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與獸醫03》公職獸醫師還得顧寵物,如何專心防疫?學者:政府需挹注資源培養人才

(續前文)牧場經濟動物的防疫,攸關糧食安全與食品衛生,但在制度扭曲之下,全台僅 5 %獸醫願意投入畜牧現場。而公職獸醫師也需兼處理寵物、流浪動物,無法專注於經濟動物防疫。

學界呼籲,中央應擬定長期的獸醫人才訓練計劃,針對經濟動物的實習挹注資源培養心血,已畢業、投入小動物領域的獸醫,也可透過再進修學分,增加經濟動物、野生動物專業,成為防疫網的一員。

獸醫體制需大幅改變,才能留住新血(圖片提供/郭鴻志)

公職獸醫師多處理小動物、動保,難專注防疫

因經濟動物的獸醫吃力不討好,全台 95%的獸醫選擇投入伴侶動物照顧,同時,牧場與民間獸醫師簽約徒具形式,難以發揮防疫功效,只能靠極少數的公職獸醫師站在防疫最前線。

嘉義大學獸醫系特聘教授郭鴻志認為,經濟動物的防疫需要民間與公職獸醫師攜手,兩邊的經濟動物獸醫師卻都難有新血挹注,但不只民間獸醫師佐多去往小動物,公職獸醫師也多被指派做犬貓等動保工作。

郭鴻志分析,以六都為例,動保、防疫業務均是動保處負責,六都動保處裡的公職獸醫師多被指派做動保,例如:台南市,公職獸醫師曾高達 62.5% 處理動保業務;經濟動物多與防疫相關,但每種動物往往都只有 1 至 2 人負責,例如:禽病承辦、豬病承辦、牛病承辦、水產,當經濟動物出現重大疾病時,所有經濟動物的承辦獸醫師都必須一起支援。

郭鴻志:動保、防疫業務應拆分

為何公職獸醫師多處理動保業務?郭鴻志指出,動保業務主要為犬貓等流浪動物,攸關民眾生活,因此漸漸成為動保處的重心。獸醫師考上公職,到職前三年多被主管指派到流浪動物收容中心,工作內容繁重,對有志投身經濟動物領域的獸醫師來說,學非所用反而會消磨身心,紛紛選擇離職。

郭鴻志認為,公職獸醫師的動保與防疫業務應再拆分,動保應做為各地農業局處中的動保科、專心處理流浪動物及寵物,動物防疫所則專注於經濟動物,目前屏東縣政府的動保及防疫單位相互獨立,屏東的動物防疫所能讓經濟動物獸醫發揮專業,也因吸引很多經濟動物獸醫師前來,「屏東縣動物防疫所從來沒聽過缺人。」

郭鴻志:為改善經濟獸醫現況,背負龐大經濟壓力

在郭鴻志看來,經濟動物獸醫師的工作條件「先天不良」,對比小動物醫院招募零經驗獸醫系畢業生,每月起薪 5 萬元,藥廠、動物用疫苗業者招募經濟動物獸醫師,每月起薪僅 4 萬元,且工作內容除診療外,還需負擔銷售,「也有業績壓力」,等同於獸醫兼業務員。

郭鴻志長年專注於經濟動物,但他也坦言,學生看不到經濟動物獸醫的未來,因此,他必須循循善誘、努力留下新血,他盡可能帶領學生走進牧場,累積實務經驗。郭鴻志所經營經濟動物獸醫團隊、研究室裡,共有 30 名成員,包含 4 名獸醫師及 6 名助理,為了以身作則、提高經濟動物獸醫師薪水,他給予每位獸醫師月薪 5 萬元以上。

郭鴻志想改變經濟動物獸醫的薪資結構,但卻也壓力山大,他坦言,每年實驗室、病理室的團隊經費需要 2000 萬元,光薪水便超過 700 萬,且他也提心吊膽,深怕培養的獸醫師被業界挖角,龐大的經營壓力、走進牧場也吃力不討好,「現在年輕老師根本不願意加入」。

郭鴻志(左一)長年帶著學生走進牧場(上下游資料照)

獸醫系需更多資源挹注,增加臨床實習經驗

郭鴻志每年維持實驗室運作需 2000 萬元,經費大多來自豬農。他表示,嘉義大學的獸醫系仍專注於經濟動物,當養豬戶看見他帶著學生實習會更加信賴,也更願意產學合作,團隊可以進行防疫監控、學生則能累積專科實務經驗,長期正向運作下來,農民的飼養成績出現成效,便更願意付費。

郭鴻志坦言,他非常希望打造專屬經濟動物的獸醫院,以養活更多新血,但教務、財務壓力讓他分身乏術,倘若政府願意重新審視獸醫教育的規劃,並提供長期計劃經費,來支持經濟動物獸醫的專科訓練,便能讓有心帶實習的教師更專注在教學上。

中央應給予資源,投入獸醫教育體系(圖片提供/郭鴻志)

莊士德:中央應給予實質鼓勵,讓教授無後顧之憂

中興大學獸醫系教授莊士德也認為,獸醫教育體制的改革是源頭根本之道,包含教授的待遇以及學生的學習。莊士德表示,國內獸醫系即便想調整課程,但也苦無師資,具實務經驗的大動物獸醫難尋,國內獸醫系教授的薪資遠低於國外,對於願意提供臨床課程的獸醫師,中央應給予實質鼓勵,讓獸醫系教授能無後顧之憂、專心帶學生實習。

在環境相對不舒適的牧場實習,真的能留住獸醫師嗎?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的答案是肯定的,鮮乳坊自 2015 年起舉辦獸醫實習營,每年讓獸醫系學生來牧場實習 2 個月,10 年來累計 98 名實習生,目前近七成已畢業,且有 13 名畢業生選擇留在經濟動物領域,比例約 20%,遠高於全國平均 5.75%。

寵物獸醫也應納入防疫網,建立完整獸醫體系

除了新血,既有的伴侶動物獸醫師也應納入防疫量能。龔建嘉指出,與全台動物數量相比,獸醫師佐數量稀少,應讓所有獸醫都成為動物防疫的一員,因為即便是小動物獸醫,也對經濟動物有一定基礎專業,考慮到獸醫師每年都要進修再教育學分,不妨將畜牧、野生動物等列入必修學分,讓伴侶動物獸醫也能擁有第二份專業,在重大疫情發生時,也能盡一份力。

此外,龔建嘉也建議,中央應思考新的獸醫助理制度,應更多納入畜牧動物的專業。現在獸醫師雖擁有學科專業,但經濟動物獸醫的工作 80% 為臨床實務,更需要術科人才,也會是防疫不可或缺的戰力。

「末代獸醫佐」陳勇稱表示,希望重啟獸醫佐制度,亦或是讓現有的獸醫佐能以多年經驗換取獸醫師資格,長遠來看,獸醫應比照醫學院體制,除醫學系外,亦有牙醫、護理、藥學、公共衛生、職能治療等科系,且也將高農納入考量,才能建立起完整的防疫網。

農業部:已爭取公職獸醫不開業獎金,後續再與獸醫公會討論

針對獸醫斷層,農業部部長陳駿季透露,今(2025)年爭取到「不開業獎金」,近期公職獸醫師招考狀況有好轉,報考人數增加,後續會再跟獸醫師公會討論,如何讓獸醫師願意留在牧場做醫療,還有寵物醫院的獸醫師能否具備專業來做支援。

系列閱讀:

非洲豬瘟與獸醫01》一位獸醫師佐顧 34 萬頭動物,牧場簽約一年3千元徒具形式

非洲豬瘟與獸醫02》獸醫佐賣命工作,卻成制度下的犧牲者,台中市開罰讓業界心寒

非洲豬瘟與獸醫03》公職獸醫還得顧寵物,如何專心防疫?學者:政府需挹注資源培養人才

郭鴻志老師帶出診 嘉大獸醫系練豬話

非洲豬瘟系列報導(2018年8月起,持續更新)

非洲豬瘟│防疫與廚餘之戰(2019年起,系列更新)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