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得豪(左二)與何安妘(右二)帶領漫畫家攜手完成《微醺島之味》。(攝影/孫維揚)

台灣第一部地酒漫畫誕生!《微醺島之味》搜羅全台地酒大小事,刻劃地酒業者甘苦談

閒時喜歡飲一杯的朋友看過來!你喝過甘甜的吉野一號清酒嗎?還是對富含部落文化的糯米釀有興趣?想要瞭解台灣地酒也可以用「看」的喔,甫出版的漫畫《微醺島之味》用八篇短篇故事帶領讀者認識不同款地酒與其背後的人文故事。《上下游》邀請漫畫的編劇、繪者分享「繪製漫畫 QA 集」,更近一步窺探他們在田間調查的趣聞。

《微醺島之味》用漫畫描繪台灣多款地酒的動人故事。(圖片提供/聚場文化)
第五回《把記憶釀回來》阿多adooryeh x 何安妘(圖片提供/聚場文化)

Q 1:《微醺島之味》的故事主軸和創作動機為何?

《微醺島之味》主角「阿川」開著他的移動酒吧「微醺島之味」在全台各地與有緣人共飲不同的台灣地酒,以酒揭開每位客人背後的故事,也從中勾勒阿川攜帶台灣地酒旅行的原因。

《微醺島之味》由八個故事組成,漫畫腳本與企劃由聚場文化和編劇何安妘製作,再由七位漫畫家繪製。聚場文化執行長周得豪說明,他與何安妘曾拜訪台東的原住民部落,看見部落自己釀酒,感受到酒是拉近距離的媒介,決定用酒結合漫畫,呈現台灣各地有趣的故事。

周得豪觀察,台灣人其實喜歡喝酒,卻不太知道各地的地酒與飲酒文化,所以故事聚焦在台灣地酒,以此傳遞地方文化。何安妘則認為,酒在經過醱酵後具有不同滋味,相信漫畫也能給予讀者豐富的感官享受。她並提及,自己跟周得豪「熱愛喝酒」,這也是他們決定以酒創作的主因。

周得豪(左三)與何安妘(左四)帶領漫畫家攜手完成《微醺島之味》。(攝影/孫維揚)

Q 2:「地酒」對《微醺島之味》的作者們有哪些意涵?

拋開「用當地原料、蘊藏當地文化」等制式解釋,周得豪形容地酒品飲像經歷一場場夢境,不同人懷抱不同心情,選擇飲下不同地酒,地酒獨特的滋味又勾起飲酒者更多情緒感受。他認為人在微醺時會經歷難以言喻的「魔幻時刻」,正是地酒的迷人之處。

何安妘把地酒與生活類比,她表示人經常在喝酒時分享自己見聞,內容還因為酒精催化而充滿興味,像是地酒把人的生活切片、薰陶,再與另一人生活串連。漫畫家阿多則描述,地酒有多一層「品質堅持」,釀造者通常把當地食材、在地人生活濃縮於酒液,人們以地酒聊天、品飲更有一番風味。

Q 3:每篇故事的酒廠、人物是如何選定?

周得豪說明,最初他與何安妘僅以「純釀」作為標準,將完全使用台灣食材的地酒都納入考量,再透過 20 多場的田野調查,逐步搜羅劇本素材。除了他們的主觀感受,受訪者的意見也常影響他們的調查方向。例如他們在尋找地瓜酒代表酒廠時,受訪者「都推薦要找恆器製酒」;或是他們在參訪酒廠時,經常被不同業者建議去拜訪霧峰農會。

何安妘與周得豪跑遍全台,甚至前往澎湖田野調查,每週跟釀酒者、酒廠、產區居民喝酒,「像是用酒交朋友」,許多劇本靈感也因此迸發。何安妘舉例,他們採訪台東酒廠出力釀時,也前往當地部落與餐廳拜訪、喝酒,詢問部落釀酒與餐廳醬料配方來源,居民都回應「夢到的」,激發她用夢境元素呈現第二篇故事,介紹原住民的糯米釀。

何安妘提及,自己其實缺乏地酒的專業知識,也不清楚它的發展歷史,因此大量研讀地酒相關資料,確保採訪時能快速與受訪者溝通,編劇時才能正確描繪地酒。例如她決定編寫吉野一號清酒的故事,就詳細查詢吉野一號米、清酒的所有資料,讓她在採訪時能快速與吉野一號米栽培者任永旭暢聊。

Q 4:對哪些田間調查過程印象深刻?

對何安妘、周得豪而言,每一場田野調查都充滿意外。周得豪以第四篇故事吉野一號清酒為例,原先他們只採訪宜蘭中福酒廠,但酒廠老闆馬何增直接帶他們認識稻農任永旭,在田邊順利訪談任永旭種植吉野一號的心路歷程,「覺得不可思議」。何安妘透露,她與任永旭初次見面就一拍即合、暢聊無阻,她刻畫他的人格特質也相當精準,任永旭看到漫畫內容「感動到哭出來」。

何安妘也對採訪恆器製酒印象深刻,老闆羅己能分享製酒理念時掉下眼淚,對酒的真情流露令她讚嘆,後來羅己能還拿出各種酒「排滿一整桌」,邀請她品飲。何安妘笑說幸好自己酒量不差,不然當天與羅己能對飲後,接著又與漫畫家們討論腳本,身體恐怕無法招架。

調查時並非處處順遂,像第五篇故事以高雄蘭姆酒為藍圖,何安妘原本選定一家品質優良的酒廠採訪,但酒廠老闆對合作有許多堅持,雙方無法在劇本內容達到共識,最後忍痛放棄合作。她轉而拜訪高雄橋頭糖廠與該處文史工作者,搜集高雄老舊建築的樣貌,改用高雄甘蔗產業跟當地歷史作為蘭姆酒劇本的基底。

《微醺島之味》團隊採訪復耕吉野一號的任永旭。(圖片提供/聚場文化)
第四回《吉野一號》Ning Lu x 何安妘。(圖片提供/聚場文化)

Q 5:如何將田調的所見所聞化成不同的畫面?

何安妘許多漫畫劇本是出於實地考察,包含種植吉野一號的「笨蛋耕作者」指的即是任永旭;高雄甘蔗酒故事中出現老人被用力拍頭,則對應高雄巷弄間的氣功療法。另外描繪甘蔗酒時,故事背景設定在日治時期,漫畫中的酒也揣摩當時的酒瓶厚度,讓虛構的漫畫內容真實反映台灣當代人事物。

然而很多田間調查的見聞,何安妘是用奇幻的構圖呈現。第八篇故事描述梨酒,她回憶製酒的蘇姓夫婦把辛苦製作梨酒的過程講成輕鬆的冒險,「像是魔幻的夢境」。她因此用虛構的夢包裝故事,畫面舖陳出蘇姓夫婦的經歷,例如眾多發出「bo-hau」(閩南語「無效」)的小蟲,暗指當初嘲笑他們製酒會失敗的人;吹氣球的畫面,則反映夫妻倆最初是以氣球設計酒瓶形狀的記憶。

《微醺島之味》團隊親訪製作梨酒的蘇姓夫婦。(圖片提供/聚場文化)
第八回《永不分離的機率》劉倩帆 x 何安妘(圖片提供/聚場文化)

Q 6:為何與多位漫畫家合作?

周得豪坦言,從田調完成到漫畫結案,時間不到一年,他與何安妘擔心一位漫畫家無法扛起全部的故事繪製,決定由多位漫畫家繪圖。不過他強調,每一篇地酒故事對應失智、同志等迥異主題,由不同漫畫家詮釋反而能彰顯每款地酒的價值,變成漫畫的亮點。

何安妘提到,自己很享受與不同漫畫家合作,作品能產生更多火花。她當初曾針對故事主軸擬定合適的漫畫家,像是阿多擅長田野調查、畫風偏向紀實風格,因此請她繪製第五篇故事,刻劃高雄不同時空下的建築跟甘蔗產業。至於吉野一號清酒故事包含日本清酒文化,她則委由畫風比較日式風格的漫畫家 Ning Lu 負責。

第五回《把記憶釀回來》阿多adooryeh x 何安妘(圖片提供/聚場文化)

Q 7:除了作品本身,《微醺島之味》的作者們有哪些收穫?

阿多分享,自己參與《微醺島之味》前也認識一些地酒業者,但多為小規模的小農。這次從不同的故事裡,知道台灣更多酒廠規模、地酒種類的業者,開拓她對地酒的想像。她並補充,自己家族早期從事林業與樟腦業,與甘蔗產業都是台灣過往的重要農林業。這次的合作,也讓她更想去探究這些農林產業的發展脈絡。

何安妘透過田野調查認識更多在不同地方默默為自己地酒理念努力的業者,其中不少人都在設法推升農產品價值,除了開發地酒,也思考與當地食物搭餐、協助鄰近地區釀酒的小農,加強與地方連結的態度令她感動。她覺得許多地酒業者不著重產量,而是追求「心靈佔有慾」,讓他們的酒在消費者心中獨一無二,「是很浪漫的事情」。

《微醺島之味》用不同人物故事、繪畫風格包裝各具特色的台灣地酒。(圖片提供/聚場文化)

Q 8:希望讀者抱持什麼樣的心態閱讀漫畫,有哪些收穫?

費心編纂台灣地酒故事,何安妘卻覺得讀者可以放空思緒再來閱讀漫畫,著重在探索故事裡不一樣的人文風景。讀者若喜歡喝酒,她則希望透過漫畫讓他們更喜歡台灣地酒,並且願意主動瞭解它們。因此,她在每篇故事後放上後記,帶領讀者窺探更多與地酒相關的調查紀實。

阿多建議讀者閱讀虛構的漫畫內容可以隨興些,與其期望自己要學習地酒知識,不妨嘗試讓漫畫裡的地酒成為橋樑,找尋自身的生活經驗與故事的相似處,會對內容更有共鳴。周得豪也認為「先享受看漫畫」,讀者不用預設任何立場、放掉對地酒的認知,輕鬆享受每一篇地酒故事。他並希望讀者有緣到了故事描繪的地方,能因為漫畫而對當地地酒產生更多悸動。

延伸閱讀:

日治時代米種大復活!任永旭復耕「古品種稻米」釀清酒,深溝好水打造「漫慢地酒」

夢幻酒米釀清酒終於成真!吉野一號做吟釀,酒體乾淨香甜,備受專家肯定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