流失,要大量補充氮、磷、鉀,先把土壤問題解決、才能進一步種植植株。苗改場建議的種植愛玉子之土壤酸鹼值為7以上,但該處起初數值只有5、目前也只有6,研究人員已介入輔導,希望盡快調整好園內土質。
此外,林孟均也指出,今年兩位農民的愛玉園並非全園達量產狀況,僅有部分植株有收成,加上現在正逢採收期,「之後陸陸續續還是會有果實能採收,」強調平均每株產量不可能那麼低,應等採收期結束再計算平均產量。
為防範平地愛玉子常見的煤煙病,她建議要適時減去生病枝條、清園和清除落果;植株也不宜種植太過密集,要保良適當株距和維持良好通風,才能降低蟲害發生率。另外,因愛玉子與愛玉小蜂為互利共生關係,因此病蟲害防治上應使用非農藥資材,以不可傷及愛玉小蜂為前提。
農民反映技轉合約不合理,苗改場:協助研發並投入技術
此外,林孟均指出,愛玉子植株第一年落果頻率高屬於正常現象,「愛玉子還在適應氣候,就像第一次生小孩、一定容易手足無措,要慢慢調理身體,」對於農民提出要增加引蜂次數,她表示其實引蜂要配合一定時機,「也不是頻繁引蜂就是對的,要等園區的萌果都結出來了,才能開始引蜂,不然沒有萌果的話、小蜂一進去也是會死掉,」她強調引蜂次數和每次引蜂之蜂群數量都要視該地的種植環境與條件作調整。
不過愛玉小蜂目前還無法人工飼養,只能從戶外引蜂,「確實是一個限制,」苗改場提及,未來將研究能替代愛玉小蜂的授粉昆蟲,希望增加愛玉子的授粉成功率。
另外,也有農民反映技轉合約中規定,每五年要續約一次,農民得再付一次費用給苗改場並不合理,「技轉第五年才終於有收成,卻又要再續約一次,要繳錢也不是不行啦,但要告訴我們是哪些費用,畢竟我們屬於非專屬技轉、我們私下也不能自行賣苗。」
對此,林孟均解釋,續約費用主要用在維護品種權、協助人員繼續做研發和投入新技術,且人員每年都會去產地實際輔導農民,包含諮詢費、顧問和服務費用等支出,她也強調大部分作物品種的技轉合約都是每五年續約一次,也都需要再繳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