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義大利的美食、時尚和藝術,但很少人知道,她是先進工業國家中的第一個非核家園。台灣的炎炎夏日把我們趕進冷氣房用電創高峰,在義大利卻是太陽能火力全開,再生能源一度滿足全國用電量。
車諾比事件後公投廢核
說起廢核和再生能源,你想起哪個國家?馬總統和多數台灣人一樣,想著福島事件後,決心在二○二二年廢核的德國。但他無意以他山之石攻錯,反而是把德國當箭靶,誇大差異作為台灣非核電不可的藉口。
馬政府不知道或不想讓人民知道的是,德國的鄰居、同樣是工業大國的義大利,在一九八六年蘇聯的車諾比核災發生後,一九八七年公投廢除核電,到了一九九○年境內的核電廠全部停止運轉,非核家園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義大利有數不盡的人文藝術資產,但天然資源匱乏,石油、天然氣都仰賴進口。沒了核電,為了能源自主,近年來大力發展再生能源。二○一四年第一季的全國發電量中,有四成來自太陽能、風力、水力和生質能源。由於義大利使用冷氣的比例不高,二○一三年六月十六日禮拜天,公司行號不上班,在陽光普照、清風微拂夏日午後,再生能源發威,發電量滿足了全國的用電量。
再生能源專家席維斯崔尼(Gianni Silvestrini)說,「這證明在用電量少的春、夏週日,完全仰賴再生能源是可行的。」
善用大自然的禮物和生活中的廢物
地中海豔陽是上天賞給義大利的禮物,吸引無數騷人墨客歌頌,燦爛的陽光更是生生不息的天賜能源。為了推動太陽能發電,義大利政府一開始採用「政府電力收購制度」,也就是以一定的價格向裝設太陽能發電的業者或個人買回電力。因為投資者可以得到回收,提高裝設太陽能面板的意願,再來有回收的利潤,也增加銀行貸款的可能性。

波河源自阿爾卑斯山後貫穿義大利北部,它沖積的平原自古以來是亞平寧半島的穀倉,而波河平原上綿密的水網成為水力發電廠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基礎。由於大型水力發電廠會破壞生態環境和人文景觀,義大利政府鼓勵重整老舊的水車和灌溉渠道,投入小型水力發電,根據統計這些小而美的電廠佔水力發電的二七%。
再生能源從平原蔓延到山區,鄰近瑞士的普拉托阿羅斯蒂維奧(Prato allo Stelvio)是阿爾卑斯山城,海拔約九百公尺,遠眺崇山峻嶺風光綺麗。這個人口不到四千人的山城,曾被評選為歐洲和義大利最佳再生能源城市。依山傍水的小鎮上有四座小型水力發電廠,在獎勵措施下,許多居民在家裝設了太陽能面板。農民和畜養業者善用當地的廢棄農作物和乳牛排泄物產生沼氣後發電,或是加熱遠端中央暖氣系統。發達的再生能源讓當地的電價比全國價格便宜近三成,而且還有剩餘的電力賣給鄰近城市或是全國電網。
除了把陽光、水和風轉換為能源外,義大利也把腦筋動到「廢物」上,像是利用修剪路樹、公園樹木的樹枝、堅果,把烹煮食物的剩餘油脂回收再製為燃料。最新的過濾技術已經可以減少焚燒木材造成的空氣汙染,這幾年經濟不景氣、能源價格高,不少義大利人選擇燒柴過冬。當台灣的廢油重新回到餐桌,成為食安危機,荷蘭航空的一架飛機已經使用廚房廢油提煉的生質燃料飛越大西洋,英國也在倫敦附近興建使用食用廢油的發電廠。
點線面的電力規劃,電廠不只發電,還要配電和輸電
電力公司的工作不只是發電,還有配電和輸電。有別於核能、石化燃料集中、大型的發電模式,小型、分散的再生能源更需要有效率的輸配系統,否則最好的情況也只是單點自給自足,無法串連互補、集體發揮能源效能。
當台電在二○一四年最新一波的徵才還在招考抄表員,最近還說了智慧型電表為家庭有電有限,考慮停止。義大利電力公司(Enel)早在二○○一年就投資二十一億歐元,全面改裝智慧型電表,到了二○○六年已經有九九%的用戶採用,普及率領先世界各國。
透過遠端控制中心自動讀表,不需要抄表員上山下海、挨家挨戶紀錄,省下交通和人事費之外,還可以在遠端啟動或關閉電表,迅速回應顧客的需求。義大利電力公司估計,智慧型電表每年替公司省下約六億歐元的支出。

智慧型電表也是邁向智慧型電網(smart grid)的基礎。義大利電力系統研究公司(RSE)的輸電科技部主任德尼格里斯(Michele de Nigris)解釋,「智慧電網是指能夠依不同用電需求情況,自動調節供電與輸電的電力網絡。」
因為智慧電表普及能夠即時傳回用電、發電的訊息,電力公司還可以結合天氣預測太陽能、風能發電量,搭配供給與需求估算出最適當的模型,提高發電、配電的彈性和效率。還可以校正不均衡的供電,提高電網的安全性。
德尼格里斯指出,「當再生發電越來越普及,電力消費者通常也是生產者,電力的調度必須更彈性和機動,隨時了解誰在發電、誰在用電。電網必須是雙向的,可以輸電到用戶,住戶也可以輸電到電網。在晴朗的夏天週日,安裝太陽面板的家庭幾乎都是在發電而不是用電,如果沒有雙向電網和精確的模型,用戶產出的電力很可能被浪費掉。」
義大利用戶可以隨時在家檢查在不同電價時段的用電量,在價格減半的晚上使用耗電量大的洗衣機等電器。當用電量的分配較平均,加上太陽能發電量大是在用電量大的正午時分,拉低用電的高峰值之後,可以減少興建新電廠的需求。
除了擴大現有的電網頻寬外,義大利電力公司正在研發多向交流、傳輸的電網系統,小型的發電設備和用戶之間不經過控制中心直接連結,讓訊息的傳遞和電力的配送更有效率。義大利和德國等國也合作研發和推廣中小型的再生能源蓄電池,讓電力不需即時使用,增加彈性。電動車用戶可以在離峰時間充好電,然後在尖峰時間將電力輸出,調節用電也賺取價差。
能源緊張但資金雄厚的中國政府看上義大利的電力技術,先是買下義大利電力公司二%的股份,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也從掌控義大利電網的國有基金買下三到四成的股份,為未來的智慧電網佈局。

開源之外也要節流
在非核家園裡,不僅要開源也要節流,在開拓電力之外,還得節省用電。不過,和馬總統多穿短袖、少吹冷氣的「以身作則」不同,義大利著眼的是大方向。在售屋時必須標示建物的能源消耗等級,最佳的A+級每年每平方公尺使用的電力少於十五度,而最差的G級則超過一百六十度。
建築師卡切佛(Massimo Caceffo)的A+級住家位在朱麗葉的故鄉威洛納(Verona),室內面積一百七十五平方公尺,冬暖夏涼,他說,「這屋子幾乎自給自足,每年的花在冷氣或暖氣的費用不到三十五歐元。」
他解釋,窗戶都是面向東方或南方,冬天也有足夠的日照。但為了隔熱和保暖,窗戶有三層玻璃隔成「氣室」,厚達九.八公分。屋子裝有過濾的通風裝置,可以除塵保持空氣乾淨。由於建築穿了件「厚外套」因此長年保持舒適的室溫。室內牆面舖設了三十公分厚的木質纖維,外牆有五十公分厚的磚塊,材質是具有保溫隔熱效果的矽酸鈣。屋頂除了保溫隔熱層之外,還裝設了能夠自動對準陽光來源的太陽能面板。
走對方向,才能邁向非核家園
義大利的非核家園一路走來並不容易,先是必須克服天然資源不足的困境,此外還要面對繁瑣、缺乏效率的官僚體系,優渥的再生能源激勵政策也吸引勢力龐大黑道前來分杯羹。不過,這一切都沒動搖義大利人的決心,在二○一一年再度以公投堅決反核。
能源典範的轉移涉及資金、技術、既有電廠利益和消費者習慣,推動再生能源勢必面對眾多阻力,但想做的人總會找到解決方法,抗拒的人則把障礙當藉口。若不往廢核的方向邁開腳步,永遠走不到非核家園。
(本文二○一四年曾刊登在「新新聞」,但稍作調整。)
我可以’幫你把脈政府為何不強調使用再生能源,因為政府的那些主導電力官員及學者,只會舊有的傳統技術,對於歐美中日所發展的先進再生能源技術一竅不通,對於不熟的技術,沒有主導地位,就只能講話比較小聲,你想這些人甘於失去權力嗎?想也知道就去讚美舊技術(傳統能源)的好,再生能源太差,沒風沒光就不能使用(殊不知這些人能力比國外差,所以很多技術都要向國外進口,從沒看過這些人研發過什麼很厲害的技術,只會出一張嘴,煽動一下就能保住地位),官場文化就是如此
關於台灣政府(馬政府)對再生能源興趣缺缺,因為缺少第一手資料或是可靠消息,我很難論斷原因,但有兩件事值得一說。
第一,四年多前,有台灣官員前來考察電動車,而其發展關鍵之一是充電方式,當時也訪問了義大利電力公司Enel。如我文章說的,義大利再生能源發展蓬勃,很重要的原因是輸電和配電,利用智慧型電表和電網達到結合分散各地的小型發電。如果台灣政府有心推動,大有機會向義大利取經的,雙方並非毫無交流。反倒是北京識貨,這一、二年積極投資,推動與 Enel合作。
第二,同樣在四年前,政府的一份報告已經提到,義大利再生能源的一個問題:在南部地區太陽面板跟農作物搶地,因為政府有補助,農民覺得「種電」比「種田」好賺。借鑒他國經驗,學好也要避免壞處,然而,我們不僅沒學好的,倒學上了壞處(至少沒避開)。
順便小提一下,核能只是乾淨能源變成主流時的過渡時期能源,且核能也是仰賴進口,不管是原料還是技術,那些對於核能是準自主的說法,也只是在核原料供應無缺的前提下,所以當沒這些原料時,核能發電廠也只是一堆廢鐵,所以嚴格來講,核能只是在價格,供電天數,潔淨程度比火力好一點,另外,重點在,核能有問題能自主處理的能力嗎?技術都要跟人買了,當然最終還是得請國外來處理,重點是拿全民稅金當冤大頭,還有油水可撈~~~~^O^
作者說的沒錯,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啊!
對於國家能源政策有幾個不同的角度來看
不久前的能源會議,看到的只是意識型態之爭,
老實說對國家的能源政策沒有什麼幫助,
從美國能源部的預算報告(如下網頁),
http://energy.gov/sites/prod/files/2013/11/f4/fy2014_eere_congressional_budget_request_0.pdf
裡面所提出為何美國要重視再生能源,很重要的兩點為
1.透過再生能源提升能源安全,降低對國外進口石油的依賴,很明顯的人家智庫的遠見,
可以從烏克蘭事件看出,歐盟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
2.另一重點為透過再生能源,降低美國家庭及商業用戶對能源的支出,並節省荷包,
人家的智庫也看到民眾的需求,電費節省對於國家的經濟也有幫助,因為民眾有多餘的閒錢
購買其它東西,活絡社會經濟
而另外可以從政府花費龐大的預算購買能源原物料的角度來看,
每年政府花費GDP的10幾%向國外購買能源原物料,
而在經濟成長所需用電及能源原物料的物以稀為貴的條件下,
這只會使的未來政府能源支出必定更為增長(有增無減),在這樣的一個條件狀況下,
勢必會使的政府支出排擠到其它預算,為何不每年編列固定預算來建設再生能源,
理由是藉由此可增加能源自主的強度,建設是經年累月的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再生能源的建設也不是一天就能建好,有備無患)
就算一夕間沒了能源原物料的來源(鈾礦,煤,石油,天然氣),還是有某些能源能支撐
另外政府官員對於新能源的接納程度,就像汽車的建立之初,許多人還在騎馬的時代,
對於汽車這樣的新產物,存在陌生感,尚無法接受,
在這邊要建議那些只接受傳統能源時代的官員,要慢慢接受新世代的能源,
最好能像當初孫運璿先生一樣,很有遠見的已經看到核能是那時代很有潛力的新能源一樣,
去看待新世代再生能源的潛力
最根本要解決新能源的發展, 就是把發電這一項事業切割,不能全由台電寡占,在自由化的電力市場競爭下,對人民的供電選擇才是有保障的,台電拿人民納稅錢建設基礎建設,這些都是人民的財產非台電的,台電的維修費用及人事費用是由國家支出的,這也是人民的納稅錢,就連繳電被漲電價也是人民在當冤大頭,美其名就是台電是全民的吸血鬼,因為虧損都要從全民口袋拿
綠電政策根本就是苦了再生能源的發展,因為台電說綠電貴不發展,所以想了一套辦法,叫人民購買綠電,然後才來說宣傳綠電貴沒人買,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讓電力市場自由化,而不是藉由綠電購買政策圖利台電,能源局以競標價格讓廠商殺價競爭,一度電只能拿4~5塊錢,而挺台電的人還再說綠電購買成本還要7塊錢,所以中間的差價是圖利台電嗎?如果人民能直接以4~5塊的成本買,為何要花7塊錢去購買綠電,然後差價圖利台電,不發展綠電還歪了這麼多錢,
真的是黑心公司
蠻好奇再生能源使用於外銷產業的比例? https://atlas.media.mit.edu/en/profile/country/ita/ 包含有義大利有外銷的石油? 因為看起來似乎多是著墨於家用或是描述起來小型非耗能產業聚集的聚落。 另蠻好奇歐洲地區似乎夏季皆偏相對乾爽,因此水冷扇的效果比台灣好很多?
反核團體和再生能源業者不讓你知道的是,義大利電價一度十塊NT以上
結果義大利是西歐國家中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