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 0722天》電話網路不通、第四台不能用,七股布袋等地成通訊孤島(災後16天)

颱風丹娜絲重創台灣西南部,災後16天,電力已全面修復,但在台南七股、嘉義布袋等地,仍有民眾處於「訊號孤島」,通訊斷斷續續,網路不穩,有線電視也未全數修復。雖然三大電信業者均提供行動基地台車,但數量有限,僅能停駐在區公所、廟埕等,連災區每個里停駐一輛都不夠,居民苦不堪言。

NCC 基礎設施處副處長梁伯州表示,風災造成行動基地台多處毀損,截至昨(21)日已全數修復。但為何災區仍有通訊問題?他要再去了解。至於何時才能恢復通訊?三大業者僅透過新聞稿表示會儘快搶修。

居民指出,台電已經復電,電線桿都修好了,不明白為什麼網路至今仍不穩定。(攝影/楊語芸)

消防隊:通訊弱點應檢討強化

台南市消防局勤務指揮中心主任陳明辰表示,風災期間的報案系統基本能正常運作,「只要民眾能打電話進來報案、有提供地址,我們就能透過電子地圖快速定位,派員前往,不會因通訊不良而找不到人。」

不過他也坦言,在沒有網路、沒有市話的情況下,民眾無法報案,有可能錯過黃金搶救時間。另外,在通訊尚未完全恢復的災後幾日,有部分報案電話因訊號斷斷續續、案址無法確認,而延誤派遣時間。

陳明辰指出,這次颱風造成多家電信業者基地台受損,短時間內的通訊中斷成為全市共同面對的挑戰。他認為這突顯出台灣通訊網路的脆弱之處,要建構韌性城市,不只是強化電網,通訊體系也應同步強化,「應該趁這次檢討的契機來亡羊補牢。」

災後多日,偏鄉通訊仍不穩 

七股西寮里里長柯勝強形容,風災過後「滿目瘡痍」,他有數不清的事要聯絡、協調,卻因手機沒訊號、網路斷線而焦急萬分。柯勝強表示,平常居民多靠 LINE 聯絡,一旦中斷,等於斷了所有管道。為了應急,他臨時加辦一支中華電信的易付卡,但通話與網路仍時斷時續。

三股里里長黃仙立也指出,雖然目前通訊狀況較風災後幾日稍有改善,但仍不算穩定,經常出現「聽得到對方、對方聽不到我」的情況,連傳訊息都會延遲。他回憶,災後頭幾天聯絡系統幾乎癱瘓,民眾只能靠 LINE 傳訊,一旦無法連線,物資調度與訊息傳遞全數卡關。

學甲區光華里里長邱益在則提到,即使災後已過多日,當地通訊仍斷斷續續,他在社區奔走處理事務時,常得特別找收訊良好的區域才能撥通電話。

中寮里居民坐在天后宮前使用手機。(攝影/楊語芸)

里長:老人家仰賴第四台,至今斷線

七股區中寮里長許全田指出,災後家中四支手機都不通,除了手機通訊不穩外,凱擘大寬頻的第四台服務至今仍未恢復,連掉落在民宅前的電纜線也無人處理,更遑論修復。

他無奈表示:「我們這邊都是老人家,不會上網看新聞、看氣象,沒電視就等於與外界斷絕。」眼看另一波颱風可能來襲,居民心中不免憂心,「已經超過兩個星期了,都還沒看到工作人員,這說不過去啦!」

龍山里里長王文財也表示,目前全里僅有一半地區恢復第四台服務,部分市話依然不通。雖然中華電信的手機訊號相對穩定,但其他業者的訊號依舊不良,「不要說傳資料給里民,有時連 LINE 都連不上。」

七股區中寮里長許全田表示,網路中斷讓救災變得更加困難。(攝影/楊語芸)

通訊斷線一週 里長:不能只靠 LINE

嘉義縣布袋鎮部分地區也面臨災後通訊不穩問題,影響第一線救災與行政聯繫。好美里里長蘇元勲表示,風災過後的兩週內,通訊確實困難重重,「萬幸的是,沒有因此延誤,造成更嚴重的悲劇。」他說,目前通訊仍時有中斷,但由於電力已恢復,必要時仍可透過廣播向里民發布訊息。

復興里里長蘇清鴻也回憶,災後一週內完全無法使用網路,雖然後來電信業者派遣行動基地台車進駐鎮公所改善訊號,但他坦言:「不可能整天站在那邊打電話。」他也提醒,這次災害讓許多人意識到倚賴單一通訊工具的風險,「不能只靠 LINE,大家還是要彼此留電話號碼。」

通訊失聯如陷黑夜 志工難聯繫、災民更焦慮

深入災區拍攝的攝影師魏三峰觀察到,風災期間通訊中斷帶來的不只是資訊困難,更是一種心理壓力。他表示,許多災民因無法與外界聯絡、無法報平安給親人而感到極度焦慮,「失聯就像陷入黑夜一樣,讓人感到恐懼」。

除了災民的不安,志工與救援人員也因當地訊號不穩而面臨挑戰。美濃愛鄉協會前理事長劉孝伸帶領美濃鄉親北上協助救災,有兩次因為通訊不良,與里幹事和消防局的的指揮官失聯。

劉孝伸認為網路通訊已經是「基本人權」,不敢想像災後多日還有人無法使用網路。而且若有志工抵達災區後無法即時與受災戶取得聯繫,也會令人相當挫折。

魏三峰則觀察到,台電在這次風災中的應變相對迅速,人力調度與搶修作業反應得宜,雖然部分地區仍停電多日,但多數是因災區範圍廣大、電線桿倒塌過多所致。相較之下,電信通訊方面則顯得應變能力較不足,可能是過去經驗有限,亦缺乏備援設備與人力,值得未來檢討與強化。

通訊中斷增加救災重建難度,也為居民帶來帶來心理壓力。(攝影/楊語芸)

何時能恢復正常通訊?三大業者:盡快搶修

中華電信表示,受丹娜絲颱風影響,全台一度有超過 1,200 座基地台無法正常運作,已動員超過 16 部行動基地台車,機動支援各鄉鎮,同時調整鄰近基地台的天線角度以加強訊號覆蓋。目前市話、寬頻、行動等整體修復率已達99.9%。

台灣大哥大表示,緊急動員逾千人與 600 輛搶修車輛前進災區搶修。在 NCC 與數位部協助下,共派出 10 部搭載 OneWeb 衛星通訊設備的行動車,提供臨時網路與行動訊號。不過台南七股、北門、將軍等區仍有部分基地台損壞嚴重,僅能暫時恢復基本訊號,後續仍須重建與優化。

遠傳電信也表示,災後共投入超過 1,500 人次工程團隊,截至今為止,已完成修復 1 千餘座基地台,僅剩零星 8 座基地台,因結構嚴重損壞仍待修復,修復率達 99.5%。

不過,民眾最關心的「何時會恢復正常通話、通訊?」三大業者僅透過新聞稿表示會儘快搶修,不願回覆記者進一步的提問。

電信業者雖將行動基地車開至災區,但只停放在區公所等地方。(攝影/楊語芸)

第四台:搶修受限於停電與設施淤積

台南地區主要的第四台業者「南天」已併入凱擘大寬頻。凱擘表示,此次丹娜絲颱風造成台南近 30 萬戶停電,連帶影響有線電視與寬頻服務。災後已調派全台上百名員工前往搶修,也向北部其他業者調用人手支援。

南天有線電視總經理王麗環,過往台電修復電力時,會先通知有線電視台業者,讓業者先卸除附掛在電線桿的線路,但這次因為電線桿損害太嚴重,加上有許多外包業者來協助,為搶時效,因此先把有線電視的相關器材或是先扯掉、或是放在路邊,導致器材遺失、修復困難。加上維修需要技術人員,不是臨時聘工可以解決。

王麗環承諾,最晚將於 8 月 10 日前將主線路全數修復,而進入村落、家戶的線路也會儘快完成。若有零星個案在 8 月中旬仍未恢復,南天會致電一一說明。

台南市仍有居民家中的第四台至今未修復。(攝影/楊語芸)

基地台受損上千座 NCC:須等復電才能修復網路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以下簡稱「NCC」)表示,由於風災導致大量電線桿倒塌,目前多數電信業者的線路掛附在電桿上,需等候台電逐步復電,電信端才能重拉電纜與光纖。相較之下,中華電信因成立較早、電纜地下化程度較高,受影響情況較輕。

NCC 基礎設施處副處長梁伯州表示,災後成立專案小組,要求電信業者每三小時回報修復進度,本次風災造成行動基地台多處毀損,截至昨(21)日上午 8 時,已全數修復。不過他坦言,是看了新聞才得知部分災區仍有通訊問題,會再去了解。

梁伯州也說明,台灣大哥大與遠傳在固網佈建與光纖密度上不如中華電信,因此修復進度相對較慢。如今硬體雖大致完成修復,仍需持續進行涵蓋率的優化與加強,已要求業者務必在本週內改善完成。

台灣大哥大基地台遭颱風摧毀,工程團隊緊急搭建臨時基地台,初步恢復訊號。(圖片提供/台哥大)

衛星基地台派遣數混亂,災民苦無網路

數位發展部韌性建設司表示,災後即協調電信業者調派裝有低軌衛星終端設備的行動基地台車,進駐通訊中斷的災區,供災區基本行動通訊服務。所謂低軌道衛星,是運行於距地約 200 至 2,000 公里之間的衛星,因距地近、延遲低、部署迅速,被視為災時與戰時通訊的重要支援手段。

數發部強調,災後已會同 NCC 與電信業者,派遣 28 輛低軌衛星基地台車前往台南、嘉義等重災區。不過,根據 NCC 提供的資料,實際派駐數量僅為 19 輛,兩者說法不一,記者在截稿前仍未獲得說明。

延伸閱讀:丹娜絲颱風報導全系列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