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土也要挖資料!農創松結合工程師與青農,農委會公開API 黑客松開挖

面對農業缺工、氣候變遷等嚴峻挑戰,台灣積極推動智慧農業發展,農委會將在12月9日、10日舉辦「2017農業創新黑客松」,以「今日不挖土,我們挖資料」為口號,邀集工程師與青農,透過開放農業API資源,以數位科技找出農業議題的解決方案,翻轉台灣農業單打獨鬥的困境。昨(19)舉行前導座談會,說明API與農業關連,青農盧紀燁、陳幸延分享科技盤點西瓜、蒐集氣象資訊等經驗。

(左)阿龜微氣候天眼通團隊成員陳幸延(右)癮科技創辦人吳顯二(攝影/劉怡馨)

800多筆API公開資料 農產品交易、產地價格全揭露

農業創新黑客松計畫主持人何宏聞表示,農委會公開的800多筆資料中,真正有持續更新的有300多筆,經由進一步整理成35筆資料供參加者使用。公開的API資料包括流浪動物資訊、農會營運狀況、台灣牛飼養資訊、台灣豬肉、羊隻、家禽交易行情、有機農產品標示查驗資料、抽驗不合格的市售米資訊、台灣地區目前養蜂狀況、農產品交易行情、每月盛產農產品產地、台灣稻作收穫及產量、農產品產地價格、產銷履歷農糧產品檢驗成果等。

何宏聞表示,雖然農業有公開資訊,但沒人知道怎麼使用,希望在農創松比賽結合智慧跟經驗,讓這些經驗成果得以傳承,讓後面的人可以接續使用,「我們不希望這次辦完就結束,而是讓得獎團隊可以導入資源,延續後面使用。」此次創新範圍主要是GIS空間資訊度數據分析、智慧生產管理平台、智慧化機械作業輔具、農業產銷服務數位化。

吳顯二:開放API,損益資料就可整理農會賺錢或呆帳排行榜

到底什麼是API?癮科技創辦人吳顯二表示,API其實就是資料的規範,雲端上有許多資料,必須根據這些規範才能取得資料,所以API不是一種程式,而是各種規範。

吳顯二舉例,小米掃地機器人裡有5個語音包,每次啟動機器人時都會發出聲音,像是蠟筆小新的聲音等,但是因為傳統軟體限制,消費者就只能一直使用小米提供的5個語音包,但如果小米把語音包的API公開,其他工程師就可以將自己錄音的語音包上傳,消費者就能使用更多語音包。吳顯二表示,原本產品功能有一定限度,但是開放API後,大家就可以一起讓這個產品變更好,產生加乘效應。

回到農委會開放的各種API資料,到底可以做什麼樣的使用?吳顯二舉例,像是農會營運狀況API裡提供各種資料,可以利用本期損益資料去列出農會賺錢排行榜,也可以利用備抵呆帳金額列出呆帳排行,這些其實都只需要簡單的整理就可以得出資訊,其實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複雜。

不會寫程式也能使用API資料

吳顯二也舉有機農產品標示檢驗API資料為例,利用「抽檢日期」和「不合格」兩個參數就能夠跑出「樣品名稱」,從中得到有哪些有機產品不合規定,吳顯二表示,這麼複雜的資訊卻可以用很簡單的程式呈現,「不要看我在台上講的口沫橫飛,實際上我不會寫程式」,但不會寫程式並不代表你就無法投入智慧科技農業,在整理這些資料後你有很多想法、實際應用,可以跟工程師合作,這就是黑客松的精神,做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大影響,慢慢改造整個農業環境,跟農民有更好的接觸。

API開源資料庫工程師黃韋華也表示,不一定要會寫程式,簡單的excel也可以處理,農委會的API資料提供csv格式,只要下載匯進excel便可解決,像是大家搶種高麗菜造成價格波動的情形,其實透過農委會公開的農產品交易行情API去計算,就能夠分析每季行情波動。

API開源資料庫工程師黃韋華(攝影/劉怡馨)

資料更新頻率高才有價值 結合其他資訊更厲害

針對農委會開放的800多隻API資料,黃韋華表示,必須先從這些API資料中找到好用、能用的資料,而資料能用的關鍵就是更新頻率高,如果一年只更新一次就沒用了,而資料也要有價值,如果只是政府公報並沒有用處,強調「資料不應該是為開放而開放」。

黃韋華進一步說明,參賽者要先去思考要怎麼用這些資料?要用來做什麼?希望提供什麼資訊?而除了農委會開放的API資料,政府其他部門其實也有開放資料,加上資策會More API也提供許多資訊,像是熱門話題檢索等,參賽者可以將其組合起來變成很厲害的東西。

智慧科技青農,盧紀燁高空盤點西瓜、鳳梨

台灣近年有不少年輕人投入智慧科技農業,壽豐印象創辦人盧紀燁便利用高空影像加上AI人工智慧辨識系統,做農作物盤點。盧紀燁表示,農委會公開的資料都是已經發生在市場上,像是蔬果交易價格等次級資料,「但是我們希望在這個資料之前,我們就有實際數據,在田裡取得這些資料,才可以即時做應對」,像是藉由高空影像盤點早就知道這季高麗菜數量過多,那就可以先想應對方式。

盧紀燁表示,一開始是先盤點西瓜數量及品質,因為種植六甲地的西瓜非常多,人工清點很累,希望藉由空拍結合AI技術評估西瓜田狀況,包括數量、判斷好瓜壞瓜。

克服初期影像解析度不夠、漏標、錯標等問題,盧紀燁表示,現在六甲地不用一小時就能夠飛完,沒多久報表就會出來,技術成果到九成,在農業應用上已經足夠,於是開始轉往其他方向發展,像是高空影像盤點鴨子,把高空拍下的照片拼接後,利用人工智慧算出鴨隻數量,甚至相連的鴨子也能精準標示。

同時盧紀燁也進行對水稻長年倒伏問題盤點,很快就能蒐集到整個台灣當月的資料,「颱風來了水稻倒了,一個鄉鎮我一天就可以拍完。」盧紀燁也受邀到印尼公司協助盤點鳳梨,三萬公頃土地,花了一個禮拜寫程式、拍照片,建立電腦裡正確樣本。

壽豐印象創辦人盧紀燁(攝影/劉怡馨)

高空影像盤點技術申請專案失敗 只因「與溯源無關」

盧紀燁強調,應該要做一件你開心的事,而不是你很厲害的事,「我不是為了賺錢,或是展現我技術很好,這是我的興趣,把農業的問題找出來。」而最初高空影像盤點西瓜技術也是希望能夠幫助農業發展,盧紀燁表示,這樣的盤點AI工具不該落在單方的盤商或是農民,應該是要作為一種公正工具,「如果盤商知道你有多少西瓜,這會變得很恐怖,他一定會把價格喊到你流血」但如果單農民擁有,則會想要把價錢喊高,因此需要有個好的第三方作調節,所以最初才會申請農委會智慧農業4.0計畫,希望由政府作為第三方角色。

不過,盧紀燁表示,西瓜盤點技術去投智慧農業4.0農委會的專案沒過,理由是「本案與溯源無關」,同時也去投農委會的科專計劃一樣沒過,因為「自體研發技術不足」,回到這件事來看,政府現在沒有一個積極工具,那就透過我們先揭露,讓市場資訊受衝擊,自然就會找到工具,「本來希望用政府計畫cover,但現在就只能用自己商業化模式。」

微型氣象站達成適地適種、節省人力

另外,阿龜微氣候天眼通團隊成員陳幸延則表示,大家都說要做智慧農業,但智慧基本在哪裡?其實就是了解農耕裡的科學,修復再生性耕作。陳幸延與其團隊創立open hack farm平台,針對不同作物需要的環境因素,把台灣各地累積的農地資訊彙整後,做出讓農民能夠看懂的報表,之後再進一步建立即時回饋系統,最主要目的其實是希望適地適種,透過氣候溫濕度、土壤濕度,觀察土壤,找出該農地最適宜種植的作物。

陳幸延表示,透過在農地架立微型氣象站,測量水位、水溫、土壤溫濕度、空氣溫濕度等,建立起資訊資料庫,農民可以依據得到的資訊節省不必要的人力浪費,像是以前農民常常去巡水,去一次來回都要兩個小時,但往往到那後才發現沒有異常狀況,這數據統整後便能夠節省人力,而且這項測量器材的成本大約3千元,但日本相似產品卻高達2萬元。目前主要是在花蓮、台東、南部等農民集中區收集資料,平台仍在基礎建設階段。

阿龜微氣候天眼通團隊成員陳幸延(攝影/劉怡馨)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