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位於中山堂的流浪者之歌X彎腰生活節
從2009年開始的彎腰生活節,曾與賴和音樂會、台灣大學校內環保議題社團合作過,直到2011年起,成為一獨立性的常態市集,落腳寶藏巖,體現與社區結合的合作模式,小農來自各縣市,定期帶來新鮮葉菜、自製農產品、有機農產品逐漸打入都市居民的生活圈。
在2012年10月6、7日,則是與《流浪之歌》作結合,移師《流浪之歌》表演場地的中山堂外,兩日的市集搭配工作坊,向來往的人潮、前來看表演的群眾解釋小農耕作、綠色消費等概念。與在寶藏巖定期舉辦的市集相比,攤販數量較少,但有較大的空間進行論壇、手作教學。
於6日下午,即有來自大南埔辦公室的賴咏華,帶來傳統的農具土礱,是用以碾米,由返鄉青年親手製作而成。放置於中山堂前的廣場,讓有興趣的民眾都能夠嘗試手工碾米的滋味,此外也在一旁開設手工工作坊,利用頭份地區的紅土,先前便是用來製作土礱,在外圍上竹條,適度調整濕度、陰乾後,便與土礱有異曲同工之妙,還能刻上屬意的文字,作為當日市集的紀念品。
圖/來自大南埔的土礱
圖/使用土礱進行碾米
圖/土礱版畫教學
圖/大南埔辦公室賴咏華與其土礱版畫
圖/土礱版畫
當日有另一場講座,是來自於美濃的返鄉青年開設的工作室「野上野下」,講述「青年在農村裡的可能」,從2008年一次返鄉、在美濃畫下的水橋壁畫,而使離鄉的青年對於原鄉有了新的連結,便開始進入農村,與在地的農人對談,希望能夠藉由行動讓農村裡的人有自信,使「作農」在現代社會裡被重視、並讓農夫能得到合理的收益。
圖/野上野下講述〈青年在農村裡的可能〉
攤販區則有綠色消費、小農耕作區以及自然手作、環境友善區,提供許多社會議題倡議、小農產銷的管道,雖然對於部分位於較遠縣市的小農來說,每月一次的市集其實是勞碌奔波的,因此主要的產銷管道還是來自於網路,只是參與市集可以得到與消費者面對面對話的機會,讓綠色消費、有機農法的概念,更能夠詳實地傳達給消費者知道。
圖/圖為來自宜蘭的小農「花田厝」販售其自產自銷的花生醬
在2012年10月6、7日,則是與雲門舞集《流浪者之歌》作結合,移師《流浪者之歌》表演場地的中山堂外。
是流浪之歌,不是流浪者之歌。
而且他跟雲門舞集沒有關係,此活動是大大樹音樂圖像所舉辦的,今年已經是第十屆的活動了。
請收集好資料再寫文章呀!
To 蔡歪歐:
非常感謝您的告知,已經把錯誤處更正過來了,真是非常抱歉!下次會更加注意的!
感謝你的更正。
歡迎你明年來認識流浪之歌音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