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樸門設計1:與土地共生的設計原則

文/周妙妃

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是1970年代由澳洲的Bill Mollison 和 David Holmgren發展出來的一套理念,目的在設計永續的居住環境,節能省碳,有效率,多產,自給自足,與環境互相依賴。

小如公寓大樓的住戶,大環境如農場,再大如群體社區的規劃,都可以運用。它結合了生態、地理、農業、建築、能源等等原則,卻很人文的以愛地球、愛人類、以及與人分享為宗旨。發展以來,最特殊的是它有一套教人釣魚的學習課程,期待人人都是設計師,都能設計創造自己的居住環境,由點而面,積極的為永續的未來努力。

樸門永續設計有幾項原則,每一項都沒有高深的理論,反而是「本應如此」的簡易常識,卻能改善今日複雜的「科技」生活方式。

以下就是它的幾項原則:

一、連結環境內的各個元件:在設計居住環境時,考慮各元件的特性,加以連結,相輔相成。譬如一座農場內將設置蓄水池,以供應房舍及菜圃之用。那麼將它設在房舍及菜圃高處,以重力供水,將可節省抽水馬達及電力或燃油。或者將雞舍鴨舍設在菜圃旁邊,菜圃的植株殘渣很方便的丟到隔壁給雞鴨吃;菜圃需要肥料時,也可很方便的到隔壁雞舍鴨舍鏟取。

二、每一元件具有多功能:挑選各元件或決定元件位址時,最好兼具多種功能。譬如在農場內設置水池,除了儲水,還可以提供養魚,養鴨,種植水生食用植物,冷卻空氣,生態保育等等功能。

三、重要功能都有多項元件提供保障:譬如大型農場或社區內種植植物,要多樣化。有樹有果有菜、有一年生多年生、有耐旱耐濕不同特性、能供食用、飼料、建材、綠肥等等功能,而且四季都有收成。如此就能保障生活所需,獨立自主。

四、有效率的能量規劃:各元件的位置與坐向考慮到能源,包括人力,的效益。

譬如把需要常走動細心照顧的菜圃規劃在廚房附近,家庭主婦就能省力方便的採摘三餐食材,僅須偶而照料的果樹與放養的雞鴨則可規劃在離住宅區稍遠的位置。

風、雨、太陽、水是大自然的能量,我們在設計時就考量了隨順大自然力量的措施。例如可在東北邊種些樹籬擋住冬天吹起的乾冷東北季風,西及南邊則可挖水池,讓夏天的西南季風及南風吹來的熱風冷卻,以節約能源,創造舒服的生活環境。

坡度也是重要的能量來源。地形或陡或緩都有坡度可以利用,可因此規劃出水庫位置與水流方向,將水的來源與去處做個最好的規劃。

五、利用生物資源:現今能源危機下,要更減少依賴機械與石油,多利用動物和植物的資源。它們是可再生、可循環利用、永不枯竭的,可以用來提供各項生活所需,如薪柴、肥料、生物防治、除草除蟲、水土保護。

六、循環寶貴的地球資源與能源:現今全球貿易方式是最消耗資源與能源的,在樸門設計中儘量就地取材,循環利用資源與能源。譬如廚餘可變成肥料;使用過的中水可用於澆灌菜圃果園等等。

7, 小而美的系統:目前農業依賴機械、石油、與化學藥品才能大面積的耕作。但能源將耗盡,化學藥品則破壞了無數土地,寶貴的森林也被鏟除用於耕種。樸門設計著重小型的、密集的、合作的耕作方式。事實上,近年來的觀察已發現小型農場的總產量較優於大型農場。

八、加速生態系的演化:一塊荒廢的土地如果沒有人為破壞,任其自由發展。野草等低矮植物會先長滿,接著固氮的先驅植物開始生長改善土壤,然後後續更多矮小的,緊接著較高大的樹種一步步進駐,或許要幾年或幾十年,但終會逐漸形成一個穩定充滿活力的森林。我們可以運用幾項策略加速演化,例如種植容易生長的樹種以及固氮樹種等,以復育土地,穩定生態。

九、多樣化:種植多樣化的植物可以形成較穩定的生態。種植蔬菜、水果以及提供核果、油脂、木材、薪柴等植物,加上飼養家禽、魚蝦。農民可以創造永續的農場,能獲得足夠食物,自給自主,避免單樣作物耕種的風險。

十、利用邊界
:水邊、圍牆下、森林邊都是邊界,是不同生態系交接的地方,也是物種最豐富的地方,可以好好利用。例如一個圓形一樣深度的水池,其效益絕比不上一個有深有淺、周圍凹凸多邊、甚至中央還有小島的水池。水池邊緣及中央或不同水深處各有不同的小生態,可種不同可食植物,水裡還可放養魚蝦。於是又豐富了生態,增加了可食作物與經貿來源。

樸門永續設計是設計的理論,效法自然,收納古今中外的經驗與智慧,積極的創造友善的生活環境。

除了設計原則與技巧,樸門還有最重要的兩個精神:一是把缺點設計改造成優點,譬如土地自己長出許多新樹種,一般人會急著砍除,在樸門設計會考量這新樹種的特性,找出它的功能,以便與其它元件做最佳的結合。二是樸門設計是活潑有彈性的,是虛心學習的,所以生活環境會演變,樸門設計也會修改應變。

以上,就是樸門永續設計的一些設計原則與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