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宗/芳姐的茶園奇蹟,少用肥不施藥,5年後表土有機質躍升至5%

農業是高科技產業,可惜普世認知讓它產值不高,因而落入惡性循環,後續衍生的苦果大家也一同承受當中。敝人特撰此文與大家分享與我所見到的大自然的力量,並品味務實農業科技之美。

這是在竹山坪頂埔臺地西南端一片茶園,佔地面積有0.45公頃,海拔只有150多公尺。近期連日大雨,幾乎全台多數農地與茶園上的作物都災情慘重,但雨水越是傾倒,這片茶園反而越來越健康。

異常驟然降雨持續累積中,但是雨越下,茶越美。

不用藥少用肥的低度維護,茶芽肥厚,品質驚艷

這裡海拔不高,茶葉品質卻頗令人驚豔。茶芽肥厚,鮮嫩有內涵,製成的綠茶、烏龍茶與紅茶只有芳姐的親友有緣品味。

因前任主人管理吃力,且對獲利不滿意,芳姐與夫婿在偶然的因緣際會下承接購入茶園。我也在那時因這塊地的管理諮詢需求,而認識芳姐與她家人。

承接後的初期二年,茶園的產量與品質確實也不是很理想,但芳姐持續堅持以正確的管理作為來管理茶園。

所謂「正確的管理作為」說來也心虛,當初我只是依芳姐家人期待不用藥少用肥為原則,提出全區符合原則的低度維護管理作為。因主人也持續對我有信心,全力誠實配合。第三年起茶園開始有正面改善,過程中當地鄰人也一同見證這片茶園的改變。

103年承接後的系統恢復初期,幾乎沒得採收。103年冬茶茶乾17台斤。104─106年起,每年採收一至二次。107年已達一年三收,產量已接近附近慣行茶園的50%。

雨越下,茶越美。

雜草、生物均多元,輕鬆管理茶樹卻更健康

最有趣的是鄰田溫室荖葉的吳先生(也曾是資深慣行茶農),每見我一次就會向我哈拉一次。總是說:「實在看不懂這片茶園在幹什麼?也沒看她施肥噴藥,怎麼茶樹可以這麼健康?比以前他過去的管理經驗還要輕鬆?到底是發生什麼事?」。還常問我到底給她什麼仙丹。

這片茶園常令我訝異,我很喜歡來觀察這片茶園與學習,看這一片曾是人為過度影響的茶園,在芳姐家人低度干擾與精心經營下它是如何改變的。

芳姐很少施肥,連我常用的對症葉面施肥也省了。因為即使不施肥,它們也長得很有活力,未呈現任何元素缺乏徵狀,只有因為為了提升茶胺酸含量,在每年冬茶萌芽前我會同意略表施一些黃豆粉,每分地都在100公斤以內。

完全不用藥,昆蟲活躍,但對茶樹危害有限

園區雖有噴灌系統,螞蟻卻常築巢塞管,噴水灌溉成為噩夢,清了幾次還是塞管,於是芳姐索性不噴水灌溉就成為常態,唯看天降雨是灌溉主力。

園區雜草是相對比較常被管理之標的,我建議不必太積極,但小花蔓澤蘭就要全力剷除,現在園區的雜草呈現多元化狀況,只要不高過茶樹高度的七成都可以不裡它。

芳姐完全不施藥,卻也從沒對病蟲害有過抱怨。未施藥,唯有靠近竹林邊的茶芽有較嚴重的盲椿象侵擾,餘全區偶有小綠葉蟬、葉部炭疽病危害,都在可忍受範圍以下。有趣的是全區內的花蜘蛛、軍配飛蝨、褐緣蛾蠟蟬、青蛾蠟蟬、蠅虎、蜻蜓、瓢蟲、草蛉…還有更多的不知名昆蟲非常活躍,是我在其他茶園很少看到的。

多元化活躍茶園生物

土壤大幅改善,表土有機質含量大幅上升至5%

這片茶園地下的土壤更有神奇的事情在持續進行中,103年初診時,茶園有機質集中於表土0~15公分的範圍,含量在1~2%。15公分以下的土壤就很死硬無結構。

現在,至少園區底下深度0~60公分的土壤具良好結構,通氣排水不成問題。(參考中央氣象局在日月潭測站0801~0825累計雨量在635mm。目前具備良好結構的土壤特質,可幫助貯存雨水進入下層土壤,又不會造成根圈缺氧。若茶園像過去15公分下就壓實,排水就是大問題,而且很難搞定。)

108年春天,茶園的表土0~15公分的範圍有機質含量在5%。以下15~60公分也有2~1%。常規計算中,一分地15公分深的表土重200,000公斤。假設欲提升1%的有機質,至少需投入2,000公斤的有機質。而一分地的0~60公分土壤在五年增加了16,000公斤的有機質。

事實上,103年只丟了2500公斤的腐熟堆肥。二時間點的有機質含量差額在16,000公斤。這發生什麼事?

現在,至少40公分以上的結構良好土壤,通氣排水不成問題。
土壤有機質變異量示意圖

10個虎頭蜂窩背後的意涵:更多土壤使用者的存在

想了好久,我終於裡出一些頭緒,也因此更對眼前這片茶園內的自然力量產生更多的敬畏之心,更激發我想與大家分享的企圖。

其實近三年冬茶開園採摘前的第一件事,芳姐就要請虎頭蜂獵人先來幫忙清園。106年有五個虎頭蜂窩被摘除,107年有十個被摘除。雖然都是脾氣較溫和的黃腰虎頭蜂,還是要先處理,否則採茶工沒人願意入場。小小的四分多地,居然有10個超過籃球大小的虎頭蜂窩。

10顆虎頭蜂窩的出現絕對不是偶然,正意味著虎頭蜂生存的背後有著複雜的食物網、土壤生物、園區生物、及周邊資源利用關係。其中在生活史上用得到土壤的生物,我們就概稱為「土壤的其他使用者」。

食物充足的虎頭蜂族群

我心中有一大堆問題:

  • 虎頭蜂是來做什麼的?
  • 為什麼一年比一年多?
  • 與長期不施藥少施肥有關係嗎?
  • 長期不施藥少施肥除了對虎頭蜂有影響,對其它看得到或看不到的生物有什麼影響?
  • 長期不施藥少施肥為什麼開始會對後續產量有那麼驚人的正面幫助?
  • 沒人去耕耘翻土,為什麼那麼深層大面積的土壤怎會自己鬆動而且有結構?
  • 有結構的土壤可維持多少有效水?可對環境茶園的緩衝提供多少貢獻?對茶葉品質產量與茶樹健康有什麼影響?
  • 如果全台灣的茶園與果園有一半是這種狀況,我們會享受到什麼好處?
  • …………………………………….

上述的每一個問題,應該都可寫成一本博士論文。我沒有財力與能力去證明我腦海中關於這片茶園的各種生物、食物網與生態複雜關係。但我相信上述的答案通通都可獲致以下的指向:多元化且穩定的生態系,有利害物控制、有利農作收益、有利人類生存、有利永續發展。

成土的影響因子

讓其他土壤使用者安居繁衍,成為維護土壤健康的免費員工

土壤的豐富樣貌、生命孕育性質與其生成影響因子有密切關係。土壤生成影響因子可分為氣候、母質、地形、生物、時間。若想幫助土壤健康發展,人類從母質、地形、氣候、時間的角度上能著力的其實非常有限,但安排良好的生態發展條件,讓生物因子來幫助土壤健康,借用其他土壤使用者的力量就不是難事。

人類肯定也是影響土壤狀態的一種生物,教科書把人類歸在五大因子中的生物因子。多年的思考與反省後,我非常不同意這樣的角度,應該把人類影響應從生物因子中區隔出來,畢竟人類工具多、方法多、行動力強,自然界風化千萬年所得的寶貴土壤,可能在一部推土機的土鏟過後,掩沒在沒人找得到的地方。

但人類若能理解土地環境的系統,找到每塊土地建全生態發展的限制因子,合理改善之,讓其他土壤的使用者安居繁衍生活,成為免費員工,藉之維護土壤健康。

生命逆著亂度而上,熱理學第二定律給我們的啟示

熱力學第二定律揭露持續擴張中的宇宙,所有事物都有趨於最低能量最大亂度的趨勢,例如放開受力繃緊的橡皮筋,若未斷裂,終會恢復成原來狀態。常規是以亂度(熵S)來描述這件事,後期亂度(S final)比初期還亂(S initial),系統亂度大於零(ΔS = S final – S initial   >0)。

熱理學第二定律給我們的啟示

但生命是逆著亂度而上,並建立有組織秩序的過程(ΔS = S final – S initial <0)。例如:細胞從周邊獲取所需能量與資源,才能組成更大的組織或具備功能的器官,讓生命得以存在。

外圍還有很多或更大規模破壞分解造成亂度的事件持續發生中,個別生命若組成時有瑕疵、或個別小系統有瑕疵時,都會縮短其生命長度與穩定狀態時間。我們要特別警惕的是,當大家忙碌致力於農業生產效率提升時,大家應小心不要自毀長城,搞得自己的心血提早成為資源回收再生的好素材。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