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油事件連環爆,許多民眾看著家中的假橄欖油、假沙拉油,實在不敢再拿來炒菜,隨意丟棄又怕汙染環境,不知如何是好。位於台北市師大社區的「雲和小客廳」,平日就常義務指導鄰居,蒐集師大夜市攤商的廢油、過期油,製作手工家事皂,假油事件爆發後,更有許多居民前來求助,「很多人拎著大統的油來做肥皂。」志工馬小傑表示。
「雲和小客廳」,是台北市文化局在師大商圈爭議事件時,特地撥出預算,與國有財產局商借土地,試圖打造「宜居社區」的工作據點,一樓的小平房內,種植蔬菜、廚餘堆肥,也是肥皂實驗工坊。一開始自製肥皂,原本只是希望將廢油回收再利用,沒想到在假油風暴後一炮而紅,成為大統油「脫胎換骨」的契機。
首創搖搖皂製作法 安全簡單又快速
有別於外界對肥皂製作的複雜印象,雲和小客廳以「搖搖皂」方式。他們先調好水與氫氧化鈉比例,放進一個個的手搖杯中,再將民眾家中或攤商處收集來的過期油品或廢油,加入瓶中,蓋上杯蓋並鎖緊,用手拿起杯子用力搖動,讓油、水、氫氧化鈉充份混合,搖至呈米漿狀態,再將皂液倒入模型中,靜置風乾,馬小傑說:「方法簡單,又比市售肥皂多了很多『甘油』成分,洗得更乾淨。」
「很多媽媽本來只是想把大統油處理掉,結果搖得很開心,欲罷不能。」馬小傑表示,簡化製作方法,讓更多人能夠輕易上手。獨家研發搖搖皂製程、不願具名的蔡姓志工表示,他開始製作手工肥皂,是從網路上的方法開始嘗試,但後來發現這些方法「花拳繡腿太多」,於是不斷簡化程序,用「搖搖皂工法」,他比喻「就像李小龍的武功一樣,簡單又精準達到目的。」
蒐集過期油品製成肥皂。用力搖晃油、水與氫氧化鈉,使其充分混合成米漿狀,就可以等待冷卻為肥皂(攝影/何欣潔)
研究製皂黃金比例 製做純油皂基
蔡姓志工除了獨創手工搖搖法,為了找出油品製皂的黃金比例,他甚至製作許多等比例大小的「純油皂基」,像巧克力似地,放在小盒子裡,「如果想實驗橄欖油兩成、棕櫚油八成的肥皂,就可以挑出兩小塊橄欖皂、八小塊棕櫚皂,加熱融合、一抹即知是否會太油或太乾,快速調整比例。」
蔡姓志工解釋,傳統直接將不同油品,加入皂基的方法,「太慢、等太久才能檢驗比例是否恰當,」用他自己獨創的方式,很快就能找出最適合今天氣溫、濕度的製皂比例。雲和小客廳回收廢棄與過期和鬧出混油風波的大統油品製皂,賦予「假油」與廢油,全新的生命。
特別製作的純油皂基,可以快速調配手工皂的黃金比例(攝影/何欣潔)
不浪費任何一滴 杯身沾附皂液集持家事皂液

為了不浪費任何一滴皂液,搖完皂液,倒到紙製牛奶盒後,瓶身還會殘留些皂液,馬小傑說,他們會加點水進去搖皂杯子裡,再加進切皂剩下的小屑皂讓它溶解,再倒出來用調理器攪打,就是好用又方便的家事皂液,讓廢油、過期油與皂液,發揮它最後的殘存價值,連一滴都不浪費。
「社區有這樣的廢油回收站,非常重要,若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可以全面提高週邊餐廳的食用油品質。」一位不願具名的溫州街簡餐店廚師分析,台師大周邊多為學生顧客,價格競爭激烈,許多不肖店家,會四處收購餐廳廢油,謊稱是要做手工皂,實際上卻拿來烹飪廉價便當、自助餐賣給學生,若有合法處理、收廢油製皂的管道與風氣,就能齊心杜絕這種亂象。

對此,台北市衛生局表示,將加強台師大周邊餐廳稽查,若有發現上述情形,將依法開罰。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醫粧組技正呂理福表示,民眾以大統油品或廢油製作肥皂,「若有仔細將雜質過濾、再經過皂化程序,就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不屬於化妝品相關法規管理範圍,可以安心使用。」
但呂理福也提醒,氫氧化鈉屬於強鹼,實驗過程中會劇烈放熱,民眾必須注意自身安全,也不可讓孩童單獨操作實驗。
*警語:即便是搖搖皂,也要熟知氫氧化鈉溶水過程的安全性喔!

師大附近,除了學生與當地居民為消費顧客之外,現在最大宗消費力的都是本國遊客與國外的觀光客。
多數時候,觀光遊客的來客量比師大學生消費族群多很多,商圈爭議問題至今仍未解決良好,所以現在當地吃的、穿的、用的與店面租金價格一點都不廉價!
租金都反應在吃的、穿的、用的售價上!
如果有不法廢油事件,那真的是丟臉丟到外縣市及國外了。
廢棄的大統油,棉仔油會經由皂化的化學過程而轉化,但那種連儀器都無法檢測出粗煉棉仔油的棉酚,能在製造肥皂的化學變化中自然消失殆盡嗎?
目前沒看到有任何實驗證明棉酚會在皂化過程中消失,如此一來,棉酚會不會隨著肥皂成品的清潔使用,進入污水下水道,經過污水處理後放流,而間接污染到各地的土壤與水源?
棉酚本來就是自然物質, 只是人體不能食用而已. 回歸大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搖搖的方式,太危險了!
事故只要發生一次,就會很悲慘,請不要輕忽。
非常感謝大家對於雲和搖搖皂的討論,針對大家對於搖搖皂的一些擔心,在此作一些說明。
在製作的過程中,氫氧化鈉與水接觸時溫度會升高,因此我們以冰塊取代水,讓溫度不至於快速升高,另外在融化氫氧化鈉時並不會蓋上蓋子,並且也會提醒大家要在通風良好之處,所以在融化中產生的氣體並不會有衝
破蓋子的疑慮。
另外當油與鹼混合的時候,體積不會改變,也不會有氣體產生,而杯子的選擇除了要提醒大家用pp5號之外,也會使用螺旋式的蓋子,就是為了讓蓋子能夠旋緊在進行搖晃。
雲和小客廳在推廣搖搖皂的時候,也會與參與學員再三提醒,對於氫氧化鈉的態度必須要戒慎恐懼,一旦碰觸到就必須要馬上用水沖洗,也會強調他的強鹼性,不得輕忽。
小客廳推廣製作回收油家事手工皂,主要是希望推廣回收再生的概念,如果自己家裡產生的廢油就能簡單做成肥皂,清洗自己的居家環境,也是美事一件。
電視台採訪「龜兔賽跑」,拍到兔子遙遙領先,不等比賽結束,就在電視上播放影片,宣佈兔子勝利。
「謠言」有如「秘密」一般甜美,一定要搶先別人說出去才精采,因此傳播的速度就像「龜兔賽跑」的兔子。但是我們過實際的生活,得靠「真相」,得像兔子一樣,一步一步不斷地前進。
關於最近「棉酚」和「做皂」的危險報導,我有話要說。
一般人也許不知道「棉酚」是水溶性,但是記者一定知道,油水不互溶,棉酚也難以溶在油中,因此棉籽油幾乎找不到「棉酚」,但是只要「水溶性」三個字出現在報導中,新聞就聳動不起來,當大家都有足夠的知識、情報、和真相,誰還繼續看新聞?
做皂過程中,氫氧化鈉溶水的步驟非常危險,但是與油混合之後,「打皂」或「搖搖皂」的混合皂液已經「危險程度降低」,我做過以下實驗,但是不建議別人做。
我在水龍頭旁邊,用手沾上剛混合均勻的皂液,在手掌搓揉之後,沖水洗掉,擦乾之後皮膚乾澀,但並無大礙。接著,我在手臂滴上一滴皂液,不管它,大約5分鐘之後才洗,也沒灼傷,只是乾澀。
我不能說「皂液」不夠危險,但是炒菜的油鍋遠比它危險,危險100倍,安危之際,要靠我們的知識和謹慎,去趨吉避凶,我們應該追求「知識」與「知可否」(判斷),而非傳言。
最後再談「大統油」,我認為大統老闆應該給他倒,負債千億(償、罰),流落街頭,永世不得翻身。但是「大統油」,並非「毒油」,而是「偷工減料油」,但是,但是,新聞說給它重新貼正確標籤解套上市,我憤慨難平,這批蓄意詐欺的作品,沒有任何理由再變成大統老闆的財產,找出路做肥皂是為了環保,一分錢都不可以回到大統老闆的口袋!
欲罷不能,再最後再談「商業回收油」的問題,所有營業用過的油都有人買,一桶一桶的買,售價大約在200-300元之間,以此數量之大,遠超過生產水晶肥皂所需,請大家想想,這些油會去哪裡?
在氫氧化鈉水溶液與油剛開始混合的時候,鹼是鹼、油是油,他們需要一些時間皂化,之後鹼性才會降低。
文章上面寫了,[他們先調好水與氫氧化鈉比例,放進一個個的手搖杯中,再將過期油品或廢油,加入瓶中,蓋上杯蓋並鎖緊,用手拿起杯子用力搖動,讓油、水、氫氧化鈉充份混合,搖至呈米漿狀態,…],危險的時機是在剛開始混合還沒皂化的時候,此時簡易PH值高達13-14,如果在這時候噴濺出來,請注意文章寫的[..用力搖動…],如果在這時候噴濺出來,強鹼的液體會很危險的。
請注意,照片中人沒有戴手套,沒有穿圍裙。
做完皂化過程,呈現乳糜狀態,表示有許多鹼已經耗掉,如果是碰到這些乳狀皂液,危險性是比較低。但是,如果是計算鹼量跟油量有錯誤,比方說,鹼下得過多,此時得到的皂液鹼性仍很高,若將這些乳糜皂液就直接拿來試在皮膚上,並不知道此刻的鹼性有多強,貿然塗到身上,這是相當不智的。沒發生侵蝕皮膚的事情,真是太幸運了。
國中我們的理化就學習過,要很小心操作這些酸鹼的化學品,很多實驗室危險都是發生在不遵守這些基本規則,就算是做皂這種簡單的化學過程,也應該注意操作化學品的基本規則。這些基本規則可以保護自己。
推廣廢油製造,不要輕忽,不要示範危險動作。
非常感謝大家對於雲和搖搖皂的討論,針對大家對於搖搖皂的一些擔心,在此作一些說明。
在製作的過程中,氫氧化鈉與水接觸時溫度會升高,因此我們以冰塊取代水,讓溫度不至於快速升高,另外在融化氫氧化鈉時並不會蓋上蓋子,並且也會提醒大家要在通風良好之處,所以在融化中產生的氣體並不會有衝
破蓋子的疑慮。
另外當油與鹼混合的時候,體積不會改變,也不會有氣體產生,而杯子的選擇除了要提醒大家用pp5號之外,也會使用螺旋式的蓋子,就是為了讓蓋子能夠旋緊在進行搖晃。
雲和小客廳在推廣搖搖皂的時候,也會與參與學員再三提醒,對於氫氧化鈉的態度必須要戒慎恐懼,一旦碰觸到就必須要馬上用水沖洗,也會強調他的強鹼性,不得輕忽。
小客廳推廣製作回收油家事手工皂,主要是希望推廣回收再生的概念,如果自己家裡產生的廢油就能簡單做成肥皂,清洗自己的居家環境,也是美事一件。
再次說,不建議別人學我的這個「人體實驗」。
我用自己的手和手臂,去測試剛混合的氫氧化鈉與油(皂液),是一個經過精心計算的實驗,目的是求知而非好玩。第一,我在水龍頭旁邊測試,只要燙或痛可以馬上沖洗終止實驗,第二,先測試短時間接觸沒有後遺症之後,才以一小滴,做長時間的測試。
為什麼我都沒有受傷?我推測:一旦與油混合,皂化反應開始,PH值就已經沒有那麼高,另外,皂液比水濃稠,因此與皮膚接觸只有一個界面,界面反應完了,後面的鹼不會繼續流向皮膚。
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因為求知識,因為用錯恐懼比恐懼本身還要危險。當我確定我皮粗肉厚能耐某種程度的「皂液」,我就可以把我的警覺心用在真正重要的地方。
為什麼想做這個實驗?因為我發現國內手工皂的流派和國外很不同,國內手工皂貴婦風太重,請用英文soapmaking去google,會發現人人皆可以做肥皂,且戴手套處理皂液的人大概只有一半(還有拉拉棒才是主流),照說手工皂在西方行之有年,如果皂液真有這麼危險,傷亡豈不慘重?累累?
還有就是我們以前做化學實驗,沒聽過那人手被灼傷的,反而是衣服沾到的很多(所以穿圍裙是可以保護寶貝衣服),我們學理工的,沒有誰把氫氧化鈉畏如蛇蠍,綁手綁腳的,該小心的地方要小心就對了。
最後,最重要的來了,做肥皂最大的危險在哪裡?第一是配製鹼水,這步驟我絕對不敢稍有疏忽,第二是接觸氫氧化鈉的瓶子,很多人做皂全程戴手套,唯獨取放氫氧化鈉的瓶子沒戴,請注意,瓶蓋內緣下方、螺紋和瓶肩上,常常有「水漬?」,那是潮解的氫氧化鈉,才是最鹼的地方。
做皂是有危險,但是知識可以幫我們避免,請大家踴躍求知,勇於不敢!
針對想要做搖搖皂的人,我提出以下的建議:
一)搖搖杯無疑要選5號PP材質的,耐酸鹼與耐溫都最好,瓶蓋可以是2號HDPE(高密度聚乙烯),但是一定要有螺紋可以鎖緊密封。至於7號(其它)PC材質的,像是Nalgene、山貓的高級水壺,對做皂都不若PP或HDPE好,價格也貴得離譜。
二 )用搖搖杯配製鹼水的話,至少要用「一半以上是冰塊」的冰水,不封蓋,且一樣要在通風良好處,接近水龍頭。因為固體的氫氧化鈉和高濃度的水溶液是最危險的,不小心沾到,若想全身而退,必需用大量流動水洗,且只有幾秒鐘的寶貴時間。
三)用搖搖杯搖皂的話,杯口鎖緊朝外,不朝人,如果沾到皂液,不要驚慌,趕快去水洗,因為皂液油膩黏,用肥皂可以洗得更乾淨徹底,這般處理,最好在幾分鐘內完成。
解釋原理,
針對做皂,5號PP塑膠化學與物理耐性最好,即便配製鹼水時出錯升溫過頭,也在安全範圍內,2號HDPE耐溫的能力略遜,但如果不是用於配製鹼水,也安全錯錯有餘。
配製鹼水時,最怕「沸騰」,何謂沸騰?氫氧化鈉加水溫度會急劇升高,超過100度水就要沸騰,冒泡泡。如果劇烈冒泡泡,就像是水潑到油鍋中那樣,強鹼這樣噴濺,夠可怕吧!這也是有人說的「體積膨脹」,因此配置鹼水時不要封蓋,以免出錯意外。但是如果用與氫氧化鈉等重量的冰塊來配置鹼水,因為1公克的冰塊化成水要先吸收80卡,之後才會從0度開始溫度上升,最後鹼水就離100度沸點還很遠,一般做皂氫氧化鈉與水的比例是1:2.5左右,所有計算用「超過一半是冰塊的冰水」,足夠安全了。
皂化過程是輕微的放熱,難以讓溫度升高多少,甚至不敵與環境接觸表面散熱降溫,因此用搖搖杯密封,已經不可能有體積膨脹,更不會沸騰。另一方面,皂化反應中沒有氣體產生,因此也不會膨脹爆炸。
一般化學反應,通常都是初期最劇烈,之後越來越慢,因此我推測,皂液一混合均勻,大部分的氫氧化鈉與油,都已經找到對象,準備生小孩 (皂化) ,之後曠男怨女越來越少,但是總歸有,所有晾皂一個月有必要,一則讓水分出去,一則讓剩餘的材料配對,最終達到弱鹼,就可以用了。對此我實驗,發現皂液並沒有過度的危險 (但也不該輕忽隨便,若是潑到眼睛還是很嚴重的),即使沾到,還有時間可以從容洗掉 。不過,皮膚如果不是麗質天生而是人工化妝品美白,可能會需要重新做美白保養。
Trace,Trace是一個難以拿捏的時間點,我的看法,這是大部分的皂液都已經在進行皂化反應,流動性質消失,此時就算還有油或鹼殘留,相對位置已經固定(剩下的油與鹼更難找到對方),也就不可能再油水分離,回不去了,確定做皂可以成功。
Trace最好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打橄欖油皂的人如果愛搞研究破壞,可能會發現用拉拉棒可以快速Trace,但是用打蛋器接著繼續打,又會漸漸回到液體狀,來來回回可以玩上好幾次。我自己的實驗,不管用拉拉棒或打蛋器,晾皂完成之後的皂,沒大差異,但為求心安,還是會兩者並用,讓打皂時間稍微拉長一點。如果用搖搖杯,所花的時間界於打蛋器和拉拉棒兩者之間。
最後講一個法國笑話,為何說是法國笑話,因為法國笑話的笑場都很慢,通常在故事說完後隔好一會兒才哄堂大笑。故事說有一位貝都因年輕人去考汽車駕照,所謂貝都因人就是阿拉伯沙漠上住帳棚的遊牧民族,無垠沙漠上開車多容易啊!他們考駕照也很容易,沙漠上隨便開一圈回來就過了。可是這位年輕人卻垂頭喪氣回來了,沒過,問他怎麼了?他說今天太難考了,沙漠中間有一棵樹。
我想說的是,做皂是有一些危險需要小心,但是也就只有那幾個地方需要小心,有如貝都因沙漠上的一棵樹,清楚明白,我們只要別撞上去就好了。該如何呢?還是要靠知識(知其所以然、理論)和知可否(判斷力、謹慎)。
正常時候,任何的化學實驗,只要照比例,也不要亂做意外的事,就算沒做保護,「應該」都不會出現皮膚灼傷及爆炸等問題。
只是做「化學」實驗,還是會有很多不可預測的狀況。
以前做實驗時,常常出狀況,手灼傷、燙傷、小燒杯爆炸等,那是經常發生的事,但都是小傷,沖沖水、擦擦藥、去除水泡或是等幾天就好了,沒有人會因為那些小傷而怯步。
皂化實驗,算是相對安全,雖然有用到強鹼,但只要注意再注意,該預防的先預防,身邊也不要有小朋友來搗亂,就會非常安全成功。
是否能告訴雲和小社區地址 謝謝大 家
您好,這裡是雲和小客廳的網址 http://yunhe49.blogspot.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yunhe49/
查看了一下,不確定目前是否仍在營運,因此提供上述消息,提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