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割玉米專用新品種「台農8號」來了!此新品種由農業試驗所經歷10年育出,不僅產量較現行主流品種高出二至三成,生長期縮短一半,又具抗低溫特性,正可補足冬季台灣芻料生產不足的現況。而且,牛隻食用後的營養轉換率也有所提高,乾物率也更適合發酵製成青貯料使用。等完成授權、農民投入種植,可望提高國產飼料自給率。

青割玉米專用新品種,產量、總營養消化率皆高
農業試驗所作物組研究員謝光照指出,當前台灣種植青割玉米的面積約4,000至5,000公頃,主要種植品種為台農1號、台農24號與明豐3號,其中尤以明豐3號為大宗,每公頃平均鮮草產量約在30至40公噸左右。而新育成的台農8號,在產量上較明豐3號高出15至20%,與台農1號、台農24號的產量相比,最高更可多出30%左右,鮮草產量每公頃能達到50公噸。
青割玉米主要作為牛隻芻料使用,「台農8號的鮮草總重高,牛隻吃下去之後的營養轉換率也高於現行品種」,謝光照解釋,牛隻食用後每公斤消化轉換為營養的比例(總營養消化率)為66.5%,高於現行品種明豐3號的64%。
青割玉米除了供牛隻鮮食用,將其發酵做成青貯料供牛隻全年食用,更是重要的使用方式。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所長陳嘉昇指出,若青割玉米要做成青貯料使用,全株去除水分後的乾物率在30%±2%最佳。目前新育成的台農8號全株乾物率為34%,是相對適合的青割玉米品種。

生長期縮短近半,又具抗低溫特性
台農8號除了單位面積產量高於現行品種外,亦具有抗銹病、抗倒伏的特性,此外還有「早收」的特性,生長期大幅縮短。
謝光照解釋,明豐3號自播種到採收,大約需要150天,但台農8號於11月初播種,85天後即可採收,若再提早至10月播種,更能將採收期壓縮到75至80天,生長期較明豐3號減少一半左右。
每年12月至隔年3月左右,因氣溫較低,國產牧草無法生長,謝光照表示,此時便是牧草大缺的期間,例如氣溫若低於15°C,明豐3號便會停止生長,但台農8號具抗低溫優勢,將能補足國產牧草青黃不接的期間。
酪農期盼新品種,但政策要調整,農民才會想種
養牛的酪農最近正為進口飼料漲價所苦,「看到有新的青割玉米品種出來,當然非常肯定,也很期待它在未來的表現」,身兼牧草協會秘書長與柳營酪農產銷班班長的黃燕良表示,青割玉米被譽為「芻料之王」,是養牛戶必備的芻料種類。他強調,國產牧草品質好又便宜,未來若能擴大種植面積,乳牛不僅能吃得健康,又能降低酪農產品的碳足跡。
然而,黃燕良指出,目前青割玉米或硬質玉米雖然同為「飼料玉米」,但在當前的政府政策下,種植硬質玉米所能得到的補助高於青割玉米許多,導致農民多選擇種植硬質玉米。在台灣耕地有限,種植成本差異不大的情況下,即使有好的青割玉米品種,此排擠效應恐怕造成「酪農仍是看得到吃不到」。
黃燕良呼籲,政府目前希望提高國產飼料作物自給率,立意良善,相信國人也都會支持,但農委會應正視農民對種植作物的選擇,收入多寡絕對是關鍵,應彈性調整現行的補助等政策,才能提高農民種植青割玉米的意願,讓新品種發揮它的優勢。

目前台農8號正在與種苗改良繁殖場進行授權作業,謝光照表示,等完成授權後,農友可向種苗繁殖場購買台農8號種子。相關問題可找種苗場副研究員兼種苗經營課課長廖宜倫,聯絡電話:04-25811311轉分機548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