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年來,台灣乳業寫下了一段獨特的故事──從美援時代的引進乳牛起步,到今天建立起「24 小時鮮乳生活圈」、乳製品年產值逾 400 億元的輝煌成果。然而,現在也正面臨進口零關稅、產銷失衡與契約不公的多重挑戰。如何調整結構、強化多元加工與制度,將是台灣乳業再創下個 70 年輝煌的關鍵。

台灣生乳85%製成鮮乳,乳製品全年產值435億
今(4)日為中華民國乳業協會 70 週年慶,台灣生乳目前年產量約 45 萬公噸,約 85.6% 製成鮮乳,鮮乳是台灣乳製品中最大量的產品。根據經濟部統計,2024 年乳製品全年產值近 435 億元,鮮乳(含保久乳)佔比 58 %。
畜牧司司長李宜謙指出,不論是國產還是進口,液態鮮乳都佔多數,其中國產鮮乳約 65.6% 透過超商、量販、超市等通路,進入國人餐桌。
近年,市面的進口牛乳愈來愈多,李宜謙說明,進口液態乳以鮮乳為大宗,佔比約 67%,其中美國市佔率高達 88%,其餘 21% 為保久乳形式,進口大宗國為紐西蘭、佔約 68%。
台灣大學動物科學系名譽教授、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理事長徐濟泰表示,台灣從牧場到餐桌可在 24 小時內完成,但無論美國或紐西蘭,牧場分散且運輸距離長,少有地區可達成「鮮乳一日生活圈」,台灣人能在一天內享受到最新鮮的牛乳,不僅幸運,更是上天的祝福。
國產鮮乳保留完整營養,消化率更高
市售液態乳產品的加熱溫度,由低到高可分為鮮乳、ESL 乳、保久乳,鮮奶保留了最多營養,對人體來說也最容易吸收。徐濟泰說明,牛奶所含主要蛋白約 55%為 β-乳球蛋白,超高溫殺菌會大幅流失,而隨著加熱溫度,牛奶酪蛋白中的離胺酸與乳糖產生「梅納反應」,也會使蛋白質流失,從鮮奶到保久乳,約會損失 6% 蛋白質。
國外研究發現,牛乳經梅納反應,在人體內的消化率會降低。奧地利調查顯示,ESL牛乳或保久乳的梅納反應產物是鮮乳的 24.6 倍,從健康營養角度而言,鮮奶明顯優於保久乳。
根據政府檢驗,台灣鮮乳的乳脂肪含量不遜於國外,甚至比紐澳牛乳高了 0.1%,尤其夏季時,台灣鮮乳的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遠高於進口乳,顯示台灣鮮乳具有品質與鮮度的優勢。

美國重視台灣乳品市場,液態乳成談判角力
儘管台灣鮮乳有品質與鮮度優勢,但進口乳品價格競爭,也讓本土乳業倍感壓力。今年起,紐西蘭液態乳全面零關稅進口,近期台美貿易談判中,進口液態乳關稅也是焦點之一。
美國農業部的分析報告指出,隨著飲食西化、健康飲食觀念普及,台灣的乳製品市場將持續擴大,且近年來超商、手搖飲的拿鐵、奶茶等飲料流行,使得台灣液態乳需求增加,估計台灣的液態乳年需求量約 60 萬公噸。
然而,美國農業部針對台灣農產品市場分析發現,過去 5 年來,美國乳製品對台出口額減少 11 %,且 2024 年出口量從 2.1 萬公噸下滑至 1.9 萬公噸,佔台灣總進口乳總量 10%。今年 4 月,美國乳品出口協會更親自來台拜會,足見美國對於台灣乳品市場的重視。
農業部:強化市場識別,建議淘汰寡產乳牛
徐濟泰認為,國產和進口乳並非零和關係,目前國人年均乳品消費量不到 22 公斤,若台灣的乳品消費量持續增長,雙方都能共享市場。他強調,「進口開放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毫無作為」,以台紐經貿合作為例,台灣爭取到 12 年的緩衝時間,但農業部直到開放在即,卻未提出乳業政策白皮書。
李宜謙表示,農業部已提出 2024 年至 2027 年輔導養牛產業升級計畫,預計經費約 20 億元。將鼓勵、擴大國產生乳產製多元加工品,尤其是固態乳製品(如起司等)。而為促進產銷鏈結,後續將與台灣連鎖加盟協會合作,強化業務奶市場的國產鮮乳識別,同時獎勵製造業者、餐飲、烘焙及零售通路業者開發 100% 國產生乳產製的產品及伴手禮。
針對生產調節,李宜謙表示,調查發現國內牧場常有「超養」,甚至有牧場飼養頭數為登記頭數的 4 倍,建議產業淘汰低產乳牛、調整至合理飼養規模,否則產銷失衡時難以處理,並依冬夏乳比生產,且牧場取得履歷、動福等相關驗證。

農業部應提供公版合約、檢視廠農合約是否履約
農業部將產銷失衡的部分責任歸因於酪農超養,但專家認為,酪農超養是必然的結果,因為生乳盛產和乳品市場需求的季節相反,生乳冬季盛產、夏季產量低;液態乳市場則是夏天需求遠高於冬季。而酪農的契約交乳量並未依季節調整,且如未履約,來年可能被乳廠減收,因此,酪農為了在夏季缺奶期履約,便必須超養。
徐濟泰透露,農業部將 2026 年國產生乳的生產目標設定為 43 萬公噸,比 2025 年少了 5000 公噸,形同面對進口乳的退讓,但農業部應趁此時,徹底盤點、改善產業的沉痾,當務之急便是改善廠農雙方合約、保障酪農權益,且農業部後續應協調地方政府,幫助牧場更新飼養頭數。
目前台灣乳業採契養制,不過乳廠與酪農關係、簽約內容均不對等,即便法規賦予酪農自由買賣生乳的權利,但事實上,乳廠不僅限制酪農交乳、不得外調,也可能在乳品買氣下滑時,減收生乳、甚至拋棄酪農。
徐濟泰認為,政府應比照房屋租賃,農業部提供公版的定型化契約,契約內容應讓酪農能自行處理部分生乳的權利,例如:自留 10% 做加工或是賣給小型起司、鮮奶油等工廠,農業部則應作為檢視是否履約的第三方單位,才有利於發展多元乳品、強化台灣乳業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