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台灣下一個全民問候語:「你呷『完』沒?」─ 即刻加入“停止食物浪費行動”

「你呷飽沒?」

這是幾十年前,在台灣大街小巷最常聽到的問候語。如今,越來越多的下午茶店、高級餐廳進駐台灣各地,吃不吃得飽在台灣已不再是個普遍性的問題。

然而,飢餓的問題解決了,卻有另一個更棘手的問題產生─「食物浪費」。

1410131629442551-600x400

圖片來源

食物浪費,正名應該為「糧食浪費」,包括食物損失與食物浪費兩大類。其中兩者可簡單以「市場」作為區分。在糧食進入市場前,即生產、加工和運輸期間造成的損失,稱為食物損失。當食物進入市場後,即銷售和消費階段造成的浪費,則稱為食物浪費。

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問「糧食浪費和我有什麼關係?」接下來,我想直接針對與我們生活最相關的「消費端」,與你分享目前台灣消費端食物浪費造成的後果與深遠影響。

全球每年浪費1/3的食物,而這足以餵飽13億人

根據亞太糧損資料庫2011年的統計,台灣消費端一年產生189萬噸廚餘。若換算成一天的量並將之放入90公分高的廚餘桶,則可堆疊成70座台北101,別忘了,是僅僅一天。

於此同時,根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每10秒鐘就有一個孩童死於飢餓。在台灣,弱勢家庭的孩童在一天當中,往往僅能透過學校免費的營養午餐獲取所需能量,這種有一餐沒一餐的情況到寒暑假更是嚴重。撇除這些道德問題,食物浪費所造成的深遠影響,將陷你和你的後代於不利之中。

193919617_x

圖片來源

浪費食物就等於浪費水和加速全球暖化

在台灣,十元買不到一杯養樂多,卻可以買到一千公斤的水;從小老師也教我們台灣年降雨量高達2,500毫米,是世界平均兩倍多,便宜的水價和驚人的雨量讓台灣人有種水資源用之不盡的錯覺。但深入探討,因為陡峭的地形、降雨時空分布不均以及氣候變遷等因素,台灣每人可獲得的用水量,僅有世界平均的六分之一,是全球第18名缺水國家。回想一下,近幾年停水的頻率是不是比以往「有感」許多?面臨可能沒有水用的窘境,我們浪費的一塊牛排卻損耗7000公升的水,一個漢堡也需要2400公升的水。

除了水資源以外,食物浪費也是造成全球暖化、北極熊瀕臨絕種的元凶之一─溫室氣體排放量。畜牧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佔全球排放量的18%,比運輸業(鐵公路、輪船、飛機等)還要來的多。仔細探究,從養育一隻牲畜所排放的屁與排泄物,到加工食物所產生的熱能,在到運輸、儲藏以及烹煮食物階段,林林總總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真的相當可觀。因此國家地理雜誌比喻,如果把糧食浪費總量當做一個國家,那麼它會是世界第三大溫室氣體製造國,僅次於美國與中國。

可悲的是,在耗費這麼多水資源、排放那麼多溫室氣體,讓地力與能源越來越枯竭後所產生的食物,其功用只是被丟進廚餘桶而已。

866801

圖片來源

藉由分享,你也能加入改善行列

我們是一群對於食物浪費議題有感的大學生,特此製作懶人包期望能讓更多台灣人重視此議題。

透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台灣有部分消費端食物浪費的原因,是因為消費者不清楚餐廳餐點的份量多寡。針對這個資訊不對稱的問題,我們團隊製作一個線上的「食物份量地圖」,讓民眾能夠上網查詢哪家餐廳的餐點份量適合自己當前的食慾。我們期望民眾在選擇午餐及晚餐吃哪家餐廳之前,能夠透過我們的地圖,並依據自己當時的食量,再決定前往哪家餐廳。也許未來也因此能夠刺激銷售端(餐廳)提供適合小鳥胃朋友的輕食餐,讓不同食量的消費者能有更多選擇,同時減少食物浪費情形。目前提供餐廳份量範圍以台北市公館商圈為主。

參考資料: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