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50年的狂犬病重現台灣,致死率幾乎百分之百
台灣從動物狂犬病非疫區除名了!農委會昨(16)日證實,三隻因傷病而由民眾送往特有生物保育中心救治的野生鼬獾,確診感染狂犬病,防檢局將會把此一結果通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
由於我國從民國50年起即為狂犬病非疫區,這次首度發現野生鼬獾死於狂犬病,除了讓台灣淪為動物狂犬病疫區,也使得民眾攜帶犬貓出國,面臨其他國家更嚴格的檢疫要求。
狂犬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人畜共通傳染病之一,病毒對所有哺乳動物都有傳染性,主要傳染途徑是由罹患狂犬病的哺乳動物咬傷人類或其他被害動物後,經由唾液將病毒傳入傷口侵入體內,經過四天至數年間長短不等的潛伏期後引起腦脊髓炎,致死率幾乎百分之百。

國內犬隻注射狂犬病疫苗比例偏低,有待加強
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資料指出,狂犬病的擴散,在都會區主要是透過犬隻,在森林中則是透過狐、狼、浣熊、臭鼬及蝙蝠等野生肉食動物,人類則為狂犬病最終宿主,不容易擴散病毒。因此防疫上,若能針對犬隻加強施打狂犬病疫苗,同時避免接觸野生動物,人類感染狂犬病的風險極低。
不過令人擔憂的是,台灣犬隻注射疫苗預防狂犬病的比率偏低。監測犬隻的抗體反應,是歷年來防疫單位判斷狂犬病疫苗接種情形的指標。畜衛所1998~2009年進行國內犬隻的狂犬病抗體監測,發現犬隻整體的抗體陽性率只有40%至50%之間,去(2011)年監測的結果更只有41.7%,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防止狂犬病大流行所要求的犬隻抗體陽性率必須達80%以上,有一大段差距。這突顯犬隻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普及率仍有待加強。
因此,一旦帶有狂犬病的犬隻經由走私進入台灣,或是犬隻遭受帶病的野生動物傳染,都有可能在國內數量龐大的犬隻間散播病毒,威脅人類及動物的健康。因此農委會呼籲飼主每年應定時帶愛犬注射狂犬病疫苗,提升國內犬隻的接種率,才是避免狂犬病擴散與感染人類的不二法門。
落實犬貓施打疫苗,將風險降至最低
農委會表示,這次發現野生鼬獾感染狂犬病,主要是防檢局委託台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龐飛執行野生動物的狂犬病監測。在監測過程中,實驗人員剖檢三隻傷亡的野生鼬獾,發現罹患腦炎,經初步檢驗,排除病因為犬瘟熱、麻疹病毒等腦炎疾病,經以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方式檢驗,懷疑感染狂犬病的可能性較高。為求慎重,台大方面於6月24日通知防檢局,並於6月26日將病材送畜衛所診斷。
農委會說明,經畜衛所以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IHC)、
由於這次發現罹病的鼬獾來自南投魚池、鹿谷及雲林古坑,防檢局表示,已提供免費疫苗並要求各縣市動物防疫機關針對所轄山區以及拾獲傷亡食肉目野生動物的鄉鎮,加強狂犬病預防注射及宣導。
畜衛所專家指出,根據國外經驗,美國、加拿大及西歐等國家因為徹底實施犬隻狂犬病預防注射,狂犬病已成為地方性疾病。在台灣,只要飼主落實犬貓施打疫苗,都可以將狂犬病的風險降至最低。
依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資料顯示,2000年全美共發生7,369例動物狂犬病病例,其中野生動物占了93﹪,與人類互動較密切的家畜與犬貓僅占6.9﹪;2002年美國CDC統計狂犬病病例數有7,439例,包括人類病例1例,野生動物6,939例( 93﹪),家畜有497例( 6.7﹪)。
因此根據美國經驗,防檢局除要求飼主每年攜帶犬貓施打狂犬病疫苗,
推薦閱讀
把這篇推薦到台灣好生活報的農林漁牧網摘了:
http://www.taiwangoodlife.org/storylink/20130717/5099
我寫的編按如下~
十年前有機會跟獸醫系教授聊天時,就聽過他對台灣淪為狂犬病疫區憂心忡忡,因為台灣走私動物實在太普遍,政府卻以預算、人力有限為由,並未全面清查海岸走私,記得他語重心重地說:「再這樣下去,台灣爆發狂犬病是遲早的事!」加上台灣有個老愛隱匿疫情的農委會,這波狂犬病擴散可能威力不小,大家一定要特別小心,也請團結發揮公民力量抨擊農委會,讓未來的官員不敢再隱匿疫情。
謝謝關魚,防疫是真的要從多面向下手,不只是犬隻監測、加強查緝走私、野生動物監測也是我們要注意的一環了。
文豪:
我研判會因此最快得到衝擊的應該是流浪動物了吧。很快可能就會有縣市政府大舉捕殺流浪狗……這部份可能要先處理。
關魚妳說得沒錯呀,現在很擔心很多不負責的飼主過於恐慌,就把狗亂丟,反而製造更多流浪狗,然後地方政府偷懶就撲殺,真是又製造很多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