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無尾林鵰的奇幻飄流:鳥友合力追蹤「高岡屋」身影,論文登國際期刊

在台灣所有的留鳥猛禽之中,林鵰是翼展最長、行蹤最隱密的物種。然而透過公民科學家所提供的林鵰照片,並在企業長期贊助之下,台灣猛禽研究會的研究團隊成功追蹤一隻無尾林鵰的行動軌跡長達三年,並將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國際期刊《猛禽研究》。

因尾部病變而無尾的林鵰「高岡屋」反成鳥友辨識的標記(莊傳賢拍攝)

在台灣所有具有繁殖紀錄的留鳥之中,林鵰是翼展最長、但行蹤最隱密的猛禽。任職於台灣猛禽研究會的鳥類觀察者林文宏先生,曾經在《台灣鳥類發現史》一書之中盤點了台灣早年紀錄的四百多種鳥類的發現過程。身為台灣身形最碩大的留鳥,林鵰竟然是最晚被發現的一種。直到1935年才在阿里山被捕獲並鑑定,成為台灣的第一筆記錄,距離19世紀中葉台灣最早的鳥類研究已歷經了80年之久。這也讓林文宏為這種神祕的大鳥深深著迷。

正常的林鵰剪影輪廓(林文宏拍攝)

由於隱密謹慎的生態特性,導致台灣的林鵰在過去幾乎難以研究。不但賞鳥人不容易找到牠,獵人更不易捕獲牠。直到1990年代,催生台灣猛禽研究會的林文宏開始在全台灣搜索林鵰的蹤影,蒐集各地賞鳥同好的目擊記錄,也向鳥友們推廣林鵰的調查技巧。在梁皆得導演拍攝、林試所發行的《山林魅影-林鵰》這部紀錄片中,就描述了早年的賞鳥人研究林鵰的辛苦過程。雖然在鳥友的努力之下,林鵰的記錄逐漸增加,但是要真實追蹤一隻野生林鵰的活動範圍,仍是難上加難的任務。

沒有尾羽的「高岡屋」出現,網路揪人共同追蹤

然而,一隻尾部病變的林鵰,在2015年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研究契機。這隻林鵰可能因為一些不明的尾部病變,導致尾羽完全脫落,再也無法復原,因此在天上形成一個怪異的黑色長方形剪影,清晰可辨,研究團隊暱稱牠為「高岡屋」。歷經幾次在野外的觀察之後,林文宏發現這是一個機不可失的契機。因此,透過臉書社團向所有的賞鳥人及鳥類攝影者徵求這隻「無尾林鵰高岡屋」的照片。沒想到在網路的呼籲之下,陸續徵得了24位攝影者,提供了43個獨立的拍照點位,而相片取得的時間則從2013到2016年,持續超過三年!利用公民科學的力量,研究人員在地圖上標示「高岡屋」在三年之中出現的座標點位,終於抽絲剝繭,歸納出這隻林鵰的活動模式。

根據林文宏等人的研究分析,「高岡屋」夏季會在大屯山系與觀音山活動。到了秋季,則開始往新店烏來方向移動。在三年的追蹤過程之中都呈現規則的南來北往模式,四月往北飛,十月往南飛,季節變化與季風的方向有著高度的關聯。三年之中,「高岡屋」活動最遠的南北距離超過48公里,而活動範圍至少有480平方公里之多。

2013到2016年間,無尾林鵰在台北市周邊的活動紀錄。

無尾林鵰的南來北往,原則上與北台灣的季風變換有密切的關連,而且每年的時令幾乎都是一致的。

創紀錄!全世界第一篇林鵰學術文獻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林鵰的研究機會可遇不可求,除了林務局與林試所早年給予的支持,近年很難在公務部門的補助之下形成長期穩定的研究計畫。得知民間團體面臨的財務窘境,惠朋企業的王勝瑜總經理義不容辭地捐出個人的薪水,除了黑鳶之外,亦長期贊助林鵰的研究,已邁入八年以上。

也因此,這篇文章的發表創了多項特殊的紀錄:首先,這是全世界第一篇關於林鵰活動領域的學術文獻;其次,這也是第一次有人利用鳥類身上的天然缺陷,在完全沒有觸及個體的機緣下,完成野生動物的追蹤。最後,這也是台灣極為少數,由民間企業全額贊助完成的科學論文。

「高岡屋」最後一筆觀察紀錄出現在2016年的11月。此後,研究人員等待數年,均無進一步的回報。因此,較為合理的推測是認為這隻個體已經在該年的冬季死亡。然而,這隻怪異的大鳥在羽毛嚴重缺陷的情形下仍然存活了超過三年的時間,並在生前提供了珍貴的科學數據。

本文的第一作者林文宏先生目前擔任台灣猛禽研究會的常務監事,著有《猛禽觀察圖鑑》、《台灣鳥類發現史》等專業書籍。共同作者洪孝宇博士目前在屏科大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曾經研究黃魚鴞的生態習性,長期追蹤黑鳶受到鼠藥與農藥毒害累積的影響,並在屏東地區致力推廣當地的友善農業,在研究過程中負責林鵰的活動範圍與棲地分析。另一位通訊作者林思民教授目前擔任台灣猛禽研究會的理事長,曾發表金門緬甸蟒、泰雅鈍頭蛇、太田樹蛙、斑龜算術能力等相關研究,負責本篇論文的撰述。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