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農種米不稀奇,宜蘭有個年輕人不僅種米,還種植自日治時期留下的古品種米。為了打造自己的農耕新天地,任永旭從吉野一號開啟古品種米復耕之路,至今在宜蘭員山的深溝村栽培了10個古稻米品種,堪稱復耕古品種第一米農。
為了復耕願景,任永旭向「作物種原中心」申請取用古品種穀粒後,獨自一人細心照料、留種,春季還住在育苗場育苗。他與當地創生團體和酒廠合作,將收成的古品種米釀成清酒,今年以「漫慢地酒」品牌正式推出吉野一號清酒。接下來他希望陸續推出不同古品種米釀造的清酒,帶大家品嚐台灣古品種米的滋味。

慧眼識古米,從吉野一號開始古品種復耕之路
從農九年的任永旭,堪稱是全台復耕最多古品種米的農民,田區內古品種已有10種,產量已經穩定的包含吉野一號、「関取」、「雄町」跟台中65號。他語帶自豪地說,很多古品種米是他在田野首度復耕,「像『雄町』除了研究中心,之前完全沒有在台灣農田栽培的紀錄」。
日本人當初帶來的米種不少,任永旭如何挑選他想復耕的米種?標準有二,一是要在台灣有栽培紀錄,二是適合釀酒。他特別去調查日治時期的稻米引種歷史,選擇曾經落腳在台灣、或是在台灣育成,在台灣蓬萊米品種的演進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品種。
他也耙梳日本各地的釀酒史,目前他選用的古品種米,雖然並非都是正統的酒米,但也都是日本某些地區釀造清酒的品種。合適釀酒的米種,特性包含顆粒比較大、米粒心白比例比較高、米粒蛋白質含量比較低等。目前任永旭種植的米,除了雄町是正統酒米品種,其他品種也都能符合這些條件。

每個品種都是寶藏
為何這些古品種米會在台灣農田絕跡?任永旭面露惋惜,「它們生長特性不符合現代育種需求」。相較於常見的食用米品種,這些古品種米通常產量不高、栽培難度卻較高,以致多數僅保存在作物種原中心,也鮮少作為育種親本。但這些古品種米在他眼中,都蘊藏著台灣稻米栽培的珍貴歷史。
「每個品種都是寶藏」,講起每個古品種米的特色時,任永旭的眼神如同稻穗飽滿又明亮。他耙梳日本酒米資料,發現有40餘種品種承襲雄町的血統,可見雄町是關鍵的酒米之祖。至於台中65號則是日治時期在台灣育成的品種,代表蓬萊米在台灣發展的軌跡。
他輕輕拿起每罐古品種米樣本,如數家珍一一指出它們的不同之處:吉野一號稻穀比較大顆,雄町稻穀更大、尖端還會有芒刺,而関取則比一般食用米小粒,「每一個品種都有獨特的樣貌」。
為何過去很少人去復耕這些古米呢?任永旭認為,最主要就是沒有商業價值,因為栽培難度和美味程度都不如現在的食用品種,如果單純以直接食用米來販賣,根本不會有人買,而且售價可能是現在白米兩到三倍。但若是以清酒來呈現它們的風貌,不僅可以復耕時代風景,又可重新讓這些古米的價值更上層樓。
.jpg)
釀造清酒提升種稻價值,為穩定產量直接睡育苗場
從花蓮到宜蘭深溝,年紀輕輕卻務農多年的任永旭,說起種植古品種稻米與釀造清酒的契機。「每年都在種米與跑業務賣米,我懷疑自己到底有什麼地方與其他農民不同?」他想要嘗試看看,能不能用另一種生活模式,說出自己的農耕故事。
在花蓮光復鄉耕作時,任永旭接觸到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改場)保存的吉野一號,並著迷於它在日治時期於花蓮吉安鄉育成,一度為台灣稻米重要親本的歷史意義。他想種植但沒有育苗技術,於是特別向花改場學習小型自主育苗,並取得吉野一號種子在宜蘭試種。吉野一號的穀粒特性適合釀酒,且酒類製品保存時間長、附加價值高,讓他決定以釀造清酒來利用古品種米。
但因吉野一號並非正統酒米品種,而台灣還存有不同的古品種米,他跟穀東俱樂部發起人賴青松取得另一品種「関取」,2020年底又跟作物種原中心取得「雄町」等8種古品種米。「我那時想著,復耕台灣古品種米,以清酒實體化它們的歷史意義,肯定很有趣」。
不過起初復耕這些古品種米,讓任永旭膽戰心驚,「真的太難育苗了!」對比於一般米的發芽率多為九成以上,多數古品種米發芽率不到七成,耕作時稍有不慎就會全軍覆沒。他每年都親自選拔生長良好、特徵符合品種特性的稻穗留種,來年也親自浸種跟育苗,生產全程幾乎一手包辦,方能穩定量產。
與任永旭合作推廣清酒的慢島生活執行長宋若甄,非常佩服他照看古品種米的毅力。任永旭自行購買設備,以便春季時能溫控浸種稻米與育苗,但每個品種米育苗的進程都不太一樣,她透露,任永旭今年都睡在育苗處,幾乎沒有回家,只為了確保古品種米都育苗順利。「以商業生產來說,他做的事情都不符合效益,但為了理想,真的是埋頭往前」。

連結在地夥伴,創立天時地利人和的「地酒」品牌
種植古品種米第三年,任永旭從不到一分地的試驗栽培,到現在超過1.5甲地穩定量產,之後更計畫每個品種都要栽種1甲以作為製酒原料。
古品種米逐漸量產,任永旭也與慢島生活、中福酒廠合作,發想「漫慢地酒」品牌,作為推廣古品種酒米清酒的根基。宋若甄表示,「我們看到任永旭的願景,也看到展現深溝農村生活的機會,就一致認為應該要抓住」。
任永旭分享,「地酒」概念源自日本,是代表運用當地的農產、水源、設備技術、釀造手法等去成就一瓶酒,希望能表現當地生活文化。而深溝地區具有乾淨的水質與優質的米,更重要的是能讓他自由發揮勇於嘗試的氛圍。因此他放心將清酒釀造與品牌製作交付給當地的中福酒廠跟慢島生活,自己則專心顧好古品種米的栽培。
宋若甄為任永旭的清酒品牌取名為「漫慢地酒」,是希望他的清酒能傳達深溝優質的水源、慢活但積極的生活步調,也同時反映作為清酒原料的供應者——任永旭的農耕態度。「他為了做好古品種米復耕,一直在鑽研相關史料」,她笑著說,任永旭會隨時分享自己的農耕技術與古品種米知識,彷彿「資訊洪流」大水漫過,卻也讓她更瞭解古品種米的價值。

釀歷史也釀理想,未來還有各種清酒滋味可期
繼2020年吉野一號吟釀初試啼聲,釀酒品質也更上層樓,「中福酒廠精進製麴過程,並減少酒粕殘留造成苦味,今年更能感受到吉野一號的乾淨、明顯果香」。
自詡為優質米原料的供應者,他明白自己要更仔細規劃從育苗、生產到留種的流程,確保品種產量穩定,希望之後每年能推出不同品種釀成的清酒。任永旭期許大家品飲時,能感受這些古品種米的歷史意義,也與他一同體會在深溝農耕的清澈滋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