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養豬禁令至今超過一個月,農業部日前宣佈,未來是否可廚餘養豬,將由地方政府各自決定。目前全台共有 9 縣市宣布永久禁止廚餘養豬,然而《上下游》調查發現,廚餘「跨區流動」為常態,若未全國統一, 廚餘可能會跨縣市流竄,甚至轉向地下化,恐成防疫漏洞。

人口大縣為廚餘大縣,廚餘養豬大縣分攤全國壓力
環境部統計,全國每天產生的家戶和事業廚餘約 2115 公噸,過往約 62.6 % 廚餘用於養豬。各縣市廚餘產生量與人口數成正相關,在台灣破百萬人口的七個行政區中,桃園市、新北市、台中市以及彰化縣,既產出大量廚餘,亦是廚餘養豬重鎮。而台北市、台南市、高雄市則為產生廚餘大戶,但需要其它縣市豬隻消化廚餘。
中央暫時禁止廚餘禁令之後,讓各地環保工作兵慌馬亂。台北市環保局副局長盧世昌表示,台北市的家戶含公有市場的廚餘為 121 公噸、多做堆肥,但原本養豬的事業性廚餘暴增 190 公噸無處可去,且因黏性太高難做堆肥,因此全數送入焚化爐。
新北市環保局亦表示,疫情前,新北市家戶廚餘每日 300 公噸,240 公噸為生廚餘、多做堆肥、黑水虻、發電,熟廚餘約佔 60 公噸、用於養豬;疫情後,原有的生廚餘處理方式照舊,熟廚餘則和每日增加 200 公噸的事業熟廚餘,一同進入焚化爐。
彰化縣環保局說明,疫情前,彰化縣的家戶熟廚餘每日約 21 至 22 公噸,絕大多數去往台中、屏東等外縣市養豬;事業性廚餘約40─50公噸亦送往養豬。疫情後,家戶與事業性廚餘每日總計 61 至 72 公噸廚餘,約 58 至 68 公噸送去焚化、 3 至 4 公噸由黑水虻去化。
雲林、台東疫情前已禁止廚餘養豬,廚餘送至其他縣市
雲林縣在本次疫情前即禁止廚餘養豬,過往廚餘如何處理?環保局說明,疫情前後家戶廚餘變化不大、平均每日 30 公噸,但先前對外標售的餐飲與公所的事業性廚餘,原本會去往外縣市養豬,目前因禁令回流至縣內,每日約增加 20 公噸,目前通通送往南亞製作堆肥。
台東亦為疫情錢就禁止廚餘養豬,台東縣環保局表示,台東縣家戶廚餘均落在每日 4 公噸、非家戶廚餘則約每日 10 公噸。疫情前,14 公噸的廚餘有 12 公噸會去往外縣市養豬,主要為屏東,其餘 2 公噸則做堆肥;疫情後,原本養豬的 12 公噸廚餘則去往焚化爐、其餘 2 公噸廚餘不變。
宜蘭縣近期才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宜蘭縣環保局說明,疫情前,家戶廚餘每日約 11.5 公噸、事業廚餘每日 15 公噸,家戶廚餘做堆肥、事業廚餘則養豬;疫情後,家戶廚餘降至每日 10 公噸,但事業廚餘則升至每日 23 公噸,增加的 8 公噸原本是去往新北、台中、屏東的養豬場,因禁令回流至宜蘭縣,目前家戶、事業所有廚餘均用作堆肥。
南投掩埋、工作量大增,嘉義焚化、新竹市堆肥
南投縣並非廚餘重鎮,亦非廚餘養豬大縣,但因禁令而壓力山大。南投縣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科長劉祥棋透露,疫情前後廚餘量變化不大,家戶廚餘每日 30 至 40 公噸、事業廚餘每日 10 餘公噸,過往廚餘多用於養豬,中央發出禁令後,南投縣因無焚化爐,所有廚餘多製成堆肥、部分掩埋。他坦言,目前基層清潔人員壓力很大,即便六日都要加班。
嘉義縣環保局表示,疫情前,嘉義縣家戶廚餘約每日 6 公噸,多用於養豬,少量用於黑水虻;疫情後,除原本家戶廚餘外,過往送往外縣市養豬的事業性廚餘回流,每日平均增加約 20 公噸,現階段家戶、事業性廚餘均送入焚化爐。
新竹市環保局則表示,疫情前,家戶和學校廚餘量為每日 19.59 公噸,學校廚餘用於養豬,其餘則作堆肥;疫情後,小型餐飲業者的廚餘回流,清潔隊每日收運廚餘量增至 24.29 公噸,目前所有廚餘都用於堆肥,並持續宣導廚餘減量。
放任地方自行決定廚餘養豬,恐造成廚餘流竄地下化
農業部宣佈,將把廚餘養豬的決定權交給地方政府,對此,地方政府並不認同。南投縣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科長劉祥棋表示,地方政府都是依循中央訂定的母法、規則來行事,因中央有條件允許廚餘養豬,部分地方政府會依自身條件決定是否加嚴,但總體來說,縣市政府有中央授權,才會核發廚餘檢核再利用之許可。
彰化縣政府環保局表示,先前禁止廚餘養豬的縣市來說,廚餘並不會因為禁令馬上減少,轉頭流向外縣市,倘若交由地方政府自行決定是否禁止廚餘養豬,反而會造成各地業者不申報,導致廚餘流向更難掌握,同時造成防疫、環保的破口。
雲林、宜蘭、新竹市則表示,倘若完全禁止廚餘養豬,廚餘處理無虞。雲林縣環保局表示,每日 50 公噸廚餘製成的肥料,深受民眾喜愛,無需擔心副產物問題;宜蘭縣環保局亦表示,縣內所有廚餘做成堆肥,處理無虞;新竹市環保局說明,已規劃擴充高效廚餘廠量能,並建置黑水虻廚餘廠,確保穩定去化。
台東縣亦規劃堆肥設施,但台東縣環保局認為,各縣市條件不同,廚餘處理、養豬需獨立看待,政策也不應一刀切,倘若台東是廚餘養豬大縣,或許不一定會喊出禁止廚餘養豬的政策,中央的決策應更細緻。
各縣市規劃擴大處理量能,都在等待中央作決策
目前各縣市政府環保局均在等待,中央針對廚餘養豬政策給予明確答覆。台北市環保局副局長盧世昌表示,過往廚餘可標售給豬農,如今卻變成要以每公噸 3603 元處理,目前各縣市僅依中央指示,規劃擴大既有的堆肥、黑水虻、能源的去化量能,但在他看來,廚餘放對地方,便是可再利用的資源,「現在大家都在等中央的決定。」
南投縣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科長劉祥棋透露,南投已規劃有機廢棄物處理中心,未來會一同處理廚餘,但不會考慮蒸煮中心,因為苗栗的蒸煮中心明明是中央輔導成立,卻在疫情時變成棄子,讓各地縣市政府相當困惑又震撼。
嘉義、彰化規劃擴充黑水虻廚餘場,但不足以處理事業性廚餘
嘉義縣環保局表示,短期內廚餘的處理費用由中央全額補助,但願意搬運廚餘的人很少,嘉義縣內光是清運費用已來到每公噸 5000 元,未來加上處理費將非常驚人。
儘管嘉義縣的焚化爐量能無虞,焚燒仍非長遠之計。嘉義縣環保局透露,新港剛落成的黑水虻場,未來會持續擴大量能,幫忙處理廚餘,然而,黑水虻最大負擔在於人力,且後續要將蟲體烘乾製作漁飼料、蟲糞製成肥料,才算真正處理完畢,整體計算下來,「養豬的成本是最低的。」
彰化縣環保局則透露,目前已在規劃擴充黑水虻廚餘場,以利未來處理家戶廚餘,事業性廚餘則等待中央決定,縣內目前已有養豬場申請蒸煮中心,倘若中央決定有條件開放,環保局便會輔導成立,並每月稽查,確保環保和防疫無虞。

台南、屏東均出現違規使用廚餘養豬,專家:有條件的區域共同蒸煮中心為最佳解
上週台南白河出現違規廚餘養豬戶,昨(25)日屏東縣亦有廚餘再利用檢核的牧場,違規使用廚餘養豬。一名不願具名的南部公務員表示,現行法規可防君子、難防小人,例如:植物性廢渣風險較低,單一使用無虞,但不肖業者亦可能在同一個廚餘桶中,表層放植物性廢渣,掩蓋下層動物性廚餘,規避稽查。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副教授王建鎧認為,「就算全面禁止廚餘養豬,黑數依然會存在,而且抓不完」,畜牧場多散落在偏遠地區,各縣市人力普遍不足,難以及時稽查黑數,廚餘確實有風險,如果要把防疫風險降至最低,應避免廚餘禁入牧場,中央從源頭管制,讓廚餘只能進入區域性的共同蒸煮中心。
延伸閱讀:
非洲豬瘟 Day 28》廚餘焚燒、堆肥、黑水虻都難去化,專家:廚餘養豬對環保貢獻大
全台六成廚餘,仰賴豬隻消化,日本大量廚餘養豬且無非洲豬瘟,她們如何兼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