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鬣蜥為患南台灣,幾乎成為全民公敵。政府最近公告修法,將綠鬣蜥列為「有害外來種」,需移除野外群體以人道處理。居家飼養的綠鬣蜥也將全面登記納管,如未納管遭查獲將處以罰款並得沒收。
綠鬣蜥也有一群國內愛好者,他們支持政府的人道移除政策,不過民間任意獵殺、食用,也讓鬣蜥愛好者痛心。他們呼籲尊重生命、尊重多元文化,移除政策切勿成為虐殺動物,他們期待政府建立領養制度,為無辜生命留一扇窗。
輿論常將綠鬣蜥危害的矛頭指向飼主棄養,不過長期監測綠鬣蜥的學者陳添喜發現,很多野外群體源頭附近都有鬣蜥繁殖場或展示場,鬣蜥流出的主因應是刻意繁殖所為,並非個別飼主的棄養,「個別棄養的鬣蜥數量不足以演化為野外群體」他補充。
他也批評不該讓綠鬣蜥妖魔化,更不該任意獵殺。他表示移除外來種應基於人道、專業與管理,但是目前地方農政單位獎勵民眾獵捕、甚至演變成虐殺,已經是錯誤的行為。

11月底大限,之後未登記而飼養、持有、繁殖均違法
30年前電影《侏儸紀》引發恐龍熱潮,業者將綠鬣蜥自中南美引入台灣,未料有些綠鬣蜥竟然脫逃,由於繁殖能力強,在台灣野外適應良好,群體暴增。如今綠鬣蜥野化群體遂成為生態環境危害,對農作物與橋梁河堤造成破壞。
去年(2019)8月16日,農委會依《野生動物法》第31條,公告美洲綠鬣蜥為「有害生態環境之原非我國原生種陸域野生動物。」今年8月20日再度修正公告,除變異種(人工繁殖的白化種或其他顏色,環境適應力差)外,其餘原色綠鬣蜥飼主應於11月30日前向縣市政府辦理登記,逾期未登記而飼養、持有遭查獲,將處罰金1-5萬元並得沒收。
綠鬣蜥因破壞環境的形象而成為全民公敵,甚至地方政府也獎勵民眾自行獵捕,造成民間興起一股獵殺綠鬣蜥風潮。在網路上可搜尋到不少影片,民眾持彈弓、瓦斯槍、魚叉獵捕綠鬣蜥,甚至剝皮火烤烹煮食用,以此主張為民除害保護環境。
這些看似守護環境的獵殺行為,在鬣蜥愛好者的眼中,卻是痛心疾首。他們遂自主發起救援行動,在社團內開放領養、登記的營救網絡,這也意外讓外界關注到這一群鬣蜥愛好者的社團。
在電視上遭到獵殺剝皮,總是感到非常痛心,希望能夠用更人道的方式處理綠鬣蜥。(攝影林吉洋).jpg)
冷血動物遇上有情人,綠鬣蜥飼主為何愛它?
網路社團「鬣蜥聯盟」目前約有3000位成員,版主Patrick說,「許多人因為喜愛恐龍,而愛上爬蟲類,綠鬣蜥最接近恐龍的外表,飼養鬣蜥者成為一個次文化社群。」有意思的是,Patrick更估計綠鬣蜥的飼主當中,應有超過一半比例以上是女性。
另一位「鬣蜥聯盟」版主趙嘉宓,也提供鬣蜥中途庇護,她表示,綠鬣蜥在一般人印象中兇猛具有攻擊性,實際上是溫馴的素食主義者,「鬣蜥大約有3~4歲智商,馴化後會認主人也可以訓練在馬桶上廁所,愛乾淨。」牠不會掉毛,只有一點淡淡皮革味,安靜不會黏人,非常適合怕麻煩的居家工作者。
從事美術行業的趙嘉宓觀察,飼養鬣蜥的人多半是喜歡恐龍的人,「綠鬣蜥有一種獨特美感,在美麗的外表下維持著獨立個性,看著牠往往也能得到許多靈感,吸引到許多從事設計、美術的工作者飼養」。她表示,許多從事獨立接案工作者需要長時間專注不想被打擾,爬蟲類不需要黏膩陪伴也是飼養原因。
她形容,鬣蜥的訓練過程像狗,但個性又像貓,跟飼主關係像是室友。「鬣蜥可能安靜待著一整天,不動也不會太理人。但在冬天變冷或陌生環境,也會黏著主人取暖或尋求保護。」而大家擔憂的攻擊性,她認為,「有牙齒的動物都會咬人,但經過馴化與陪伴,都可以找到人寵相處之道。」
趙嘉宓最後強調,現在已經沒有「冷血動物」這種說法,而是稱為「變溫動物」,這是兩棲爬蟲類演化過程為適應環境,節約身上能量的一種適應方法,並不表示爬蟲類生物特別兇殘。
.jpg)
昔日寵兒今成為全民公敵,愛好者:任意虐殺對動物不公平
如今綠鬣蜥形同全民公敵、被大加撻伐時,作為綠鬣蜥飼主,趙嘉宓也支持政府移除與登記管理政策,但對一些民眾虐殺、獵捕鬣蜥的手段卻無法認同。
「現在制定新法是為保護生態,亡羊補牢,但不該將物種污名化或仇視、虐殺。」她認為,「綠鬣蜥本身很無辜,被引進台灣,又因為人為管理不當,變成外來危害物種,但是生命本身沒有罪過。」即便被敵視的生命,也應該由公權力來執行移除。
在網路上搜尋綠鬣蜥影片,不少民眾拿彈弓、弓箭、瓦斯槍興沖沖加入獵捕,甚至剝皮之後烹煮火烤食用,如此行為已經超過人道移除限度,引發鬣蜥愛好者的不平之鳴。
在11月30日限期以前,若將在野外捕獲的鬣蜥傳到「鬣蜥聯盟」社團內,社團將提供諮詢飼養跟照顧的方法。尤其是亞成體的鬣蜥(8個月到1歲,相當於青少年階段)具有較高馴化可能性,仍有許多愛好者願意協助中途照顧並協助登記認養。
不過在11月底大限之後,這樣的救援行動或許將牴觸法令,未來聯盟能否持續救援鬣蜥將是未知數。

全面列管恐讓飼養交易轉向地下化
恐龍熱潮引發鬣蜥飼養風潮,「但熱潮一過,發現鬣蜥長很大,嫌麻煩就棄養了。」Patrick說,因炫耀而飼養鬣蜥的人總是喜新厭舊,但是真正喜歡鬣蜥的人,自然是低調的照顧。
「如今因少數不負責任的行為,必須由所有人承擔,飼主也願意配合登記。但移除政策不該抹滅生命的價值,而且也不該污名化鬣蜥或者飼主,造成對少數文化社群的壓迫。」Patrick說。
11月30日以後,綠鬣蜥全面列管,未登記的綠鬣蜥,查獲將會遭到罰款或沒收。對此Patrick認為,「一部分飼主會去登記,但是還有一部分不願意登記的飼主,則會轉入地下化。」他認為爬蟲類愛好者的心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政府、動保團體只重視貓狗,而長期忽視爬蟲類,許多飼主寧可轉入地下也不願接受政府納管。
「飼養文化已經存在,想養的人會繼續想辦法找到鬣蜥來飼養,拒絕被政府納管,這樣鬣蜥的寵物市場一樣會存在。」Patrick認為,在地方政府欠缺充足人力來執行,規定只會淪為形式。
鬣蜥愛好者小艾則建議政府,應為8月到1歲大的亞成體設立中途領養中心,「透過登記管理,抑制地下交易。」她認為,如果要防止以後綠鬣蜥黑市價格攀升,惟有開放領養,才能夠終止黑市交易及私下繁殖。

學者:野外常見中箭流血綠鬣蜥,籲移除野生動物應基於人道、專業與管理
長期監測綠鬣蜥的屏東科技大學野保所教授陳添喜認為,野化綠鬣蜥活動力強,即便亞成體或幼蜥都不易馴化,因此不認同領養制度可以解決問題。他也表示,「野生動物黑市交易一直存在,不會因領養制度而消失。」他強調,新法在11月底後全面禁養,主要是約束那些刻意飼養、繁殖的人。
「過去發現野外群體的源頭,附近都有類似的繁殖場、或展示場。」過去因為有市場價值,價錢高就有人養來賣。只要收到查緝風聲,就乾脆打開籠子讓綠鬣蜥跑光光。陳認為,現在政策是避免野外群體擴散,只要繼續有人飼養,就會有逃逸。「11月30日以前開放登記,都有人不願登記了。以後開放領養如何管理?地方政府哪有這個人力?」
不過,陳添喜也無奈表示,「民眾任意獵殺綠鬣蜥是涉及虐待動物的違法行為,」他認為媒體也必須負擔相當的責任,「不能給民眾錯誤的觀念,外來種不該妖魔化,沒必要讓全民仇視牠,牠只是發揮野生動物的本能,媒體不該持續播放那些血腥的畫面。」
陳添喜強調,移除應該用專業、人道的方式處理,但偏偏地方農政機關仍在「擺爛」。「這是不對的行為,負責動保的單位怎麼會變成鼓勵民眾去獵捕、虐待動物?」他痛斥。
「我常常在野外觀測時,抓到身上中箭的綠鬣蜥,抓到的時候,牠一掙扎,傷口就開始噴血。」陳添喜指出,國外幫忙抓綠鬣蜥,都必須是受過講習、訓練,由主管機關登記納管,不是鼓勵私人獵捕。

爬蟲協會:此事重創爬蟲類寵物形象,不能讓危害擴大
由繁殖販賣業者為主要成員的的兩棲爬蟲協會,秘書長謝東穎認為,綠鬣蜥野外群體擴大主因是「脫逃」,而非「棄養」,由於媒體報導大多強調「任意棄養」,造成社會批判,對爬蟲類寵物的整體形象是很大傷害。他表示,協會扮演產官學三方溝通管道,畢竟不能讓綠鬣蜥的危害繼續擴大,「如果演化出適應北部氣候的群體,後果不堪設想。」
他也不贊同飼主社團提議的「領養制度」,他認為野外群體本來就不該捕捉來飼養。協會與政府協商結果已讓飼主繼續飼養手中的寵物,野外的撲殺也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作法。「我也是一個業者,要取一個對國家最有利的做法,我不能要求開這個門,誰都無法扛這個責任。」他強調。
謝東穎也坦言,綠鬣蜥現在在爬蟲類市場價格低迷,採取管制手段勢在必行。經協會向政府爭取,目前公告限制持有的是原色種,而人工繁殖的變異種(白化種或其他人工育種顏色)由於適應力與繁殖力低弱,仍可以繼續由協會「自主管理」。
林務局:尊重飼主心情,但政策無法網開一面
林務局的公告強調,目前人為飼養的綠鬣蜥只要在11月30日前登記,並無影響。而其餘野外群體將捕捉後人道處理,讓動物在最少痛苦狀況下死亡。
林務局保育組黃群策組長表示,過去市面寵物飼養的綠鬣蜥,不屬於《野保法》管轄範圍,因此得以流通在市面。今年9月1日農委會公告修正「適用野生動物保育法之人工飼養、繁殖陸域野生動物種類」及「有害生態環境、人畜安全之虞之原非我國原生種陸域野生動物之種類」。生效後,唯有登記的綠鬣蜥才能合法持有,未登記的綠鬣蜥飼主或飼養戶將遭到罰款或沒收。11月30日以後市面上綠鬣蜥買賣也必須登記在案之後,才能買賣轉讓。
林務局人員私下透露,鬣蜥飼主愛護生命的心態能夠理解,但是跟整體環境利益比較起來,政府部門只能權衡輕重。該人員強調,爬蟲類仍有上百種,足可替代,登記飼主除接受查核責任外,並無影響飼養權,「無法理解為何有的飼主寧可冒風險而不願登記。」
至於野外捕獲開放領養的可行性,並未在林務局規劃中。「不可能讓所有野外綠鬣蜥都被收養,收養之後仍有棄養風險。政府原則是:綠鬣蜥本不該存在於台灣,目前野外群體已經失控,保護台灣生態環境為第一優先。」他強調。
或遭遇同性挑釁外,大部分時間不會太容易展現攻擊性。攝影林吉洋.jpg)
其實嘴巴說都很簡單,今天造成的經濟損失算誰的?你們要養OK不要什麼都推給政府,現在外來種到處都是,最有效抑制數量的方式就是靠社會大眾一起處理。要不然地方政府那有那麼多資源去請所謂的專業獵人?依照你們所謂人道移除的邏輯,那荔枝椿象、魚虎、泰國鱧等是不是也要比照辦理?眼不見為淨、掩耳盜鈴就是你們應對的方式嗎?
農民的損失算誰!! 好好管理自己的寵物就好 先救環境與農民優先, 人道要看安全情境!
那請問為什麼台灣獼猴已經肆虐了也早非保育類動物,一樣威脅到許多農民的經濟損失甚至民眾的財產安全,可是政府卻禁止捕獵獼猴???
因為是本土野生動物!!
殺雞宰鴨 屠豬解牛 你們就不會靠北
外來種已經嚴重破壞自然生態
過量了還不幫忙獵殺
難道要像你們把動物當寶貝養來欣賞?
人道移除???那當初人道安樂死就好…
一堆自以為是的人道放生…嘴巴上說得很好聽…為了生命…
結果造成周遭生態危機這些動保..放生團體又做了什麼???
不要嘴巴上說說啦…每個鼓吹人道的…重現在開始放棄自己的休假日…哪邊有綠鬣蜥造成的生態問題…就用你們的方式去抓到沒有為止啦…
就我來看,飼養人才是罪魁禍首,是你們喜歡養才有商人去繁殖,現在引進來危害台灣生態跟農民作物,就惺惺作態說我們要人道處理,笑死人!搶盜喊抓賊啊。
想要飼養時,你們有沒有想清楚,這物種在非洲已經沒甚麼天敵,更何況是台灣,引進會有多大的危害? 只為了你們的私心,殘害整個台灣生態,真的非常自私自利,整天只會靠杯,對台灣是負值就是妳們這些飼養人。
放生團體都是一些所謂佛教組織的活動團體,跟動保單位沒有關係啊,怎麼會混為一談?動保單位雖然也有諸多要改進的部分,但不可能做出引入外來種放生危害本土物種生態的這種愚蠢的惡行啊。
讓這些飼養人一個月花一天去抓捕 而且用他們人道方法去補
只要拿出人道2字做為幌子, 在台灣真的什麼壞事都可以做. 殽人, 放火, 酒駕撞死人, 吸毒心神喪失殽人, 統統有教化可能-免死. 只不過把爬蟲類野放讓牠們自然繁殖, 當然更是理直氣壯囉.
贊同
那請問為什麼台灣獼猴已經肆虐了也早非保育類動物,一樣威脅到許多農民的經濟損失甚至民眾的財產安全,可是政府卻禁止捕獵獼猴???
台灣獼猴就台灣原生種,現在是在說外來種侵害到台灣的生態環境,你到底再扯什麼台灣獼猴= =?
沒有需求就沒有供給,應該都要禁止外來動植物的飼養等。 如果想看就去動物園。
其實嘴巴說都很簡單,今天造成的經濟損失算誰的?
爬蟲類保護團體就不要說說而已,請自己出來規劃策略以及爭取資源,超討厭滿嘴假道學卻只說不做的保護團體。
綠蜥蜴造成環境危害已經是事實,保護團體如果不捨,就把能人推出來做些實務上可行之事,而不是什麼都要花全民的納稅錢。
養這種冷血動物的高人非常多,有的身居高位,有的擁有金錢物力,有的有著超群智腦~你們要說服的是豢養次團體當中的這些能人。
拱他們出來做配套與規劃,這才是正解。
光說不練,推給政府,滿足自己的利益,你以為社會這麼簡單嗎。
我如果養了一隻雞..養了一隻豬….
希望台灣人民不要吃…雞跟豬…..
應該要人道…
所有問題都是來自於 人
人類要反省
講幹話是不是
噁心的嘴臉,什麼叫不願被納管也要偷養,講這什麼垃圾話,這鬼東西本來就是威脅本土生態的外來種,哪怕被人大量撲殺也無法解決問題,這生物頑強的程度遠遠高過貓狗,當然文中也有提到貓狗的動保人士,我只能說你們都是同等級的賤民,對環境生態造成巨大傷害的搗亂者。
腦子有洞沒關係!不要讓全台民眾跟你一起腦子有洞!這物種繁殖力驚人!單靠人道是無法根除解決問題的!這麼有大愛
那全台抓到的 都放你家!你要不要!
無知!比自以為,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