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疫情第 14 天,疫情仍鎖在台中梧棲案例場,昨日疫調結果出爐,未落實廚餘蒸煮為本次病毒破口,梧棲案例場從今年 4 月之後,就無進行蒸煮卻謊報資料,今日豬農父子已遭檢方聲押。
除了該場未按時上傳蒸煮照片,環保署統計,疫情爆發前,有兩成廚餘養豬戶申報率不到九成,但疫情後申報率已達 100%。為確保廚餘養豬有落實蒸煮,環境部表示,未來將架設 AIOT進行自動監測,現已找試驗場進行技術測試,並同步規劃補助方案,內容出爐將對外說明。

奈米養豬戶新增 48 場,第三輪健康訪視無異狀
非洲豬瘟防疫來到最後關頭,全國豬場則進行第三輪健康訪視。先前防檢署訪視豬場為 5442 場,但最新需訪視豬場增至 5490 場,防檢署動物防疫組副組長余俊明說明,新增 48 場包含 19 頭以下免登記的小戶、里山地區的山豬圈養戶,以及各縣市政府認定高風險者。
防檢署動物防疫組組長林念農說明,5490 家養豬場已訪視 3360 家,相對高風險場 712 場已完成 471 場(66.15%)、一般豬場 4778 場則完成 2889 場(60.46%),目前均無異常。同時也查核化製車(含踏墊、輪胎)及化製廠內環境,結果均為病毒核酸陰性。
林念農特別說明,檢驗原則為每車原採 5 件,但若有疑似出血、腫脹等症狀的斃死豬,便一率採檢,11 月 1 日至 11 月 2 日採檢 163 車次,結果均為陰性,昨(3)日採檢 88 車次,目前尚在檢驗中;11 月 2 日至 11 月 3 日全國並無疑似症狀的死亡豬隻,但彰化縣、台南市、屏東縣出現化製異常,14 頭檢驗結果均為陰性。

疫情前,僅有3成廚餘養豬戶申報率達 100%,疫情後已全數達標
因本次病毒來源為未落實蒸煮的廚餘,豬農是否有落實蒸煮並每日上傳照片申報,為關鍵環節之一。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副署長劉瑞祥說明,在本次疫情發生前,全國 433 個廚餘養豬場中,僅有 151 家養豬戶的申報率為 100 %,有50 家申報率僅有60─90%,更有27 家申報率低於60%。但在疫情發生後,現在全國申報率皆達到 100 % 。
申報系統無法即時警示,環境部亡羊補牢
目前廚餘蒸煮回報系統僅是資料庫,無法即時監測、警示,立委認為系統落後,形同虛設。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副署長林左祥說明,環境部、各縣市政府環保局都可到現行申報系統查詢、確認,養豬場如未上傳蒸煮照片,環境部會發公文給各地縣市政府,針對不合格者每月需稽查一次。
有縣市環保局透露,疫情前到場稽查時,有時受指派的公務員不見得了解廚餘蒸煮,稽查時掛一漏萬,環境部是否會加強現有申報系統的 SOP ?
劉瑞祥透露,未來將以 AIOT 自動連線監測,取代人工稽查,環管署已在找試驗場,後續技術成熟,會再對外公布試驗結果,考慮到加裝設備需要成本,也會同步規劃詳細的補助措施,例如:環境部、豬農共同負擔。
疫情後要求縣市政府,收到提醒需儘速稽查回報
此外,目前廚餘申報系統提供豬農「補照」的機會,梧棲案例場豬農甚至在10月以舊照補傳,偽裝成5月的照片,是否造成管理漏洞?林左祥說明,原先用意是考量農民可能有工作忙碌或年長無會使用,因此提供補上傳照片的機會,但系統可以辨識照片拍攝日期,儘管補傳但不能魚目混珠。
劉瑞祥補充,在疫情前的查核機制為,申報系統持續收到照片,環境部會持續發文提醒各縣市政府,提醒頻率為 2 週或 1 個月不等,各縣市政府環保局收到提醒後會去稽查、稽查後回報,理想狀況為「收到提醒、馬上稽查、查完回報」,但各縣市政府的行政作業繁多,有時回報難免會有時間落差,疫情發生後,已要求各縣市政府「收到提醒後,儘速稽查,查完馬上申報」。
環境部:廚餘進入焚化爐是逼不得已,通盤檢討去化方式
廚餘養豬並不會在 11 月 7 日同步解禁,現行的焚掩、堆肥等措施還需延續一段時間。劉瑞祥坦言,「很緊張,我們全部繃緊神經」,因為廚餘進入焚化廠是逼不得已,焚化爐中心溫度理應要達 950 ℃以上,而廚餘即便將水瀝到很乾,食物本身含水率仍高達 50 %,大量水分會降低焚化爐中心溫度、拉長焚燒時間,或必須改用其他燃料,進而會排擠垃圾的焚燒量能。
劉瑞祥坦言,環境部正在做通盤檢討,尤其是未來的去化問題,例如:厭氧醱酵、黑水虻等高速處理方式,同時也在規劃進焚化廠前設置高速離心的脫水設備,將廚餘含水率降至 30%,但種種設備、去化方式都需要考慮到成本,檢討後有明確消息將對外發布。
防檢署:越南貨櫃將提高開櫃、開箱率
外界指出,本次案例場的豬肉來源可能有越南移工的廚餘,近期越南的非洲豬瘟疫情升溫,是否會加強稽查來自越南的進口貨櫃?防檢署署長杜麗華回應,越南為口蹄疫跟非洲豬瘟疫區,因此肉品不得輸台,但針對來自越南的貨櫃,CIQS 會提高開櫃跟開箱率。
明(6)日環境採檢為陰性,才可向 WOAH 申請重返非疫區
台灣在確認爆發非洲豬瘟後,已向 WOAH 通報,假若未來沒有其它案例,何時才能重返非疫區?獸醫所所長鄧明中表示, WOAH 規定須於空欄 40 天內進行定期採檢,採檢為病毒核酸陰性後,方可重新申請為非疫區。
採檢結果為病毒核酸陰性,有無次數規定?鄧明中說明,WOAH 並未明確規定採檢結果為陰性的次數,也未明訂「定期」採檢的日期間隔,意即最少需要 1 次,自第一次檢驗結果為陰性起算 3 個月,期間環境檢測結果仍為陰性、且無新增案例,便可重返非疫區,但國內專家討論後,為慎重起見,至少會採檢 2 次,時間相隔 7 天,連續 2 次呈陰性才能放心。
最理想的狀況下,若 11 月 6 日採檢結果為陰性,以此日期推算 3 個月,換言之,在明(2026)年 2 月 6 日前,台中梧棲案例場的環境定期採檢結果都呈陰性,且無新增案例場,便可重返非疫區。
解封後,豬隻應按登記順序拍賣
若疫情控制得當,11 月 7 日便可恢復豬隻交易。為防止大量豬隻同步釋出,農業部規劃每日拍賣數量上限 3 萬頭豬,但此數量仍超解封前的單日 2 萬多頭,假若真的出現產銷失衡,農業部有哪些調節措施?畜牧司司長李宜謙回應,已在規劃對策,適當時機會將對外公布。
延伸閱讀:
非洲豬瘟 Day 8》廚餘蒸煮管理鬆,豬場申報難控管,豬農:應加速建置蒸煮中心(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