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自給率僅3成3,吃米量創10年新低

農委會昨天下午發佈糧食供需年報,稻米食用量持續下降,去年每人僅吃44.96公斤,創10年新低,與此同時,喜歡吃麵包、麵條的人卻越來越多,平均每人一年吃掉36.14公斤,幾乎全仰賴進口,拉低我國自給率。

不過受到去年毒澱粉、混油事件影響,進口大豆油減少、本土芝麻油興起,整體糧食自給率,比去年略微上升0.6個百分點,來到33.3%,但比起農委會在2011年宣誓的,2020年糧食自給率要提升到40%,顯然還有一大段距離。學者呼籲,農委會應找出問題癥結,儘速提出政策白皮書,年年追蹤檢視。

相較30年前,每人一年少吃40公斤米

你今天吃飯還是吃麵?20年前,台灣10個人有7個會回答吃飯,現在卻可能只剩下一半。

根據農委會昨天發佈的「糧食供需年報」,依照熱量計算,國內糧食自給率為33.3%,其中稻米雖可完全自給自足,但因飲食西化,麵食、麵包消費量提升,台灣平均一年要吃掉130萬公噸小麥,但本土產量僅400公噸,自給率不到0.1%,低到農委會的年報直接省略。

農委會曾在2011年宣誓,要在2020年以前,提升糧食自給率到40%,但數據不給面子,每個民眾一年吃米量,相較20年前少了15公斤,今年糧食自給率雖略有成長,卻比2011年的33.9%還要低,等於這兩年完全做白工。

糧食自給率過低,代表台灣得要看其他國家的臉色,尤其小麥幾乎100%仰賴進口,受國際波動極大,農委會在2006年9月出版的《農政與農情》一書便指出,2006年全球異常燥熱,影響小麥收成,國內22公斤裝的麵粉,每袋因此調漲50元。

(下方圖表為動態圖表,請移動游標顯現數字變化)

本土小麥產量比去年增加百噸,但尚未列入統計年報

在一片黯淡中仍有好消息,農委會2013年起,推廣休耕地活化,種植小麥每公頃補貼2.4萬(2014年提高為4.5萬),初步收到成效,去年小麥產量比前一年增加100噸。

然而,小麥是農委會重點推廣作物,且領取奬勵金需申報數量,按理說,農糧署應掌握許多生產數據,但年報卻沒有小麥詳細的面積統計。

農糧署副署長黃美華表示,由於小麥規模還不夠大,尚未列入統計年報,去年掌握到的生產面積為5百多公頃,未來會研擬列入統計年報。

食安風暴,本土芝麻翻紅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一連串的食安風波,間接造福本土農產品。農委會統計室主任李秋嬿表示,受到去年5月毒澱粉風波影響,毒澱粉原料樹薯粉,進口量銳減1成多、約17萬公噸;10月的混油事件,影響消費者對大豆沙拉油的信心,大豆進口量減少20.8萬公噸;芝麻油則因此受惠,加上去年國際芝麻價格高漲,本土產的芝麻重獲青睞,自給率提高了2.4個百分點。

不過國內的油品仍大量依靠國外原料,芝麻雖有進步,但自給率仍只有5.3%;大豆更慘,雖然近幾年推動休耕地活化,加上國人對進口基因改造大豆抱持疑慮,去年大豆種植面積創下10年來新高的471公頃,無奈進口量太大,自給率和小麥一樣,低到年報直接四捨五入變成「零」。

另一項大宗民生物資「糖」,自給率則再創10年新低,僅有7.8%。

15
糧食供應進口比率係指供應國內消費之糧食中,由國外進口之比率,藉以觀察國內糧食對國際市場之依賴程度。資料來源:農委會糧食供需年報

學者籲農委會提白皮書,制定每年自給率目標

儘管去年硬質玉米,因進口玉米貨輪延遲進港,進口量較前一年減少3成5,但俗稱「黃小玉」的黃豆、小麥、玉米,自給率仍分別是淒慘的0%、0%、2%。對大豆和小麥的自給率目標,農糧署僅表示「越多越好」,沒有具體數字。

長期關心台灣雜糧的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肯定休耕地活化政策,讓本土黃小玉種植量增加,「有進步還是比沒有好,」但速度有點太慢,政府應找出推廣的癥結,例如大豆缺乏選別機,許多農民要一顆一顆用手挑,應補助相關機械。

他呼籲政府,若想在2020年達到40%的糧食自給率,要打好基礎,儘速提出政策白皮書,將目標作物的種植面積、每年成長速度,算出來給大家看,例如黃豆要達到多少自給率,每年應該種多少量。

此外,他也指出,黃豆和玉米主要進口作為飼料,農委會應正視畜牧業問題,改良甘薯當飼料,同時擺脫1960年代大規模飼養的思維,鼓勵農村恢復養豬副業,不僅可解決糧食自給率問題,排泄物還能當堆肥。

「很多人會把各個產業切割來看,單純用本益比衡量,當然覺得這樣做沒效率,但應該合起來看,家庭農業付出的社會成本,整體來看是低很多的。」郭華仁說。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