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麻豆很熱鬧,來自全台各地的成百上千人一同來到麻豆,在滿是文旦柚地毯的果園裡,幫忙撿拾被颱風吹落的果實。果農們北漂的孩子趕回家、外縣市的農民來幫朋友,更有大量志工為素昧平生的柚農捲起袖子,有的志工是孩子,跟著爸爸媽媽一同前來;有的志工一頭白髮,在果園裡則手腳利索,一點不輸黑髮人。
麻豆區農會事前收到 200 人報名撿果,但第一天實際到場參與者超過 500 人,且有更多志工直接聯繫認識的果園,媒合、安排工作的青農們儘管自家果園還未清園,仍優先讓志工先幫忙老農。
農會總幹事孫慈敏表示,許多老農年事已高,這次國人幫忙舒緩了麻豆的壓力,麻豆農民感受到國人的熱情和溫暖。而對許多志工來說,有別於以往買柚子支持農民,這次撿果是陪伴、給予農民繼續務農的支持。
目前仍有許多果園還需清園,撿柚小幫手可於 7/13(日) 上午 8 點起,在麻豆太子宮集合,晚到也沒關係,現場會有人媒合。(麻豆太子宮地址:台南市麻豆區安業安西里8鄰272號之3)

台北朋友凌晨出發、退役軍人熱血相挺
本次志工來自四面八方,昨(11)日便有人組團前往柚香甜有機農場,近 30 人半天裡撿起 4 萬斤文旦柚,讓果農不再發愁,也有新竹人直接向果農報名,而麻豆區農會總幹事孫慈敏今(12)日上午 7 點多,便接到一組十餘人志工,「凌晨一點半就從台北開車下來幫忙」,且許多人未事先報名便當日驅車前來,讓她驚訝又感動不已。
這是麻豆區農會第一次籌辦撿果行動,孫慈敏坦言,有民眾願意來幫忙,因此農會才作為聯繫、媒合窗口,但因過往沒有經驗,事前相當忐忑,因為撿果必須不斷彎腰、搬運則是粗重的工作,擔心志工不習慣、無法負擔,意外的是,前來的志工都不怕辛苦、非常願意在田裡流汗。
麻豆區井東里的果園裡,一早便有一組紅衣人正在撿果,紅衣人各個體格健壯,手腳俐落,紅衣上印著海軍陸戰隊,們並不是現役軍人,而是退伍的海軍陸戰隊隊員,總召向《上下游》表示,本次颱風重創南部,網路上看到麻豆果農需要人手,發訊息詢問後便有 30 多人報名,「即便退伍,大家的心還是一樣熱。」


撿果如投籃,穿梭果園戴安全帽最Safe
麻豆區農會統計,今 (12) 日在太子宮媒合的志工將近 500 人。而有許多未報名的志工是自發直接聯繫果園,估計志工實際人數可能破千,《上下游》前往麻豆前,也收到安平靈糧堂來訊,對方表示,今(12)日將直接到麻豆,幫助有需要的果園。記者也親自下場,原本以為撿果很輕鬆,事實上不然。
落地的文旦柚隨機散落一地,撿果必須彎腰、集中集中再集中。文旦柚果實大,一個手掌一次一果,就近擺放的果籃如同籃球框,多人狀態時可採傳球模式,人手不足時則可採投籃模式,依據所在位置遠近不同,可禁區內入籃、空心入籃或是擦邊進籃,只怕擦邊不中,又要撿起重來。
撿果的同時避開果樹枝條、避免碰掉剩餘掛果。草生栽培的果園樹距開闊,人的活動空間相對大,撿果較為輕鬆,但傳統密集栽培、柚樹低矮的果園則是障礙重重,撿果猶如玩電流急急棒,前進、低頭、抬頭稍有不慎,便會被樹枝打到。許多果園裡可見親子闔家出動,身高較矮的孩子在果園裡穿梭無礙,不必擔心撞到樹枝,反而跑得比大人快。
國三剛畢業、要升高一的陳哲雋、方品文,今(12)日臨時被找來幫忙撿果、搬運。身材高大健碩的兩人,會開農地搬運車,搬起一籃數十斤的文旦,顯得毫不費力,但穿梭在幼樹低矮的果園裡,高大的身材卻成了行走障礙,搬運過程不斷被樹枝撞到頭,兩人最後乾脆戴上安全帽搬果。

農民最知農民苦,蓮霧農挺柚農
其他縣市的農民也伸出援手,例如:桃園市青農聯誼會組團南下支援,台南市青農聯誼會總會長許玉靜則向瓜瓜園調度大量肥料袋、米袋等,以利裝運文旦柚。有的果園有親友相挺,例如:皓柚園。園主陳柏仰事前在社群媒體分享志工資訊時,便鼓勵有志者向農會報名,優先幫助年事已高、體力有限的老農,但他的果園裡仍出現許多親友。
來自屏東的楊鈞賀是專業蓮霧農,去(2024)年三颱重創高屏,他的蓮霧受害,眼見今(2025)年丹娜絲颱風摧殘嘉南,他深知受災農戶的痛苦心情,「蓮霧產期長,我們心都很痛了,更何況是一年一收的柚子」,看到朋友傳來的照片,他趕緊結束蓮霧園工作,便開著貨車前來支援,「現在災區最需要貨車」,並幫忙撿果、搬果、載果。
阿勾平常是搭鷹架的工人,他習慣打赤膊,不怕曬太陽,撿果、搬果保持笑容。搬果是全程最粗重的工作,每籃文旦數十台斤,每台貨車動輒 10 籃、20 籃起跳,搬上車後要開往清潔隊,再度搬起、倒出,阿勾不斷來回搬果、倒果,今(12)日至少搬了上千斤,但他並不覺得累,「至少累了可以喝水、聊天休息,比搭鷹架輕鬆多了。」

撿果是支持的實際行動,果樹還在就有希望
阿達是陳柏仰的客戶,也是朋友。昨(11)日,他便前來果園關心,見到滿地落果後,二話不說就開始幫忙撿果,今(12)日也驅車前來。在他看來,沒有任何果農願意遭遇颱風,朋友遭遇天災、整年努力毀於一旦,「幫忙是理所當然的事」,而自願幫助朋友更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需計較酬勞。
來自屏東的王譯慧,今(12)日與丈夫一同來撿果,她並不認識任何柚農,僅是發自內心想幫忙,除了撿果,她也幫忙拆除殘果的套袋,讓果農能再施用資材消毒。
無論是否收成,農戶都會付出相同的努力,王譯慧認為,即便是豐收,農產品銷售本就要與時間賽跑,農民的收入並不穩定,而農戶不幸遭遇颱風、一年心血泡湯,愛吃水果的她希望用實際行動,陪伴農戶度過難關,讓農民有繼續務農的勇氣,未來她才能吃到美味的柚子。
儘管今年柚農沒有收成,但慶幸的是,多數文旦樹依然健在,在短時間完成撿果,便有利於清園,讓文旦樹盡快恢復健康。柚農李佳娜表示,樹上剩餘的掛果並非完好無損,許多柚子都有擦撞傷,因此今年麻豆的文旦柚不僅稀少,也不見得如以往漂亮,「請大家理解,這是僅剩的柚子了。」



延伸閱讀:丹娜絲颱風報導全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