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英國小農夫/難道剩菜不行嗎?

圖片來源:Falls Retreat網站

經過幾周辛勤的除草,農地終於有些雛型。割下來的雜草該怎麼辦?左思右想,決定嘗試鄰人推薦的綠色堆肥桶。簡單來說,這就是悶燒鍋加垃圾桶的綜合體,在密閉的空間下,以高溫加速廢料分解落葉,成為豐饒的腐植土。這種桶子在台灣很少見,亞熱帶氣候悶熱,堆肥容易孳生蚊蟲;但英國天氣濕冷,垃圾往往沒甚麼異味,因此戶外回收普遍受到歡迎。

圖片來源:Lovely Green網站

我們一開始使用堆肥桶時,興奮異常,甚麼都想丟進去。後來仔細讀了一下簡介,才知道不是所有的雜草都可以再利用。比如前文提到的茅草,生命力強,在黑暗中也不會完全分解,混在培養土裡,反而散佈的更廣。雜草的回收比分類詳細,不是如想像中能隨手棄置的廢料。

不知不覺,我跟水牛先生迷上了堆肥桶,家裡的廚餘再也不丟垃圾桶了,每周吃剩的生鮮蔬果,我們小心翼翼的放在箱子裡,周末提到農地去回收。蘿蔔皮、洋蔥皮、蘋果皮,都是家常便飯;據說蛋殼是營養的來源,我們就拼命吃蛋,彷彿在幫堆肥桶打營養針,深怕它吃不飽。

後來才知道光是雜草廚餘,成效不大。綠色材料分解時會產生氮氣及汁液,雜草泡在水裡發爛卻不分解,吸水的廢紙或紙箱,會幫助排放二氧化碳,中和並加速分化,兩者混合才是最佳的堆肥方法。為了促進氣體中和,水牛先生不定時就要攪拌堆肥桶裡的肥料,說實在話,酸臭的氣味實在讓人不敢領教,但想著來春肥沃的培養土,這點不便也算不上甚麼。

翻開廢料仔細看,會發現蚯蚓跟蜈蚣橫竄,還有許多不知名的甲蟲,都是以腐蝕物維生,看著牠們忙碌於消化一大綑的綠葉跟廚餘,我們再也不覺得這些材料髒臭,想起小時候對蚯蚓的恐懼,實在有些好笑。

不過幾個月前,我們從未想過吃剩的食物去了哪裡,也從未思考如何分類綠廢料,但在耕作的過程中,突然發現了一個新的循環,原來人類消耗的任何一點物料,都會以不同的形式回歸大地,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只是以一個分類者的腳色,幫這個世界做好初步的工作而已。

今日腐臭的廚餘,就是明日燦爛的鮮花,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