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削山開礦斷送中華村未來、影響宜蘭水源,居民:再多回饋,也不能拿孩子未來交換

文/上下游記者林吉洋、林怡均

宜蘭農村不平靜,除了交通便利的平原被豪華農舍侵佔,近日連接近雪山水源區的員山鄉也面臨多項開發危機,包含中華村面臨高達32公頃削山開礦案,將嚴重破壞環境,更影響整個宜蘭用水安全。而隔鄰保留原始湧泉田景的內城村,除開礦將對水源造成衝擊,更面臨縣府自辦「農地重劃」,可能帶來的全面開發,步上蘭陽平原處處是農舍的後塵。

中華、內城兩村因地處偏僻,發展出友善小農與特色地景旅遊,現今卻面臨開發勢力進逼,聯合發聲力求保護聚落完整。然而在可預料的土地開發浪潮中,恐將有不少租地小農,被迫退出農地耕作,原本經營的友善田區,也將毀於一旦。

《上下游》採訪兩村現況,本文聚焦抵擋開礦危機的中華村,內城村的故事請點選這裡

從內城村方向眺望礦址,削去山頭後將會對農村的地景地貌完整性產生重大破壞(圖片來源/漂浪島嶼)

雪山好水中華村,面臨34公頃開礦危機

宜蘭員山鄉以水源出自雪山、水質豐沛純淨聞名,中華村就位在雪山山腳下,舊地名為「粗坑」,形容位在河流上游,河谷有許多巨石堆砌,巧妙指出本地是沖積扇扇頂位置,也是蘭陽平原重要水源地。

村中有頂粗坑溪與粗坑溪兩條溪匯流,地表水與伏流水脈豐沛,下游五公里即是深溝淨水廠,供應蘭陽溪北十七萬居民生活,並吸引企業在此生產礦泉水與威士忌。然而其水源上游,日前卻因「永侒實業」公司(擁有礦權134公頃),申請開發新礦區32公頃而引發爭議。

永侒實業公司早在1980年7月,便已在宜蘭縣員山鄉開採瓷土礦,當時開發面積達1.2公頃,40年的礦權將在2020年6月到期。永侒公司今年提出新礦用地32公頃開採申請,開採項目包含瓷土及矽石,座落於生態熱點、橫跨5-6個集水區,砂石運送路徑行經中華村核心區域。

開礦場址直線距離深溝淨水場不及五公里,成為水源一大隱患(中華社區提供,記者增加標示距離)
中華社區的另一特色就是湧泉多水質優良。這裡是社區代表性的水源頭冷埤(中華社區提供)

廠商遊說送禮回饋,營造「陶藝村」願景實則取礦

9月26日,針對永侒開礦案舉行環評過程,到場居民有正反兩方意見。支持開採居民認為,永侒公司過去對中華村提供學童獎助學金、老人營養午餐等,適度開發可為在地帶來社會資源;反對開採居民認為,噪音及揚塵嚴重影響環境、生活品質及用水,未來希望發展生態、有機農業,此開發案有污染水源、破壞水土之虞,希望永侒公司尊重在地居民權益。

中華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吳位三不諱言,村落裡面有部份人士,被企業動員表達支持開礦的聲音,但廠商開始的遊說避重就輕,夾帶許多山村人等待的發展契機,送禮回饋社區。此外還以瓷土開挖為題,搭配學校的柴燒窯,營造像鶯歌那樣的陶藝村願景。

連拐帶哄之下,居民以為要開挖的是瓷土,沒想到環評會議揭露真相,廠商真正主要開挖的是混凝土的副原料「矽土」。開礦後將有一天兩百輛35噸砂石車從山上運送原料,開採36年期間要削去山脈開鑿大路讓卡車通行。由於礦業公司的礦權有134公頃,可能會做一百年,直到環評會上,不少居民才第一次聽到真相。

吳位三老師在化育分校退休、深深眷戀這塊土地而持續奉獻(攝影/林吉洋)

環評會上才知開發面積大,居民驚訝受騙

中華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明華坦言,這四年來礦業公司在社區逢年過節送禮收買人心,大企業看準山村村民性格樸實古意。依照社區估算,四年來,企業回饋的三節禮品超過百萬。

過去永侒實業公司在開採瓷土礦過程中,提供當地社會發展資源,民國107年總計提供中華村107萬9千餘元:老人營養午餐25萬2千餘元、化育國小獎助學金9萬5千餘元、建窯及木工教室補助33萬元、節慶全村送禮40萬1千餘元。

「純樸的山村人哪裡見識過花言巧語?開始都相信礦業公司描繪的大餅。」從未接觸環評報告書的居民,在9月26日環評會上,才知道礦場全貌,32公頃礦場開發範圍,對社區用水、學童就學,整體生活會嚴重影響。發現礦場對社區衝擊之大,讓許多居民感覺到受騙上當。

礦業公司在申請環評過程已經開始進行礦場的基礎水保工程,零星地區已產生崩塌現象,讓社區憂慮。(攝影/林吉洋)

在地媳婦:山村為宜蘭人守護水源地,盼鄉親關注

中華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明華是在地媳婦,從內員山嫁到中華村,嫁來山村才知道山村人的辛苦:偏遠、交通不便。這裡是台七線通往北橫及梨山的公路起點,每天都有砂石車、高冷蔬菜貨車、遊覽車在此出入,呼嘯而過卻極少人願意為山村停留。

中華村是宜蘭高齡化人口比率第一名,全村700人口超過四分之一屬高齡化,尤其大部分青壯人口已外出就業,村中多剩老弱婦孺,加上聚落分散,難掩山村人口凋零的窘境。

陳明華坦率地說:「投入社區工作,是為了找到一個能夠說服自己留在山村的理由。」為了讓自己留下來,她開始在社區投入環境復育、手做步道、生態踏查等等工作。

陳明華感慨道:「中華村是蘭陽平原的水源地,但中華村至今仍沒有自來水,希望宜蘭人打開水龍頭想一想,中華村民為宜蘭人守護水源,希望宜蘭鄉親也共同來守護宜蘭的水源頭。」

宜蘭縣員山鄉中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明華(攝影/林怡均)

各方單位:建議業者重新評估開發的必要性,並以居民權益做考量

宜蘭惜溪聯盟代表、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助理教授阮忠信認為,此礦場位於集水區,不只影響員山鄉,整個宜蘭飲用水安全都可能有巨大衝擊。特別是邊坡開採開發淺山次生林,會破壞集水區,宜蘭縣將公告的國土計畫規劃中,此區為地下水補充區,任何開發行為都會受到嚴格管制,若想申請開發案,應等公告後再行申請。

宜蘭縣環保局認為,本案開發必要性要再確認,需明確寫出道路挖填、水土保持、可能生態影響,特別是噪音及開發對動植物棲地的影響要重新評估。員山鄉公所認為,宜蘭縣國土計畫當中有開發限制,建議業者確認規範內容,否則後續可能有衝突,另外也應尊重周邊居民共識。開發淺山次生林而影響生態環境、水土保持,一旦出現極端氣候,可能讓周邊社區受害。

宜蘭惜溪聯盟代表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助理教授阮忠信(攝影/林怡均)

永侒實業公司:環評未過會再補件說明

面對本次環評未過,永侒實業公司表示,開採礦石不需洗選,不需抽取地下水,也會設置滯洪沉砂池蓄積水,並承諾每完成一階段的採掘時,會立即以現階段的表土作客土,回填前一階段開採區,做植生復育工程。未來開採的臨時表土堆置會覆以防塵網或不透水帆布,減少揚塵。

針對各方單位的意見,永侒實業公司也承諾會提供居民水塔,確保飲用水安全,而行經生態廊道的運輸車會控制在時速30公里內,以免對動物造成陸殺,空污及水污染會一併考量並作改善,重新補件再審。

永侒實業公司強調,國內97%礦物都是國外進口,去年九月中國禁止開採砂石,各國礦物資源競爭勢必更加激烈,預估5年後要從國外進口礦石會困難重重,因此國內的礦石勢必要開採,開採過程不免對環境有所開發,因此也會對植生復育工程、在地生態維護重新評估。

學校參與水源踏查,感恩自然賜與好水

10月5日周六上午八點,中華村的小學——內城國小化育分校的30位小朋友在操場集合,與中華、內城兩村居民,步行前往校外教學,踏訪後山水源地。一行近百位大人小孩浩浩蕩蕩的出發,由於中華村至今生活水源仰賴山泉水,不少人是第一次走訪社區水源,對湧泉水源之豐沛,感到出乎意料。

「不了解這塊土地?怎麼去愛這塊土地?」此次校外教學由中華社區總幹事吳位三領隊,沿途向師生居民解說,由於礦業公司將在學校後山開礦,盼望藉由這次踏查社區環境,讓社區居民與師生家長都能夠親身體會自然環境與水資源保育的重要性。

吳位三是宜蘭員山人,自民國83年到化育國小任教直至退休。這些年來他的足跡踏遍中華村,他認為只有讓居民一起走過、了解這塊土地,才能夠喚醒愛鄉愛土的心,當居民家園情感被喚醒,這個偏遠村落才有一線生機。

巡護水源地的踏查路程,由家長牽著孩子一步一步了解認識生活水源,了解社區的自然環境(攝影/林吉洋)

「礦業公司再多回饋,也不能拿孩子的未來交換」

甫從內城國小本校調任化育分校主任的賴珮群,說明學校的立場雖然是保持行政中立,但是化育分校的全體老師認為,分校必須站在社區跟家長這一邊,畢竟水源是社區與學校共享。賴主任感性說道:「學校是社區的文化中心,學生也要走讀土地,認識社區的生活環境。守護社區也是守護孩子未來的成長環境。」

在走讀課程後,化育分校的小朋友回到學校午餐,營養午餐開動前,所有人一起高喊:「感謝天地!賜給我們豐盛的食物。」老師率領所有小朋友一起複習今天的收穫,讓孩子知道中華村是蘭陽的水源地,純淨水源是所有宜蘭人的驕傲,希望孩子了解守護村庄水源的重要性,也是守護村庄的未來。

吳位三感慨表示,「企業回饋社區我們感謝,但是我們不能以傷害孩子作為代價。如果沒有好山好水,我們還有哪一點可以贏人家?西部就是沒有好山好水,大家才會跑到宜蘭來避難,如果宜蘭只剩殘山剩水,誰還想來?」

社區自發的守護水源地行動,在水源地巡護清理外來種水禾。(陳明華提供)

延伸閱讀:

獨特破布田地景不敵農舍錢景?宜蘭內城推農地重劃,友善小農嘆耕作難安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