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非洲豬瘟│防疫與廚餘之戰
(2019年——持續更新)
《系列前言》 隨著非洲豬瘟的病死豬屍體侵門踏戶漂到金門沙灘上,宣告敵方已然兵臨城下,防疫作戰日漸激烈。除了力阻病毒的邊境戰役,國內養豬產業的「內戰」也一併升溫,由於廚餘是疫病傳染途徑之一,對於是否禁用廚餘養豬,養豬界有著高度歧見。
以飼料養白豬為主力的「台灣養豬青年聯盟」展開連署,主張不論廚餘是否經高溫烹煮,政府應全面禁止廚餘養豬,保障88%養豬戶權益,更應徹底淘汰廚餘養豬,進行產業轉型。以廚餘養黑豬的養殖戶認為,廚餘經高溫蒸煮就沒有疫病傳染疑慮,維持廚餘養豬不但保存黑豬文化,也解決環保問題,喊話「防疫作戰,養豬戶應該團結一致,怎麼會是想先消滅這12%的黑豬農戶?」
廚餘不只與養豬產業有關,更是棘手的廢棄物處理課題,台灣一年生產100萬噸廚餘,由養豬業消化77萬噸廚餘,若全面禁止回收,廚餘如何去化?而除了養豬之外,廚餘是否有其他的利用方式?環保署估計,新興廚餘設備處理將帶來50億商機,防疫、環保與養豬產業三者如何面對這波危機,甚至由危機變成轉機與商機?
《上下游》實地走訪外人難窺堂奧的廚餘養豬場,記錄業者如何落實高溫蒸煮規定、是否做好防疫因應?也逐一盤點全台各縣市環保局當前的廚餘回收量能,若全面禁止廚餘養豬,詳細配套又是什麼?以期深入了解第一線地方環保單位面臨的窘境與挑戰。
本專題除追蹤各地防疫與環保進度外,並專訪研發堆肥技術之專業人士、致力推廣廚餘堆肥的民間團體,探討國內以廚餘作為生質能源發電的進度,提供廚餘的出路與解方,期能面對問題找出務實解答。
本專題由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