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風險未明,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教授葉錫東雖研究出抗輪點病毒基改木瓜,但台灣至今尚未允許商業栽培基改作物,不過2003年卻傳出基改木瓜違法上市,衛生福利部(當時為衛生署)抽測70件市售木瓜,竟高達一成驗出基改,震驚全台,沒人知道種苗如何流出;隨著農委會和衛福部強力稽查,市面上的基改木瓜逐漸減少,葉錫東教授的研究也被打回票,但2011年沖繩卻在市面上發現台灣基改木瓜,一水之隔的香港更成為主要種植區。
木瓜是香港少數栽培的水果,就像台灣農村,香港郊區的家前屋後經常可以見到木瓜樹,多半種來自己吃,根據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統計,當地約種了35萬棵木瓜樹,但有60-70%屬於基因改造,其中有一半是台灣基改品種,比香港合法進口的夏威夷基改木瓜還要多。
現在香港人上街買兩顆木瓜,就有一顆可能是基因改造,近年香港民間提倡本地農業復興,有機木瓜成為重要選項,但有機農民卻非常苦惱,因為他們不知道去哪買非基改的種苗,突顯出基改作物帶來的健康、環境和倫理問題。
港府抽驗本地木瓜,赫見台灣基改品種

許多人對香港的第一印象是加強版台北市,動輒4、50層樓的摩天大廈,被人潮推著走的地鐵站,狹小的土地光容納700萬香港人口就顯得吃力,更不用說種菜種稻,香港的糧食自給率只有2%,走趟菜市場仿佛繞了一圈地球,日本蘋果、美國柳橙、菲律賓香蕉等,久久才能看到香港產蔬果,木瓜就是香港少數綠地中最常見的水果,同時也是香港自產最多的基改作物。
香港政府2012年曾在立法會上表示,當地約有35萬棵木瓜樹,60-70%是基改,根據初步抽樣檢驗的基因測序結果,三到四成屬於夏威夷 「Rainbow」 和「華農 1 號」品種 , 四到五成是台灣核准做田間試驗栽培的品種(尚未允許商業化種植),其餘則是基改木瓜的雜交種。


這些數字和品種代表什麼意義?
夏威夷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基改木瓜栽培區,1995年研發出抗輪點病毒的基改品種「Rainbow」,「華農1號」則是中國基改品種,這兩者在生產國和香港都可合法輸出和進口;而台灣目前唯一一個核准在試驗田種植的品種就是葉錫東教授研發出的基改木瓜,根據台灣《植物品種及種苗法》規定,基因轉殖植物非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不得輸入或輸出。
也就是說,台灣的基改木瓜早已透過私下管道,悄悄流入香港,甚至成為當地主要栽培品種,比合法的夏威夷和中國品種數量還要多。
但這是否代表台灣這幾年仍持續種植基改木瓜?答案可能不得而知。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2013年到2014年針對進口木瓜檢測基因,台灣6個樣本全數呈現陰性,長期關心基改木瓜的香港綠田園基金會總幹事劉婉儀說,香港民眾習慣留種,在市面上買到好吃的木瓜就自己留種子栽培,因此可能不知不覺中種下許多基改木瓜,台灣的種子從哪來早已不可考。

全面開放基改,香港民眾不知去哪買非基改木瓜

不過對香港人來說,基改木瓜的來源地或許不是那麼重要,他們更關心的是要到哪裡找非基改木瓜。
香港雖然自己種木瓜,但仍不足以應付龐大的消費量,市面上的木瓜大多仍從中國、泰國、美國進口,但港府對基改種苗把關相當寬鬆,民眾可以自由種植、流通,而且產品不用強制標示「基因改造」,堪稱基改天堂。
直到2011年,港府才修法要求不得種植未經允許的基改作物,卻同時給了木瓜豁免權,所有人均可自由種植基改木瓜。
此舉引起許多民間團體和有機農民憤怒,擔憂基改木瓜污染正常木瓜,在各地舉行抗議示威活動,根據漁護署統計,2013-2014年進口到香港的木瓜,高達一半都是基改,本地種植的也有48%是基改。
如此高的比例,加上寬鬆的標示制度,讓許多民眾擔憂不知去哪裡買非基改木瓜;但港府的邏輯正好相反,認為若不全面豁免基改木瓜的種植,許多民眾恐須付出高額費用和時間才能申請種植,「或會令僅以種植木瓜為嗜好的市民感到困惑。」如果不申請,就要清除所種的木瓜,等於讓種植者失去收入,對公眾造成不必要的滋擾。
劉婉儀批評,政府因為太難管就不想管,覺得管了會「擾民」,根本是推卸責任,不顧消費者安全,也打擊想要生產有機木瓜的農民。
基改種子難管控,有機農場也淪陷

港府認為,木瓜屬於外來種,香港沒有「番木瓜」科的近親植物,「一般市民繼續種植基因改造木瓜並不會對本地的生物多樣性造成任何不利影響。」
然而,香港農民擔憂的不只生物安全,更重要的是管理漏洞,因為就在10年前,香港才發生木瓜種子遭大規模汙染的事件,元兇還是香港政府。
2005年,由漁護署支持的產銷合作社從廣東農科院買進「穗中紅48號」木瓜,許多有機農場都購入了這批種子,隔年卻陸續被驗出基改成分,漁護署才發現種子可能在中國遭到鄰田汙染,香港有機農場一片譁然,劉婉儀任職的綠田園基金會轄下農場也是受害者之一,農民雖立即把木瓜樹砍掉,卻對政府埋下不信任的種子。
此外,劉婉儀說,木瓜很容易透過花粉傳播,漁護署曾抽驗22個基改反應為陰性的木瓜果實,檢驗裡頭種子,竟發現有3個呈現陽性。也就是說,全株非基改的木瓜樹,如果附近種了全株基改木瓜,花粉傳播過來,原本全株都是非基改的木瓜,長出來的果肉仍是非基改,種子卻變成基改。

從有機木瓜開始農業復興
去年,漁護署向142戶有機農民,各發放12株非基改木瓜種苗,有機資源中心則發起非基改行動,提供有機認證農民每戶4株非基改種苗,先前更有農民自主發起「正版木瓜試點行動」,以一換一的模式,把不確定是否為基改的木瓜種子,換成非基改種子。
這些行動突顯了香港未來的農業方向,近幾年,香港掀起農業復興的風潮,為了和進口的廉價農產品區隔市場,許多農民開始生產有機、友善農作物,對香港人而言,木瓜不僅有商業價值,還代表豐富的文化意涵。
一名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表示,香港人非常愛吃木瓜,舉凡港式甜品、水果、菜肴都能見到木瓜的蹤跡;木瓜可以加強奶水分泌,因此許多婦女坐月子、哺乳時都會喝木瓜汁。
劉婉儀說,今年香港本地漁農產品迎春美食嘉年華就是以非基改木瓜為主題作物,木瓜可以養生,一顆基改木瓜只能賣10元港幣,非基改卻能賣到100元,只有朝非基改方向前進,香港農業才有競爭優勢。
http://ifieldstudy.net/sns/outstanding_reports/2012/files/team49.pdf
超級雜草的問題,不是由基因改造作物影起。
有機食品的支持者認為轉基因、人造肥料、農藥等目前沒有證據證明有害的生產加工方式可能在未來被證明對人體造成傷害。
這就叫做形而上學,你相信它存在他才會存在。
科學家至多是固定發生機率,沒有可能 也許這些詞彙存在的空間。
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政府公然支持無的放矢。科學事實?洗洗睡吧…..
看不太懂你在說甚麼耶
超級雜草可能是不當使用殺草劑造成,常常是使用同一種作用模式的殺草劑用太久太多次,造成很強的篩選壓力,最後抗該殺草劑的雜草就被選出來了。
而栽培抗殺草劑的作物時,農民就會噴該殺草劑,可以殺死雜草但是殺不死作物,一直噴一直噴,最後就選出抗該殺草劑的雜草。
超級雜草是不是由抗殺草劑作物引起,其實可以討論,就目前的狀況來看是很有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