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品種改良還是基因改造 都搞不清楚 談什麼正義

這幾年 許多人許多單位都在談基因改造(以下簡稱基改)這件事
但是 到底 談的人 和聽的人 搞懂基改與品種改良的差別沒?
簡單的來說
品種改良 是利用生物特徵 取具優勢之親代進行交配育種 目的是在取得各生物基因交換組合而能自然產生下一代 也易於存在自然環中面對競爭 而品種改良以篩選後代 代代選種 只留下有需要的特性後代 或利用不同種類交配後產生新的品種再去篩選 速度很慢 需經過很多世代的時間才可能選到需要的特性基因 當然常常也會中斷或失敗 另外分類上距離很遠的物種也無法取得特性基因

基因改造 則是以改造DNA的技術 將原本生物體的基因取代或加入外來基因的技術 以便快速的改變基因排列形成新的一組DNA 序列 換言之先找到需要的特性基因 然後截取那段基因 殖入另一生物細胞中 使之直接產生所需基因特性 這個方法也可以利用在差別很大的物種(如細菌的基因殖入大豆中)

如果還是不夠簡單的話 再舉個例子給大家了解一下

目前在臺灣我們所吃的豬肉 多是由 藍瑞斯、約克夏、杜洛克 這三品種豬隻 經多代雜交而來的 主要目的是在取得不同品種之間的 優勢基因表現 所謂的 雜交優勢
就像我們常常會說 混血兒 比較聰明的意思是一樣的
在許多的瓜類及蕃茄的種植 也常使用嫁接苗這個概念來進行 抗病 加強植株健康的品種改良的目的
而基改的概念就如同 將蚊子的基因強制植入人類的細胞中 使人類產生能對抗登革熱的基因表現 或者是讓蚊子誤然為人類與蚊子是同類 而不進行對人類的叮咬行為 進而防治登革熱對人類的傷害 雖然這個說法太過天方夜譚 但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

最近在臉書上 發現有許多臉友在幫忙賣農產品或是自銷農產品
除了標榜無毒或友善農法外 有的還會特別提到自已是非基改的農作物
但 有許多農作物 目前根本沒有基改過的品種 也未合法上市
但這樣的宣傳及傳達方式 往往會造成消費者 無知的認為 臺灣在市面上是存在某種基改農產品的
例如 木瓜 雖然好多年前 有位學者一直進行基改木瓜的臨床實驗 為的是防止木瓜某種病害的防治 但一方面實驗歷程過久 加上木瓜種植技術及環境的改變 這個基改朩瓜的實驗也就告吹

生產者 或 行銷者 除了對自已的生產及銷售方式負責 是否也該為對農產品的論述負責呢?
或許是無心 也許是有意 但未經求証 就隨筆寫下 自已種植非基改品種的某某農產品
看似也沒錯 反正標榜非基改 就是好的這種概念給消費者就對了 其它的一概不管

而消費者 也該變得有智慧 具有判斷能力 不是人云亦云 最重要的是 因該要勤勞一點
多查查資料 多看看數據 而不是看媒體寫的 農夫說的 更別太相信宣傳手法
許多毒藥就藏在美好表面之下 再加上自已的懶惰也就一直被騙下去

有許多人 因為某些事件 農產品開始大賣 供應量倍增 但卻沒人發現 某人的農產品 好似能無限量供應 消費者需要多少 就有多少可以賣給你 其實只要用點心 了解一下經營規模就可知道 這位農民生產的量能有多少 那其它的一定是跟別人調貨的啦 而消費者買到的 一定就是掛著某某知名人士的名號 賣出來的東西罷了 並非某位農民自身生產的產品 而您的支持 卻是另一種被欺騙

也有人標榜 自已是生態農場 或 友善種植 園區裡生物多樣性 有人養鴨吃蟲 有人養鷹趕鳥 有人園裡來了樹蛙 來了螢火蟲 所以= 生產安全的農產品 當然這一切是有因果關係的 但並非絕對的
鴨子吃的也是蟲而已 那細菌病毒造成的病害呢?
老鷹趕走的也只是鳥害而已 那其它的問題呢?
樹蛙、螢火蟲出現 表示環境變好了 但表示生態平衡 或 完全沒有其它的問題嗎?

寫這些並非否定大家對農業的努力 只是希望消費者 也該認真努力的花些時間去想想 必竟 吃進肚子裡面的東西 自已總是要負點責任 不能只怪生產者 他們也是投其所好
消費者要無毒 要友善 要非基改 要有教育意義 又要便宜 又要賣相好 還要農夫有趣味有話題性 天底下那有這麼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