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除了果實之外,葉子也是寶!咖啡葉製茶近年受國際矚目,口感喝起來像紅茶,經證實含有芒果苷及綠原酸,具有抗氧化、預防糖尿病等機能,台灣高山有機咖啡葉經鑑定更含有40餘種多酚成分。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簡稱高雄場)投入研究,研發「高機能性咖啡葉茶」,目前已非專屬授權給農科生技廠商,擴展咖啡栽培的附加價值。
咖啡葉茶喝起來像紅茶,含「綠原酸」比例高過蔓越苺
高雄場副研究員李穎宏表示,咖啡葉茶喝起來口感像紅茶,有淡淡的茉莉花香,茶湯顏色為琥珀淺紅,至於茶葉裡成分則偏向咖啡,其中綠原酸比例甚至高過蔓越苺,可以有效抗發炎、降低體脂肪,另外也含有芒果苷、檞皮苷等機能性成分,可以預防糖尿病等。
李穎宏說明,早在200年前衣索匹亞及蘇丹就有咖啡葉茶飲,近年咖啡葉更獲得英國及法國學者的驗證,發現10數種成分,包括具有許多生理活性功能的芒果苷及綠原酸,高雄場利用液相層析質譜儀,更鑑定出高山有機咖啡葉共含有40餘種多酚成分。
老葉茶味較淡機能性低,嫩葉量少但成分含量高
阿里山咖啡農友方政倫表示,過去曾將咖啡葉拿來泡茶的經驗,不過都是實驗性質,口感喝起來跟紅茶很像。李穎宏說明,先前有將農民自製的咖啡葉茶樣品取來分析,發現除了保留芳香之外,多數植物化合物成分都已流失,高雄場從萎凋、發酵、揉捻、烘焙、乾燥等製程,找出對咖啡葉茶品質口感及成分影響,終於開發出含高綠原酸機能成分及口感佳的咖啡葉茶產品。
李穎宏進一步解釋,咖啡樹老葉製成的茶味道偏淡,機能性成分含量低,但茶葉量也較多;而嫩葉口感較好,成分含量也高,但量少,兩者可依市場需求調節。
高雄場:咖啡葉帶動多元運用,並非放棄咖啡豆市場
取咖啡葉製茶,是否將影響咖啡果實成長?李穎宏表示,咖啡農民為了咖啡豆生長會定期剪枝,而咖啡葉茶便是利用剪枝下來的咖啡葉製成,達成循環經濟效益。方政倫認為,現在咖啡葉子、果實、果皮都可以完整被利用,可以釀成醋或酵素,甚至連咖啡主幹也能用作文創商品,對整個咖啡經濟市場有很大的幫助。
李穎宏坦言,有聽到廠商傳言,若未來咖啡葉茶賣得好,將朝向咖啡葉茶發展,放棄咖啡豆市場,李穎宏表示,並不樂見這種情形,台灣咖啡市場約近700億元,保健產品市場更破千億元,咖啡葉茶的加工技術已在今年3月非專屬授權給農科生技廠商,期望拓展咖啡產業多元運用。
延伸閱讀:台灣,全球最幸福的咖啡產區
(本文為財團法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 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