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守護7600年藻礁,國內七十多個民間團體為保留大潭藻礁而發起公投二階連署,截至昨日(2/24)共收到12萬3700份連署書,距離安全門檻仍有一段距離。全國30所大學的學生加入串聯,本週在各校園擺攤來衝刺藻礁公投連署,學界老師也當仁不讓,站出來相挺、呼籲全民一同連署!
.jpg)
千年藻礁如同海中神木,固碳比樹木更有效率
為達「2025年天然氣供電量佔總發電量50%」的政策目標,中油選定大潭藻礁區域來建造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以下簡稱「三接」),但該區的粉紅藻礁已存在7600年之久,更有近百種生物棲息,是生態敏感區。
「藻礁如同海中的千年神木,國際都已肯定大潭藻礁的稀有與特殊性。」觀塘三接案環評委員、中研院生多中心退休研究員劉小如表示,台灣西海岸由北往南有諸多建設,例如:台塑六輕,而數十年累積資料顯示建設會改變海岸的地形地貌,三接的設置必然會影響大潭藻礁,「建設應以對環境最少傷害為前提,選址要選在可共存的位置,為後代留下更多生態資源。」
台大公衛系助理教授張弘潔說明,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氣候變遷和空氣污染才是全球健康的最大威脅,例如:日前美國德州下雪造成斷電、民眾死亡及經濟停擺;台灣現在也正面臨乾旱。而在國際氣候變遷因應表現指標(CCPI)的報告書中,台灣氣候變遷政策是全球倒數第五,「藻礁固碳比樹木更有效率。」從健康政策觀點來看,台灣不僅要保留藻礁,還要擴大保育。
.jpg)
藻礁有權而無法發聲,學者認為藻礁的生態價值深不可測
台灣大學生科系助理教授王雅筠表示,從生命科學角度來看,桃園大潭藻礁是世界稀有的自然生態系和地理景觀,「藻礁生態系很獨特很神秘,未知事情很多,而很多研究上的發現、發明及應用都是從未知領域開始的。」
中國文化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巫奇勳表示,形成一片藻礁要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但摧毀藻礁僅需幾日,藻礁有權卻無法發聲,作為學者有義務去捍衛藻礁,經濟開發與環境生態衝突之下,至少要找到一個可以對生態影響最小的折衷選項。
熱血大學生 3 天催 1.8 萬份連數書,學者呼籲中央直球對決
除了學者聲援,國內30所大學也發起「粉紅風暴」挺藻礁公投連署,僅3天就讓連署書暴衝 1 萬 8 千多份。校園粉紅風暴總召集人、東海大學景觀系謝瑞恩說明,藻礁連署公投收件處在桃園中壢區,該區門牌是粉紅色,桃園大潭也棲息著粉紅色的台灣白海豚,這是守護桃園藻礁的最美的顏色。
謝瑞恩表示,四分之三藻礁已被毀,藻礁議題討論已久,但關心的人卻少之又少,所有人都應該關心藻礁,公投連署更應該在此時通過,連署達標到真正投票還有數個月時間,可讓民眾比對環團跟中央政府的說法,並參與決策。
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表示,去年 (2020) 6月4日與其他環團一同晉見總統,希望中央政府能正視藻礁問題、並讓公民能夠參與決策討論,但中央不願與民眾對話,而依據大法官第709號及739號釋憲解釋文內容,「民主政治國家的決策必須透過正當程序,過程中每位人民的公民權都要受到尊重。」主管機關經濟部不應逃避,必需召開聽證會或公聽會,讓民眾知道。
連署地點請點選這裡
珍愛藻礁公投連署書下載:https://pse.is/3akx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