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農委會防檢局日前公告台東縣太麻里鄉一處雞、鴨、鵝混養場爆發「H5亞型高病原禽流感」後,昨(7)天台中市龍井區也有一處雞鴨混養場飼主通報30隻鴨、2隻雞疑似感染禽流感,目前已採樣送驗。
對此,防檢局表示將下修畜牧場登記管理標準,未來只要飼養家禽數量達500隻就須辦理登記,防疫單位也將透過稽查揪出水陸禽「未分開飼養」的業者,予以裁罰。
台大獸醫系名譽教授賴秀穗則認為病毒可能在地化,存在於麻雀、白頭翁身上,並預言今年秋冬季還會爆發大流行,呼籲必須再加強業者通報,一旦有大量死亡案例就需預防性撲殺。
水陸禽混養恐讓病毒重組 防檢局:擬修法禁止

由於水禽類被視為「保毒動物」,不易顯露出病徵,因此水禽、陸禽混養的方式,不但增加陸禽染病死亡的風險,還可能讓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有更多重組機會,增加防疫上的困難。因此台東、台中接連傳出雞鴨混養場爆發禽流感疫情,凸顯防疫出現漏洞。
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表示,明年起將要求家禽場飼養規模達500隻以上,就必須向地方農政單位辦理登記與列管,將比現行飼養規模達3000隻以上才需辦理登記的要求,嚴格許多。
施泰華進一步說明,我國《畜牧法》並未規定禽鳥類一定要「水陸分離」,但各地縣市政府都已公告「H5、H7亞型家禽流行性感冒防治措施」,要求畜牧業者飼養陸禽應採密閉式,水禽至少需採非開放式的飼養環境,若違反規定,將處3到15萬元的罰鍰,且不給予損失補償。
不過,施泰華也坦承仍有許多業者採行「水陸禽混養」的情況,因此會要求相關人員查場,現階段輔導改正,希望能控制疫情。
賴秀穗:秋冬恐有大疫情
台灣大學獸醫系名譽教授賴秀穗表示,水禽被視為「保毒動物」,而水禽、陸禽混養會增加染病、病毒重組風險。對於入夏仍有零星疫情傳出,賴秀穗認為病毒恐怕已經在地化,連其他鳥類,包括麻雀、白頭翁都可能帶有病毒,卻沒有出現病徵。
因此,他呼籲相關人員應該提高警覺,不要像去年12月屏東大武山業者已發現雞隻死亡率飆高,但遲到隔年1月消息才曝光,警覺性不足。
這1場沒有雞鴨混養,飼養30隻鴨,2隻鵝,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