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次舉辦香莢蘭評鑑(照片提供/香草農夫)

本土香草莢產業再進階!全台香草農競逐首屆香莢蘭評鑑,南投何維洲奪冠

新興作物香莢蘭正夯,中正大學創新創業基地在 10 月 29 日舉辦全國第一屆香莢蘭風味競賽,一共有20名參賽者,約30位農民到場,本次競賽評審則有茶葉官能評鑑師、廚師及烘焙等七名業者,包含知名麵包師傅吳寶春、法朋烘焙甜點坊主廚李依錫。評審嗅聞果莢及剖面,並以酒精萃取香草精的方式進行評選,最後由南投縣國姓鄉的何維洲奪下金獎。

何維洲採離地栽培以減少病蟲害,評審認為,他的香草莢亮麗飽滿且風味層次豐富,果莢從裡到外的品質都很好。本次比賽可以品評到台灣香草莢多元的花果香風味,評審們期待競賽結果可以鼓勵農民提高品質。

而比起競賽,農民們更熱衷於交流產銷情形,銅獎得主、半線香草莊園主人劉煌基建議,國內香莢蘭產業正在起步,農民技術需要提升,未來比賽可同步在場外辦設論壇或是邀請專家來為農民上課,且比賽也應納入更多客觀的指標數據,才能達到鼓勵農民精進的效益。

近三年國內的香莢蘭陸續收成,舉辦首屆香莢蘭評鑑(照片提供/香草農夫)

評鑑是香莢蘭產業發展關鍵,首屆比賽有指標性意義

有著「香料之后」美稱的香莢蘭,廣泛用於烘焙、冰淇淋等食品之中,全球主要產區為馬達加斯加。香莢蘭價值不菲,過去台灣幾乎都是靠進口,每年進口 2至 7 公噸的香草,每根香莢蘭2至3公克,要價約100元至150元不等。國內發展香莢蘭僅十餘年,2017年起,香莢蘭國際行情大漲,國內不少人懷著淘金夢投入生產。

據國內香莢蘭學者第一人、桃園區農改場副研究員葉志新估計,內需市場只需20公頃便能滿足,現在就已達標。但業界認為目前全台香莢蘭面積至少40公頃,由於種植後約第三年才能量產,2021年起各地開始大量收成,但有些產品過早採收、加工沒到位,乾燥後的果莢品質參差不齊,為保障消費者及生產者,評鑑制度和分級標準是產業發展不可少的關鍵。

果莢外觀辨識(照片提供/香草農夫,後製/覃世雯)

本次比賽主辦為中正大學創新創業基地,中正大學教務長洪新原說明,創新創業基地是陪伴學生發想、創業,2019年開始已有學生在校區內種植香莢蘭、後製香草莢,並希望未來以此創業。且嘉義是蘭花大縣,因此舉辦香莢蘭風味競賽,給學生有學習機會,也讓香莢蘭產業有交流機會。

第六屆百大青農、南投埔里香草騎士巧克力工坊經營人味正琳,是促成本次比賽的重要推手,也是評審之一。為避免球員兼裁判,味正琳沒有參賽,他表示,國外香草莢的比賽資訊非常少,考慮到主力消費市場為料理和烘焙,因此邀集餐飲主廚、烘焙師傅以及茶葉官能評鑑師來擔任評審。

而為避免進口香草莢混充國產,選手參賽時必須附上果園照片以及生產影片佐證,參賽編號則採雙盲,讓參賽者和評審都無法從號碼辨識。

知名麵包師傅吳寶春擔任首屆香莢蘭評鑑的評審(攝影/林怡均)

餐飲、烘焙業者評比,五官齊發評果莢和香草液

香草醛一向被視為香草莢的主要香氣來源,不過本次競賽計分項目卻不列入香草醛含量,原因是香草莢的色香味其實是由多種複雜成分組成,香草醛只是其中一項香氣指標,為了避免用單一化學成分含量多寡決定優劣,因此競賽評比仰賴評審們的感官。

評比20支香莢蘭長達兩個多小時,過程相當緊湊,評審必須先察看果莢外觀,端詳其長度、色澤是否油亮,再嗅聞並觸摸質地感受濕潤度,接著以剪刀剪開果莢,端詳果莢所含香草籽數量及顏色,然後再一次嗅聞。使用過的剪刀則必須以酒精清潔才可再使用。

除了香草莢本身,「香草萃取液」亦是評比項目。評審嗅聞完果莢後,會嗅聞該果莢編號的萃取液,接著將萃取液倒入牛奶、啜飲評比。味正琳解釋,從果莢萃取出的香草精廣泛運用於業界,濃縮了香草的精華,風味會比果莢更強烈。萃取方式有二,分別是加熱法和酒精萃取法,考慮到操作方便性,這次競賽選擇酒精萃取法,把果莢浸泡在伏特加中便可得到萃取液,但這樣的萃取液酒精濃度高,無法直接讓評審飲用,所以選擇將少許萃取液滴入鮮牛乳來比擬,模擬烘焙時使用香草精和奶油的狀況。

國產香草莢富含花果香氣(攝影/林怡均)

全台各地香草農民齊聚,討論生產、運銷等產業問題

評審在場內忙碌評比,參賽者則在場外交流。本次比賽吸引了來自全台各地20名生產者參加,亦有人並未參賽、僅為與同業交流而來。從新北石碇、桃園新屋、苗栗、南投埔里和水里、彰化社頭、屏東林邊都有人種,開始種植時間多半落在2018年前後,且普遍種植面積都不大,三分地面積就已是大規模,且多數都是從去年開始陸續收成。

現場農民討論話題集中在生產管理,尤其是田間水分的控制方法,也有人擔憂未來銷售問題。半線香草莊園主人劉煌基表示,香莢蘭的內需市場近年來有成長,但來源仍多仰賴進口,所以雖然國產香莢蘭陸續收成,不過進口香草莢的數量也同步成長,各自品質都有好有壞,尤其劣質的進口貨會以低價拉大價差,「香莢蘭對於國人來說是很陌生的作物,普通消費者不會分辨好壞,這對國產香莢蘭銷售不利」。

全台各地香草農民齊聚,在評審評比完畢後,互相品評彼此的作品(攝影/林怡均)

南投香草農何維洲奪冠,台灣香草莢富含花果香

評鑑時間長達兩小時,評審討論甚久才選出前五名,第一名金獎由南投縣國姓鄉的何維洲奪下。獲獎當下,何維洲難掩喜悅之情,今年是他種植香莢蘭的第五年,他的香莢蘭種在溫室內、採離地栽培,每一批採收後會替換介質籃,所以清園動作更確實,讓果園能夠有效避免病蟲危害。他表示,比賽結果能為農民增加能見度,讓產品品質更有公信力,使他更有動力去生產更好的香莢蘭。

「這絕對是我心中的第一名」,台灣茶葉感官品評發展協會理事長許偉庭說,何維洲的香草莢非常飽滿,潤度和長度都不錯,感官品評更讓人驚艷,第一階段嗅聞果莢時可以聞到莓果和奶油香味,剪開果莢,可以看到富含香草籽並聞到果乾香氣,接著端起香草萃取液,即可嗅聞到細緻又沁涼的香草味,最後加入牛奶品飲,感覺彷彿在吃相當高級的香草冰淇淋。

許偉庭表示,進口香草莢的氣味偏向奶油香氣,台灣香草莢則富含花香和果香,可以明顯鑑別出來。不過這次整體香草莢表現優劣的落差很大,沒有獲獎的香草莢香氣平淡、豐富度不足,部分果莢則是過乾、不利於香氣釋放。

全國知名麵包師傅吳寶春也是評審之一,他認為,香草莢的風味與品種、後製技術有關,而相較於可可和咖啡,香草莢一定要透過烘焙或食品才能完全展現出風味,好的香草莢能為麵包和甜點畫龍點睛。這次獲獎的香草莢風味都相當豐富,顯示出台灣香草莢極具發展性,希望比賽結果能讓農民更有信心,產出更有價值和品質的香莢蘭。

中間藍衣者為本次金獎得主何維洲(攝影/林怡均)

業者建議:未來評鑑應納入農藥檢測及客觀數據

本次香莢蘭評鑑讓生產者可以直接和使用果莢的烘焙職人、廚師面對面交流,但也有改善空間。獲得銅獎(第三名)的劉煌基建議,任何作物的評鑑競賽都是為了鼓勵生產者,並以評比項目作為生產者未來改善方向,國際選別香草莢,會以濕度、長度等標準來評分,未來評鑑若能增加客觀數據項目,可以大大提升公信力。此外,他希望以後競賽可以在場外增加課程,邀請業界或是農業專家來指導農民,讓生產者可以更上一層樓。

不願具名的業者則提醒,國內香莢蘭種植面積雖然增加,但整體品質還不夠成熟,此時找餐飲、烘焙業者來評比「相當危險」,等於競賽結果都是靠評審感官主觀認定。他認為應比照其他農產品評鑑,首先檢驗農藥含量,然後才評比含水量、香草醛含量等項目,對消費者才是真正負責。

延伸閱讀:

台灣香莢蘭有前途嗎?國產香草莢良莠不齊市場混亂,急需評鑑分級制度

突破發酵技術,台灣香草莢比全球更香!專家:投入香莢蘭市場需謹慎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