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不被看見的食物浪費

作者 楊婷茹/編輯 江明鍵

[糧食分配不均與糧食浪費的正向關係]

當你發現,目前世界上的糧食生產量其實多於世界飢餓人口的需求量時,是否跟我一樣驚訝: 那為什麼足夠的糧食量無法去解決飢餓人口的問題呢?因為全球一半的飢餓人口,是那些沒辦法從自己種植的作物來餬口的小農;每年富裕國家所浪費的糧食,等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糧食總生產量。這反映出全球糧食「不患寡而患不均」(全球飢餓人口中,超過98%居住在開發中國家)。但是當台灣現在看似沒有嚴重的飢餓人口問題,我們仍存在糧食分配不均的問題。糧食浪費仍然在各個角落發生著。這裡提到的糧食浪費包含兩個部分,一個是在食物生產,加工和運輸中造成的浪費,稱為食物損失;在銷售與消費者使用過成中的浪費則稱為食物浪費

食物損失

Fig 1. 食物損失 (source: jbloom/Flickr)                

[日常生活的食物損失]

今天讓我們來談談平常不容易發現的浪費-食物損失,就是當食物浪費發生在被市場和消費者選擇之前的階段,其中包含生產,採收後處理和運輸處理。食物被丟棄的狀況有很多,像是年初的寒害造成農業重大損失,許多即將收成的農漁作物因為突然的低溫而死亡腐敗、過去病疫造成的畜牧場大規模撲殺、農藥殘留檢驗不合格之作物、市場供應量過高造成賤價也賣不出去的農產、沒有穩定的銷售管道、分銷過程保存不當造成品質下降被丟棄等都是造成食物損失的原因。在天然災害下的損失,是我們不容易去挽救的結果,但是受市場與價格波動造成的損失,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絕對有辦法以個人的力量來改善現況。在討論如何避免價格波動對食物損食的影響之前,讓我們來看看農產價格對食物損失的相互影響關係。

現在消費者依賴外食的比例越來越高,因此食材的選擇權自然地轉移到廠商手上,而以獲取最大利益為目的的廠商來說,選擇低價食材才是考量因素。這股龐大的購買力決定了農產品的命運,也讓有心的生產者種植出安全作物一直處於有行無市的窘境,沒有穩定需求量,種出來也只能看著它爛掉了。

另一個特別的例子,因天候和年節導致價格和產量爆起暴跌,供不應求造成市場價格大漲,一般高麗菜的價格高漲2倍,有機高麗菜竟然比一般高麗菜還便宜。嘉義縣農業處長林良懋解釋了現階段出現有機菜比一般菜「便宜」的情況,主要是因為一般蔬菜則全憑市場供需,只要遇上供應量減少、需求增加,或是兩者連動,就會讓價格上揚,此時消費者就要去負擔上揚的價格;但有機農業通常以「契約」約定價格,因此較不會隨市場供需而波動。

[透過契作有效減少糧食損失]

在宜蘭,南澳自然田藉由企業募資,透過契作代耕,事先約定好固定的利潤、以及指定的農作物,消除農民拼重量的動機,自然種出好食物,農夫只要提供專業服務,種出買家要的健康食物,農夫不用負擔產出後的銷售風險,消費者也能省掉中間的經銷通路,以合理的價格獲得安心好食材,從生產到銷售過程發生的食物損失能夠降到最低。當越多消費者加入代耕行列,越多的農夫可以安心生產適時適量的農產作物。

除了以企業募資方式來契作外,有另一種契作方法帶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性質,就是以學校單位向農民契作。在新竹,湖口鄉的和興國小,第一個實行「校園有機日」的小學,讓學生能品嘗到在地有機的好滋味。每月更新的食譜設計可以在學校網站中查詢,認識自己午餐的食材,同時幫助農場位於新竹尖石山梅嘎浪部落的原住民,在維護土地的初衷下種植有機蔬菜,並擁有穩定的銷售通路,避免沒賣完的作物放到腐爛,讓年輕人得以回部落繼續傳承部落的文化。「校園有機日」讓學生透過營養午餐來認識食材的價值,進而實踐改善農業產區生態、公平貿易、環境保育並協助原住民部落發展。

本來以為在我們購買農產品前所發生的食物浪費與我們無關,但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其實有能力去改善現況的。藉由支持穩定生產的在地農家,讓農家安心種植出好的農產品,減少運輸過程的損失與農藥殘留而被淘汰的食物損失,借此達到穩定市場價格,也提升大眾的健康。

 

參考文獻

2013年新良食運動。2013。由農場到學校:在地農業,吃出幸福。

生態綠。2013。吃的安心也要吃的正義

上下游新聞市集。2011。農產賤價誰之過

上下游新聞市集。2016。慣行菜價飆漲 買有機高麗菜更划算

國家地理雜誌。2014。食物的難題

聯合新聞網。2016。群募2.0:南澳自然田改向企業募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