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依耐熱度正確使用,只有5號 PP 杯蓋能裝熱飲,但是一般咖啡店最常見的是6號 PS 杯蓋,而熱咖啡沖泡溫度多在85℃到96℃間,熱氣碰到杯蓋液化放熱更嚴重(上升蒸汽碰到杯蓋液化釋出熱能將承受更高風險)。

常常發生的狀況是:杯蓋比杯子更不耐熱,卻承受更高的溫度。許多實驗發現,高溫會讓化學物質溶出的量多出十倍以上。







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而制定的子法通通管不了








我們的訴求只有簡單幾句話,連署結束將提案給主管機關。

將塑膠杯蓋納入食品容器包裝安全法規內。

依據塑膠食品容器包裝的用途來檢驗(不同成分、溫度會溶出不同材質、添加物)。

食品都有,接觸食物的容器當然也該要有。

依用途選購安全環保杯,儘量自己帶杯子;
外帶熱飲用 PP 比較安全,購買前先看編號;
萬一買到 PS 杯蓋的熱飲,拿掉杯蓋再飲用。

原刊載於 Baagic 咩即可 – 消費者熱線的塑膠杯蓋行不行相簿,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授權條款。
參考資料:
- 塑膠分類標誌 http://zh.wikipedia.org/zh-tw/塑膠分類標誌
- 網路追追追/小心「毒」咖啡杯蓋?http://rumor.nownews.com/2007/11/15/515-2126023.htm
- 塑膠杯蓋遇熱飲 致癌苯下肚 http://news.cts.com.tw/cts/general/200610/200610180208879.html
- 小心咖啡杯蓋 林杰樑:苯乙烯比塑化劑更毒 http://www.nownews.com/2011/06/12/11490-2719705.htm
- 衛生署網路謠言Q&A http://www.fda.gov.tw/upload/133/Content/網路謠言Q&A更新100.01.doc
- 衛生署塑膠食品容器宣導海報 http://www.fda.gov.tw:8080/files/promotional/避免長時間接觸高溫.jpg
- 衛生署塑膠食品容器教育宣導網站 http://jensen.happywin.com.tw/know_detail.php?nid=23
- 食品衛生管理法第五條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SearchNo.aspx?PC=L0040001&DF=&SNo=5
- 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第一條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SearchNo.aspx?PC=L0040019&DF=&SNo=1
- 公告塑膠類之食品器具、食品容器、食品包裝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25&level_no=1&doc_no=81239
- 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法源依據 http://recycle.epa.gov.tw/other/can1.html
- 飲用前 看容器標章是幾號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10726/33553197
- 「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修正 http://jensen.happywin.com.tw/new_detail.php?nid=102
- 恐怖 致癌杯蓋 遇柳橙汁即溶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10726/33553187
- <關於本公司C5O及C5X杯蓋未標示回收標章,我們已全面清查回收> http://www.yishen.com.tw/news-detail.php?id=20&page=0
- 「本公司製造產品安全無虞,請消費者放心!」 http://www.yishen.com.tw/news-detail.php?id=21&page=0
- 塑膠容器正確使用-避免高油酸性食物篇 http://www.fda.gov.tw:8080/promotional.aspx?promotionalsn=132
-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塑膠容器歷年檢驗結果」 http://jensen.happywin.com.tw/about.php?ctype=results
- 杯蓋遇熱含雙酚A 衛署強調未驗出 http://youtu.be/AalSDHfT6u0
- 「小心別碰嘴」 塑膠杯蓋遇熱恐致癌!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jimmyliu220110213121426
- 杯蓋安全性連署 http://bit.ly/safelid
- 公共電視 有話好說: 啊!我中毒了!發現日常毒物! http://talk.news.pts.org.tw/2011/07/blog-post_27.html
- 重複性使用塑膠類水壺(杯)、奶瓶及餐盒(保鮮盒)應依規定標示材質名稱及耐熱溫度 http://jensen.happywin.com.tw/new_detail.php?nid=104
現在賣飲品的店家都有在推買方自帶隨手杯,
如果有疑慮我想你可以買溫/冷飲或使用自帶容器.
你好,
謝謝你的回覆,你提出的的確是一種選擇,但不應該是唯一的選擇。
有在用環保杯的朋友,還是不時會用到店家的杯蓋。
這裡是要說,既然一次用塑膠杯蓋無法避免,就需要政府更多的把關,而不是讓消費者自我限制選擇的飲料與容器。
很遺憾本人非FB用戶,無法參與連署,僅能精神上支持!
謝謝土豆的支持,連署只是喚起大家關注的方式之一,希望大家透過共同關注,對解決問題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力,政府依法一定得回應我們的提案,敬請期待我們將公布的後續發展 :)
既然都考量到杯蓋了,那麼… 那些封口機使用的膠膜,以及紙杯內側的防水膜…?
謝謝 Joe 的回應,剛剛也聽到朋友談到應該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裝熱食⋯⋯
沒錯,Joe 提到的這些也都有疑慮,但這是一個聚焦的開始,也是一個路線的選擇,希望能漸漸朝目標邁進,再聯合大家一起關注其他的塑膠食品容器、其他的食品安全問題,而不是要一次與整個產業為敵,卻像火花般一次將能量燃盡。
有人提到封口機的膠膜,我上次買的飲料有標示,耐熱溫度為攝氏60度C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3656571650614&set=a.1664560091570.2084369.1164272676&type=3&theater
謝謝回應。
根據我們的經驗,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店家了解膠膜耐熱度不夠,所以冷飲跟熱飲有分開來。
目前用塑膠封膜風險較高的,應該是傳統豆漿店。
附帶一提,上述內文連結有人提到的規定,目前只針對重複使用的容器包裝,一次用的部分還沒有實行,且依照衛生署沒有直接接觸的說法,實行之後也不會包含杯蓋。
奇怪,都沒有人擔心拿杯子的晃動會讓飲料去碰觸到杯蓋嗎?
不只是喝的時候會讓咖啡碰到杯蓋,拿走手上走路也多半會
謝謝 Daren 的回應。
「沒有直接接觸熱飲」是衛生署在網路謠言 Q&A 裡面說的。任誰看了都會很疑惑吧!
一位分享我們簡報的朋友甚至說:「杯蓋到底會不會接觸熱飲呢?我們請一位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來回答…」
在台中工業區有一家和盛清新公司生產取得美日各國專利之無毒環保杯蓋目前已在85度C
各門市率先使用中,如有買過85度C咖啡飲料者應能體會喔!!
謝謝告知。
我們已經有購買過了,真的是5號 PP 材質杯蓋,而且設計很精緻。
我們的 Facebook 專頁也曾報導過 CoCo 都可的安心保證: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314889468622499
比較可惜的是清新網頁只有英文就是。
請大家支持我們PP杯蓋!!!!謝謝!!
http://www.ideahouse.cc/
我想請問一下,茶包的袋子似乎都是塑膠的,這樣沒問題嗎?
你好,若是塑膠要看材質,若是 LDPE 仍會有問題,只是這部分衛生署一樣也沒在管,所以通常都沒標示。
也可以參考以下更專業的回應: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9703/#comment-6220
這幾年流行尼龍網狀三角型或粽型的立體茶包,若是日本原裝進口的材質,應皆可通過SGS檢驗,假使您與我一樣仍擔心長期飲用或日後更嚴格的檢驗機制下會有令人懊悔的結果(茶包袋遇熱可能釋放有毒物質資訊如下:http://www.nownews.com/2011/11/25/327-2760956.htm),
或是不放心有螢光增白劑的偏白紙質茶包,以及含PET聚酯纖維等塑化原料、黏著劑成分的不織布茶包袋,不妨選擇由苧麻、馬尼拉麻製成的無漂白原木紙漿所製作的茶包。(不織布的成份如下:http://cfp.epa.gov.tw/downloadFiles/%E9%87%9D%E8%BB%8B%E4%B8%8D%E7%B9%94%E5%B8%831.0%E7%89%88.pdf)
為什麼大家都把焦點放在咖啡杯蓋呢?為什麼不問問紙杯的本身裡面也有一層不耐熱會釋放出塑化劑的PE內膜呢?為什麼沒有人對紙杯外面的印刷油墨也具有毒性的溶劑油墨呢?為什麼沒有人會注意到食品容器在生產工廠的環境是否符合ISO22000及HACCP食品安全的規範呢?更不用說為什麼沒有懷疑那個紙杯的紙質是否含有螢光劑及重金屬呢?
有一個知名餐飲業者說,我們國家都是媒體治國,這些一次性的PE紙杯沒有數據顯示會致人於死,沒人爆料就不需要增加成本!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台灣大企業的傲慢與不願擔負起社會責任,她們只有成本考量,只為了賺取更多的利益,真是可悲啊!
小老百姓們,請自求多福吧!沒有人會為你將來的癌症買單的!
你好,最早的時候只聽過這樣的疑慮,後來的確發現有很多其他食品包裝器具的疑慮。
目前雖然法規未改,官員持續說謊,但越來越多的廠商已自行更換,最近會開始搜集其他方面的資料,希望能延伸討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