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第 12 天,街道與家戶污泥大致清空,災民安置與重建成為當下最急迫的議題。花蓮縣長徐臻蔚昨(3)日表示,針對短期無法居住的家戶,將提供中繼屋或租屋補貼;而遭土石嚴重掩埋區域,將請中央協尋異地重建的地點。
有消息指出,縣府將請慈濟協助興建中繼屋或永久屋,Fata’an (馬太鞍)部落自救會青年表示,感謝慈濟災後付出,但在文化與信仰層面未必合適。花蓮縣副縣長顏新章回應,「還在討論中,並未定案」;中央協調中心回應,重建原則是「尊重原民朋友的意願」。(延伸閱讀:部落是阿美族人的根)

部落要求進入決策層,政府允諾代表參與
Fata’an 部落自救會多日透過自媒體發聲,終於獲得正面回應。自救會媒體組成員 Lisin、Fusay 和 Sra 昨 (3) 日於中央協調記者會提出三項訴求:希望能派代表直接參與救災應變協調會議、成立統一窗口集中處理災民事務,以及盡速成立專責的重建委員會,負責規劃後續家園重建。
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三項訴求「全部同意」,同意 2 至 3 位部落代表,列席每日兩次會議,直接進入決策層級。季連成並要求,代表傳遞的必須是「部落共識」,避免協調中心錯誤判斷,違背部落的意願。
自救會也表示,縣府於收容所派駐人員並無決策權,未能充分溝通,季連成建議縣府,請鄉長去跟原民部落區域做接口,建立單一窗口,並與原民部落保持聯繫。
-Lisin、Fusay-和-Sra-進入協調中心.jpg)
徐臻蔚至部落自述救災努力,現場族人噓聲不斷
在部落引頸期盼下,花蓮縣長徐臻蔚昨日接受 Fata’an 部落邀請,前往光復國小舉辦說明會。現場聚集超過 500 人,按照部落的年齡階層入坐,也有阿陶莫、太巴塱、加里棟部落的原民朋友和多日參與救災的志工們與會。
徐臻蔚細數縣府在救災上的種種作為,強調 9 月 23 日上午 11 點就成立指揮中心,13 點還前往馬太鞍溪堤防查看,災害發生雖然不幸,但她調度機具、協調救災事宜、盡力幫助族人恢復家園,「我沒有一天離開過光復」。不過現場族人仍舊噓聲四起,不斷高喊「有來我們部落嗎?」「不要講廢話、我們要重點」。

災民質疑縣府重建計畫與防災應變
災民李榮華首先發言,他提到大家心裡都有氣,衛生、安置、重建等等資訊都闕如,災民想知道縣長要幫大家做什麼?要帶大家往哪裡去?多久之內能恢復安全生活?打算投入多少經費?下一次颱風來的時候,家園會有多危險?「不然我們選妳幹嘛?」
也有部落族人提到,縣長說自己做了很多事,「但我們這些(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沒有感覺到安心。」她強調自己最想知道的,是已經毀損的家,縣府要怎麼幫助他們重建?在外工作的災民需要一個具體的方案,讓他們能安心地回到都會區工作。
另外,災民也提到,如果又有大雨或颱風來襲,尚未清除的泥沙很可能會再次淹沒家園,縣府是否有具體的應變措施?有沒有成立應變小組?何時會啟動?「不是都讓我們地方的人自己處理!」

安置承諾變卦 災民質疑政府態度
關於安置,周先生表示,上午才有社工人員承諾,可以將無家可歸的長輩安置到瑞穗的旅宿,讓他能放心去整理家園;但下午卻突然接到電話,告知已經沒有空房了。他憤怒質疑:「為什麼政府人員的承諾會變卦?為什麼這樣輕率地對待災民?」
另一位災民則表示不解,為什麼要把災民安置到遙遠的瑞穗?光復鄉台糖園區就有旅館,為何不與台糖協商,就近安置?如此一來,災民白天還能回到原地整理家園,夜晚再返回安置點休息。
有青年志工批評鄉公所人員連 Fata’an 部落的受災戶數都說不清楚,影響安置和重建規劃,建議縣府應以受災戶的最大值來規劃中繼屋數量。

縣府:提供短中長期安置與重建計畫
針對短期安置部分,徐臻蔚回應,縣政府原先確實規劃將災民安置在瑞穗虎爺溫泉,並安排專車接送長輩往返部落與安置地點。但因多數長輩仍希望能隨時返家探視,方案最後未能成功。至於糖廠旅館方案,徐臻蔚回應,目前該旅館已有指揮中心與工程單位進駐,在重建期間確實無法再提供給災民安置。
面對鄉親最關切的居住問題,徐臻蔚表示,中期安置將針對「房屋嚴重毀損、短期內無法居住」的家戶,提供兩種選擇:一是申請入住中繼屋,規劃地點位於光復糖廠停車場對面約三公頃的安全區域,方便居民就近生活;二是比照 0403 震災模式,提供租屋補貼,讓災民自行租屋,待家園修復後再搬回。
至於長期安置,徐臻蔚認為根本解決之道在於徹底改善光復鄉排水系統,包括多條主要幹線的疏通,才能確保鄉親長治久安。針對部分已遭三、四公尺土石掩埋、不適合居住的房舍,徐臻蔚鄭重澄清,從未提過「遷村」,而是會請中央國土署協助,協尋能讓災民安心重建的地點。
青年怒批:政府失職 讓部落過勞承擔救災
針對本次救災過程,部落青年 Fusay 表示,志工調度、重機具盤點與引導等工作,本應由縣府發揮功能處理,卻落在部落青年與地方人士身上,不但過勞,她甚至覺得自己好像成了「縣政府的客服人員」,不斷替政府回答原本應該由官方負責的事。
另一位青年則直言,從災害發生至今,部落承擔一切救災需求,他提到自己忙於調度重機具,憤慨質疑:「我一直在調山貓、怪手,我不知道原來這是青年要做的工作。」
青年們強烈呼籲,縣政府應該肩負起志工盤點與重機調度等基本責任,「不要再讓部落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這麼過勞,去做你們本來就應該做的事情。」

災民關切物資分配與重建進度
有災民質疑為何全台捐贈的物資會被扣在花蓮市區,並要求縣府公開善款的總額以及資金來源(中央、縣府或民間)。一位洗腎病患也提出,因交通受阻,洗腎病友往返醫院極為困難且危險,請求縣府配置洗腎患者專車專案,確保他們能安全就醫。
佛祖街居民張志仁反映,他們是自己攔下小山貓來清淤,但聽說縣政府要接手後,許多民間團體的重機具卻往外撤出。有青年反映,政府頒發的通行證機制不連貫,導致民間團體和志工的物資或重機具被擋在外面,無法進入災區協助。
徐臻蔚回覆,善款累積到一定金額會全數發給災民。通行若遇到阻攔,只要與環保局聯絡即可。徐臻蔚也提到,並無要求重機具撤出佛祖街,只是 10 月 4 日會有大型機具全數進入清理,嚴格交通管制。徐臻蔚並承諾,未來部落若有需要,她願意再度前來與族人溝通。

中央要求縣府清點災民意願
縣府雖一再強調,無論是中繼安置或重建,都需要中央協助才能落實。不過季連成指出,中央政府自會全力協助,但縣府必須先完成幾項「基本動作」,才能作為中央後續協助的依據。
首先是族人意願調查。他表示,這項工作非常重要,尤其原民部落多以群體為概念,需瞭解每位族人的個人選擇,例如有人希望留在自己家中,也有人希望搬遷至中繼屋或其他安置點。其次是房屋安全鑑定統計,縣府需將各戶房屋安全狀況整合成統計資料。
季連成強調,如果中長期的意願調查不夠確實,可能造成資源浪費,例如組合屋蓋起來後卻沒有人入住,將白白耗費中央與縣府資源。換言之,縣府必須迅速掌握部落的實際需求與居民意向,以便中央政府提供精準的中長期安置與重建協助。
部落青年表達對慈濟介入中繼宅的疑慮
針對縣府中繼安置計畫,根據《上下游》掌握,花蓮縣府有意請慈濟協助興建中繼屋或永久屋。自救會媒體組負責人Lisin 表示,部落非常肯定慈濟的付出,但慈濟過去的救災紀錄,一再突顯宗教與文化差異的衝突。
部落擔心建築樣式與族人需求不符,慈濟甚至曾希望災民改變信仰、或在部落建築上放置蓮花等宗教符號的情況,這些經驗讓部落對慈濟介入中繼宅深表疑慮,認為不符合原住民自身文化與需求。
部落表示,無論是安置模式、救援決策與物資分配等問題,希望都能真正參與決策、掌握自身家園未來。

馬太鞍堰塞湖災情系列報導,請點選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