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17個農田水利會,自2013年後首度聯合招考,總共開出136個技術類、25個行政人員缺額,薪水比照公務人員,36k起跳,優渥薪資羨煞許多民眾,但要進入水利會可不簡單,上一次招考時吸引1萬7千人,錄取率不到3%,行政人員更低至0.2%,且必須上山下海,深入杳無人煙的荒郊野外修圳路,還得配合灌溉時間日夜輪班,體力、膽識缺一不可,會台語更是基本款,瞬間拉近和農民的距離。意者可上「105年農田水利會新進職員聯合統一考試」專區報名,截止日到2月26日。
38萬公頃農地,全靠水利會調度水源
許多鄉鎮陸續灌溉插秧,各處的水利人員比農民還緊張,因為全台17個水利會必須管理6萬7千條灌排溝渠,總長度將近7萬公里,足以環繞赤道1.75圈,影響38萬公頃農地,此次招考的水利會人員,除了少數行政類的會計、法律、資訊人員,大部份缺額都是工程和灌溉管理組人員,佔了8成5。
灌溉管理和工程人員身負分配水源的重責大任,農委會農田水利處經營發展科科長林國華解釋,灌溉渠道就像大馬路,到圓環後可能兵分三路,在水源有限的情況下,何時讓水進到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馬路,再由各區掌水工分配水源,讓人人都有水用,就是管理人員的智慧了。
舉例來說,有些灌區可能10天才輪到灌溉一次,有時凌晨1點~3點輪到A灌區,3點~5點輪到B灌區,農民就會按照水利會事先通知的時間,準時出現在田邊等水來,因此管理人員必須精密計算水門開關時間,否則著急的農民等不到水,脾氣一來,罵三字經還算小事,有時還會抗議水利會圖利某些農民。

颱風天不能休息,體力要好
宜蘭農田水利會會長許南山說,工作人員的上下班時間,大多和公務人員一樣,不過遇到緊急狀況得配合加班,例如春耕灌溉時期,因此體力也要好。
農田水利會聯合會說,這次主要招考的都是管理、技術階層,最基層的掌水工不在招考之列,但是圳路在哪裡,管理、工程人員就必須在哪裡,必須做好到偏遠地區的心理準備。
水門也扮演調節排水的重大功能,因此簡章「貼心」預告,水門大多都需要人工操作,「颱風來襲、風雨交加,需不分晝夜前往啓閉」,且大多在山區、荒郊野外,必須有單獨執行水路調查、測量的能力,體力、膽識都很重要。
這次招考特別要求術科測試,管理和工程人員必須在90秒內,實地操作水門開關;許南山則補充,許多農民都講台語,管理人員最好具備台語溝通的能力。

招考時間縮短2~3年,避免人才斷層
水利會屬於農民組織,不是公務機關,但因興辦的事務有重大公益性質,因此《水利法》規定為「公法人」,由農委會補助人事費,薪水、福利比照公務人員,每月起薪3萬6千元,年終1.5個月,但不像公務人員有月退俸。
以往水利會大多5年聯合招考一次,因薪資、福利好,每次都吸引許多人報名,錄取率比高普考還低,但許多水利會都紛紛抗議時間間隔太久,退休人員的缺額要等好幾年才能補,出現人才斷層, 以宜蘭農田水利會為例,灌區範圍有1萬5千多公頃,目前工程和管理人員加起來60多人,這次必須再補滿17人才夠,雲林水利會更一次招考28個工程和管理人員,嘉南水利會招考22人。
林國華說,為了回應水利會需求,今年縮短到3年招考,未來有意將招考間隔訂為2~3年,除了解決人材斷層,也希望帶動就業市場,讓各學校願意培育人才。
報名簡章也可看出明顯的城鄉差異,都市型的水利會如七星、瑠公水利會比較受歡迎,沒有強制要求必須任職滿幾年才可轉調其他地區,台東水利會卻一口氣要求服務年限必須滿10年,因為先前常有人將台東水利會當跳板,考上沒多久就申請轉調,經驗無法傳承,報考者得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