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做社運」到「做生意」如何獲利又兼顧初衷?│Tagwerk的有機倡議與實業

「What we buy, is a political decision 」這是德國「有機日活產銷合作社Tagwerk aktiv(以下簡稱Tagwerk)總經理米歇爾‧里特爾斯荷佛爾(Michael Rittershofer)先生,簡報的第一句話,開門見山地闡明了Tagwerk 對於消費的立場。就像在臺灣我們常說的,「消費可以改變世界」。

我們和里特爾斯荷佛爾先生約在Tagwerk的辦公室,辦公室位在多爾芬(Dorfen)車站附近,步行五分鐘可抵達,Tagwerk在此還兼營旅館,訪談結束,直接下榻,省去了諸多舟車勞頓,對於拎著大小行李的我而言,像是天上掉下來的幸運。

里特爾斯荷佛爾先生擁有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就是研究Tagwerk等有機事業的發展,因此後來一頭栽進Tagwerk的工作中。他非常慎重地為我做了一次簡報,在簡報中略窺Tagwerk的輪廓:一個工作內容龐雜且具規模的產銷組織。Tagwerk主要和半徑 50公里內的 100位農民合作,Tagwerk有自己的穀物加工廠,也有釀酒廠和麵包廠,提供各種農產品和加工品給消費者。

圖片來源/Tagwerk網站
圖片來源/Tagwerk網站

環保運動起家的有機產銷實業

就像許多有機生產行動源於環境抗爭,Tagwerk的成立也是一場環境保護行動下的產物。一九八○年代,德國政府要擴建慕尼黑機機場,原來規劃的擴建位置在東方,後來卻因為牴觸富人的利益而將位置改往北方,而北方也正是垃圾掩埋場的位置,以及地下水涵蓄之地。機場的擴建衝擊了環境,一群對此不滿的市民,為了保護受到破壞的環境,決定推展有機農業,後來發展為產銷團體,一九八四年成立正式組織,和農民契作,銷售他們的產品。

一開始只有四位農民,現在則有一百多名。在草創初期,一方面向消費者推行環境保護理念,另方面實際經銷有機產品,採用以地方性為主的產品以減少食物運送里程,地方性的產銷也有利於建立緊密的生產消費網絡。在Tagwerk發展期間,恰巧遭逢一九八六年蘇聯車諾比事件,放射性物質的影響一直持續到現在,這件事促使環境運動更蓬勃發展。

tagwerk是以保護土地的初衷起家
tagwerk是以保護土地的初衷起家(圖片來源/Tagwerk網站)

從地方產品開始擴張,提供跨區域產品

在德國,原來並沒有法令限制農民販售農產品,但後來開始有一些衛生方面的相關規定,對農民自產自銷產生一些限制,這些限制,為專門銷售農產品的單位創造了空間。Tagwerk初始以法人身分經銷地方農民的產品,到九○年代,各種有機產品才開始進入主流銷售管道。

一九八四年Tagwerk成立正式組織後,沒有自己的店面,常於週末機動前往各市集販售,也開發直接送貨服務,後來隨著時間,逐步擴張規模,成立自家的商店,目前已有九家店面,同時也開始提供產品給其他店家和通路。

版圖擴大,也讓組織開始面臨各種實業經營的問題,例如僅僅販售地方性的有機產品,營業規模不僅無法成長,還可能會萎縮,因為消費者會逐步轉向其他店面購買所需物品,因此Tagwerk開始嘗試進貨其他區域物品,進貨前,每一項物品都會經過詳細討論,例如,「為何冬季要販售番茄?」為了找出長遠經營的模式,做了許多嘗試,例如販售車、跑食品展、去農民市集設攤,或是設置資訊攤位,起初有很多「通路」,後來逐漸放棄。

貨源多樣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
貨源多樣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圖片來源/Tagwerk網站)

由小農品牌集合,到凸顯「共有品牌」Tagwerk

對農民而言,直接販售利潤最好,其次是小型零售,再來才是大型零售。一般小農農場產品種類多、規模小,大型通路商不喜歡和他們合作。農民必須拿到有機驗證,才能作為Tagwerk的合作對象。早期農民擁有自己的品牌,每個產品看起來都很不一樣。Tagwerk在二○○四年成立自己的品牌,藍底白字的標籤上註明製造地點;農民則有兩種品牌:自家販售和供給合作社。和農民討論後決定採取上方是農場形象、下方有Tagwerk字樣的標誌設計。

農民會定期運送農產品過來,如何維持農產品的品質穩定,成為一項挑戰。Tagwerk著重產品的新鮮,盡量做到當天採收,當天販售;本地有的,不會對外採購,例如不會從紐西蘭進口蘋果;若採購進口蔬果,由於無法鮮採鮮售,會遵循由近至遠的採購原則,減少跨國運輸距離,例如若義大利有的蔬果,就不會向西班牙購買。

圖片來源/tagwerk網站
圖片來源/tagwerk網站(圖片來源/Tagwerk網站)

有機事業的機會與挑戰

有機事業的發展,一方面擴大了消費者的需求,使有機的知識更為普及,Tagwerk因而擴大規模;另方面,也刺激更多資金的投入而使競爭白熱化,事業單位為了降低成本而壓低向農民採購的價格,讓農民失去長期投入的願景。

有機市場擴大,辨識度因而變低,Tagwerk並非最大的有機品牌,卻有機會成為有機的高級品牌。組織的擴增發展,過程複雜,最上面是合作社,底下則有不同的事業單位。Tagwerk最重要的產品是起司、肉類、香腸或乾貨(不需冷藏,如穀物)。

在產品來源方面,目前可以做到的是,半徑五十公里以內的地方性產品占五十%,但產品類別的占比差異很大,例如地方蔬菜水果占不到十%,肉類、麵包、雞蛋和蜂蜜都是一00%,香腸占八十%左右。合作社社員每年都會討論盈餘如何處理?是要繼續投資或用作他途?

慕尼黑郊區以有機方式飼養的雞農場(攝影/張正揚)
慕尼黑郊區以有機方式飼養的雞農場(攝影/張正揚)

Tagwerk想往哪裡發展?

二○一二年,巴伐利亞邦農業部積極推動有機農業發展,為了讓有機產品占有率提高一倍,甄選出十二種產銷經營模式,Tagwerk也入選其中。Tagwerk未來的推動計畫包括:(1)有機消費者教育;(2)學校合作;(3)單車旅行宣傳;(4)農場節慶宣傳;(5)政治投入。

九○年代某段時期,Tagwerk差一點破產,後來向農民借錢,才能重新站起,並逐漸償還債務、轉虧為盈。目前Tagwerk面臨最大的挑戰是有機市場的競爭,以營業量而言,Tagwerk只是一個很小的角色,卻要和資金雄厚的公司激烈競爭,但是Tagwerk為什麼願意堅持下去?

里特爾斯荷佛爾總經理說,「Tagwerk雖然只是一個小單位,但我們卻是巴伐利亞邦的有機先驅,我們希望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在地方上創造出一個有機典範,推動有機的全球化。」

訪談結束,和 Tagwerk 總經理里特爾斯荷佛爾先生合影(照片提供/張正揚)
訪談結束,和 Tagwerk 總經理里特爾斯荷佛爾先生合影(照片提供/張正揚)

(本文感謝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系主任王俊豪教授協助校正。)

原刊登於《綠主張》月刊,2017年9月,167期。
【備註】Tagwerk德語意為每日工作或日常工作,aktiv為積極活躍之意,名稱翻譯取其工作內涵。網站tagwerkcenter.net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