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團結力量大!農會聯合青農找地找技術,連續五年人口正成長!

農業縣市人口流失嚴重,嘉義縣太保市卻異軍突起,104年戶政統計增加174人、去年更增加285人,太保市農會指出,「我們人口已經連續五年正成長!」農會推廣股技術指導員劉文吉語帶榮耀的說,這一切全要歸功於「返鄉青農」。嘉義縣政府民政處副處長黃本富指出,在高鐵特定區都市發展計劃、太保農會推廣有機農業、鼓勵青農返鄉多管齊下之下,「確實,青年們慢慢回太保了。」

圖左起太保青農陳育旗、郭士豪、楊景翔(攝影/賴郁薇)

返鄉青農不再單打獨鬥,農會推團結方案

「返鄉青農不再單打獨鬥!」太保市農會總幹事黃麗貞表示,「找不到土地就找農會!錢不夠找農會!沒技術也找農會!」吸引青農留在太保務農,農會則扮演協助整合角色,鼓勵青農團結,。

以太保市的有機米專區為例,劉文吉表示,只要有一戶要種有機米,就一定要跟鄰田農民談好一起種有機,「否則台灣個體戶種植有機稻米真的太難!兩、三公里外的鄰田污染隨隨便便就飄過來。」

但說服鄰田投入有機生產談何容易?「除了一直溝通,有機種植所需的有機資材也全由農會包辦。」黃麗貞、劉文吉不約而同表示,太保農會每年挹注300萬元,統一購買有機資材肥料、再直接送往農民田間,「如此一來,資材穩定,農民也比較不會誤買、誤用。」

「總之,我們的有機稻田一定要聚在一起!」劉再三強調,「聚在一起」是太保農會的堅持,不僅產量、品質穩定,「農民之間也會彼此監督,」鄰田那麼多雙眼睛在盯著,也沒人敢亂施用資材。

青農團結、集體生產究竟有何好處?其一,可以彼此聯絡感情;其二,可穩定質量;其三,農民還能彼此監督,「可以說是好處多多!」劉文吉一一指出。

太保有機米專區(攝影/賴郁薇)

農會媒合青農向老農承租土地,「牛步」也要前進

目前太保市有兩處有機米專區,分別為22公頃、25公頃,而青農從中扮演的角色為何?「青農就是一個契機。」劉表示,現太保農會努力媒合青農向無意繼續耕田的老農承租土地,「談好合作後,就把這塊田地納入有機米專區,」以此讓有機米專區面積得以慢慢擴張。

「雖然現在媒合的狀況不甚理想,」劉文吉坦言,頂多四、五十歲的壯年農民較有投入意願,擴張速度也以三、五年增加一公頃的「牛步」進行,「但還是只能慢慢媒合。」

太保農會指導員劉文吉(攝影/賴郁薇)

設施農業突破150公頃,突破上億產值

「除了有機農業之外,設施農業也是太保農會的推廣重點。」劉文吉表示,雖然稻米仍是太保大宗作物,「但近乎九成九的青農返鄉務農都是投入小果番茄、美濃瓜、網紋瓜等高經濟設施作物,」現當地多數設施農業都是由青年農民投入,溫網室設施面積已突破150公頃,替太保創下破千萬、甚至破億產值。

以小果番茄為例,每分地一季可採收600箱,每箱售價1,000~1,500元,優良品者甚至每箱售價上看2,000元;美濃瓜每分地一季採收200箱,每箱售價1,200~1,500元,「精緻農業的高收入吸引不少青年願意返鄉務農。」

青農陳隆(圖片提供/劉文吉)

青農line群組交流技術,幫找土地坐大市場

究竟年齡相仿、同樣投入設施農業的青農如何發揮「團結力量大」精神?點開成員人數92人、採訪期間始終響不停的「太保農會青農群組」,青農楊景翔、張育旗、王俊猛甚至劉文吉都笑道,「這裡面大概一半話唬爛聊美食、一半認真技術交流啦!」

除了交流農改場專家授課內容、田間操作手法之外,「像有颱風來的時候,也會在群組裡提醒風向改變、何時要開天窗。」陳育旗表示。

「技術不足」問題可透過Line群組、農改場專業課程補強;而青農返鄉面臨最大的難題「沒土地」也可透過青農相互牽成,「像我農場裡有一個徒弟,他家土地太低、會淹水,現在他在我這邊學,以後我就會幫他們找地。」張育旗表示,畢竟還是希望產業群聚,才能調整供貨、產期,進而坐大市場。

劉文吉指出,青農團結、集體生產,可以彼此聯絡感情、穩定生產質量;農民還能彼此監督,「可以說是好處多多!」

青農經常透過line群組以及其他方式交流技術與感情(攝影/賴郁薇)

設施面積增加,必須搶下外銷市場

然而,隨著溫網室設施面積不斷增加,遲早會面臨獲利的臨界值,目前雖有配合產期調節,「但等它面積變成300公頃時,效益還是會降低。」劉文吉指出,台灣市場就這麼大,若能提升技術,便有望搶下外銷市場,「但這硬仗要靠年輕農民扛起來。」

因此太保農會正配合防檢局進行「網紋瓜東方果實蠅檢疫」,如今已邁入第三年,待通過七年檢疫期,便可望銷往日本,而這也正是太保青農的團體戰。

「我們不是敵人,我們是競爭者。有競爭才有進步,我們是良性競爭!」務農資歷達五年的張育旗一語點出太保青農們的競合。

願意求新求變就是青農

張育旗進一步表示,「而青農團結當然不僅僅限於帳面上特指的『18歲~45歲』青農團結,」只要願意求新、求變、求好,就算是46歲的農民,當然也是攜手打天下的隊友,畢竟要追求的是「地方共好」。

當然,「地方共好」除了地方農會、農民所關心的「農業生產」之外,黃麗貞也點出自身所觀察到的另一個共好,「以前農村就一對老農民夫妻在吃飯,現在青農回來了,看到三代同堂一起吃飯、生活,多溫馨!」深感人口正成長所帶來的樂趣。

(左中)太保市農會總幹事黃麗貞(攝影/賴郁薇)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