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與獸醫01》一位獸醫師佐顧 34 萬頭動物,牧場簽約一年3千元徒具形式

台灣爆發史上第一次非洲豬瘟案例,廚餘未蒸煮為最大禍首,但外界質疑,梧棲案例場豬隻出現異狀時,特約獸醫師(佐)均未到場,任由豬農隱匿疫情自行投藥。獸醫理應是牧場的第一道防線,為何沒有發揮作用?

《上下游》調查,本案並非個別獸醫(佐)失職,而是長年扭曲的獸醫體系,導致的必然結果。多數牧場每年僅花 3 千元與獸醫簽約「走個形式」,而豬農無須獸醫師開處方箋即可合法買藥,獸醫亦無從發揮。低薪加上工作環境差,全台僅 5 %獸醫願意投入畜牧現場,若無積極改善,防疫第一線將徹底失守。

獸醫制度由1906起,1998年畜牧法明訂配備獸醫

根據《台灣獸醫發展史》,台灣獸醫發展始於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於 1906 年起,招募台灣本島公學校畢業生,經訓練、考試及格後授予「獸醫」稱號,台灣總督府於 1912 年在農業試驗場內設立獸醫訓練班、1930年屏東農校(現屏東科技大學)設畜產科,施行 5 年畜牧與獸醫教育,為台灣正式獸醫教育的開始。

1972 年,台灣推出為期 12 年的「加速農村建設計畫」,於各地設立養豬、酪農等專業區。1980年代起,台灣養豬頭數增加,戶數快速下滑,畜牧業規模持續擴大,但高密度飼養造成衛生環境惡化,也加速疾病傳播及發生速度,以豬的疾病為例,1985 年豬呼吸生殖道症候群、1997 年 3 月口蹄疫都造成養豬產業鉅額損失。

口蹄疫造成養豬及相關產業損失高達數百億元,重大經濟損失,加上為因應加入 WTO,國際農產品貿易將愈加頻繁、動植物疫病傳入機率也大增,於是 1998 年正式成立防檢局(今防檢署),司掌我國動植物防疫與檢疫。

同年,《畜牧法》公布,明定畜牧場應置獸醫師或有特約獸醫師,更系統性地規劃、執行防疫,比對歷年農業統計年報,1998 年後,豬隻疾病的罹病、死亡及撲殺數量明顯下降。

經濟動物獸醫稀少,一人要顧34萬頭動物

獸醫的出現本是為了改善畜牧業,但 1960 年代起,都市化發展讓小家庭比例增加,寵物需求隨之誕生,也擴大獸醫的業務。但防檢署統計顯示,目前全台執業獸醫師 (佐)近七成服務伴侶動物,僅 5.75%、352名獸醫師(佐)在牧場裡服務。對比數量遠超台灣人口的經濟動物,獸醫師 (佐)人數少得可憐。

根據農業部統計,2025 年第二季,全國共有 1 萬3416 家畜牧場,動物數量共有近 1 億1855 萬頭,卻僅有352 名獸醫師(佐),平均每位獸醫師得照顧 38 家場畜牧場,33. 7 萬頭動物。

多數牧場與獸醫師簽約,一年3千元流於形式,難以真正訪視

依據《畜牧法》,每個牧場成立、登記時,必須與特約獸醫師簽約,但現實中,不是每個牧場都有特約獸醫師關照。曾在公所任職的C先生透露,他收到過數次新牧場申請,但牧場與獸醫師的簽約日期,往往押在申請前一日,合約時間也僅短短一、兩年。

換言之,新牧場僅在「申請的當下」有特約獸醫師。《上下游》採訪發現,南部某縣市的養豬場與特約獸醫師的合約中,目前有效合約不到四成,超過六成養豬場與特約獸醫師的合約已失效,而造成此現象的問題在於制度。

彰化地區特約獸醫 N 先生坦言,具規模的牧場會聘僱專職駐場獸醫師,但目前佔比仍是少數。多數牧場與特約獸醫簽約,一年費用僅 3000 元,特約獸醫師若想養家糊口,必須和非常多牧場簽約,根本無法經常訪視。

除少數牧場會聘僱正職獸醫師,多數採一年3千元特約徒具形式(上下游資料照)

牧場買藥毋需處方箋,獸醫師投入飼料廠、藥廠

來到畜牧現場,「獸醫師」來源非常多元,也包含藥廠、飼料廠聘請為業務員的獸醫。中興大學獸醫系教授莊士德指出,牧場必須和特約獸醫師簽約,簽字的人可能是藥廠、飼料場聘僱的獸醫師,「順勢賣簽名給牧場」。

而即便是和動物診療機構獸醫師簽約,簽字獸醫師的專業也大多與該牧場動物無關,例如:犬貓動物醫院的獸醫師與養豬、養雞場簽約。

為什麼獸醫師不投入現場,選擇去飼料廠、藥廠工作?莊士德以「不正常歪斜」來形容現況,在他看來,經濟動物的飼養、醫療已走樣,對比人看病,需要醫師開立處方箋才能拿到藥物,經濟動物牧場無需處方箋便能直接向藥廠買藥,嚴重壓縮獸醫師的生存空間,獸醫師同樣需要薪水過生活,因此部分畢業生選擇直接投入業界。

中興大學獸醫系教授莊士德(攝影/林怡均)

畜牧、野生、病理、實驗、公務獸醫五大皆空

人醫體系中,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科的醫師都不足。鮮乳坊創辦人,同時也是獸醫的龔建嘉指出,獸醫體系也有同樣問題,除伴侶動物外,畜牧、野生動物、病理動物、實驗動物,以及公務獸醫也同樣面臨五大皆空。

龔建嘉表示,多數獸醫師投入伴侶動物,原因在於伴侶動物獸醫師的薪資待遇穩定、工作環境也較牧場舒適,對比之下,經濟動物獸醫的薪資待遇較不穩定、工作環境都相對不舒適,牧場充斥有動物的糞尿,豬牛等大型動物醫療則是體力活,但特約經濟動物牧場每年簽約費用寥寥數千元,難以支應獸醫師的生活。

龔建嘉指出,獸醫體系面臨五大皆空(圖片提供/龔建嘉)

獸醫系課程欠缺實務訓練,經濟動物獸醫師面臨大斷層

畜牧現場獸醫短缺,但後繼恐也無人可接上。莊士德回憶,在他的學生時代,台灣的獸醫系師資在豬雞領域中,可說是當時亞洲最強陣容,台灣的豬、雞感染疾病的數量降低,「要感謝這些前輩」,當時的獸醫師可直接在牧場解剖、現場判斷病理,並掌握防疫黃金時間,即早擬定對策。

莊士德感慨,經濟動物的臨床獸醫幾乎都退休了,身體還健朗的老獸醫師能繼續奮戰,但年輕獸醫系教授的專業多不在經濟動物,即便選擇經濟動物,也多選擇在實驗室中分析,鮮少有臨床經驗,近 20 年來,豬、雞疾病愈來愈多,判定上也愈來愈複雜,但獸醫系的實務訓練卻變少,課程停留在教科書、教室裡。

在莊士德看來,獸醫工作必定需要臨床經驗,但各大專院校獸醫系的實務訓練比例過低,而即便是經濟動物專長的教授,教授本身課務繁重,需面臨發表文獻、升等的壓力,而帶學生去畜牧現場無法被計入工作成果,「吃力不討好」,不僅要挪出時間、張羅費用、處理交通,且要面臨學生可能受傷的風險。

沒經驗、牧場不信任,不信任、獸醫難累積經驗

龔建嘉觀察到,現在的獸醫系分數愈來愈高,學生多來自教育資源充沛的都市地區,都市學子的成長經驗中鮮少到過畜牧場,加上獸醫系的實習課程大多著重在犬貓等小動物,經濟動物的實習機會少,而獸醫師考試僅有筆試而無術科,考取的獸醫師執照並無分科,因此剛通過國考的獸醫師「什麼動物都能看病,但很多動物種類並沒有足夠專業。」

此外,缺乏實務經驗的獸醫師,即便進入牧場,也難受到農民信任。龔建嘉分析,一頭乳牛的經濟價值至少六位數、一頭豬則上萬元,稍有不慎便會造成折損,農民自然不放心將身家財產交給沒經驗的獸醫師,而沒經驗的獸醫師則難以累積經驗,在此不完善體制下,縱使獸醫師想投身經濟動物,在牧場裡只會得到滿滿的挫敗感。

龔建嘉指出,獸醫訓練缺乏現場經驗(圖片提供/龔建嘉)

獸醫制度若不改變,如何防守疫情?

莊士德直言,當畜牧獸醫人數不足、防疫責任通通落在公職獸醫師頭上,也令獸醫系畢業生報考公職意願降低,進入惡性循環,而缺乏實務經驗的獸醫系學生考上公職,毫無經驗、必須重頭學起。

莊士德感慨,此次守住非洲豬瘟疫情是不幸中的大幸,但代價是養豬產業停擺 15 天,復原要花數個月,「萬一又有下次呢?」

系列閱讀:

非洲豬瘟與獸醫01》一位獸醫師佐顧 34 萬頭動物,牧場簽約一年3千元徒具形式

非洲豬瘟與獸醫02》獸醫佐賣命工作,卻成制度下的犧牲者,台中市開罰讓業界心寒

非洲豬瘟與獸醫03》公職獸醫還得顧寵物,如何專心防疫?學者:政府需挹注資源培養人才

郭鴻志老師帶出診 嘉大獸醫系練豬話

非洲豬瘟系列報導(2018年8月起,持續更新)

非洲豬瘟│防疫與廚餘之戰(2019年起,系列更新)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