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免彎腰!水稻也可以直播,免育苗插秧,稻米更好吃還節水15%

台灣引進日本直播技術及機械,不同於傳統育苗、插秧耗費大量人力成本,直播機械一人操作,直接將稻種播於田間,品質及產量跟傳統插秧方式不相上下。實際以桃園3號米做試驗,甚至味道更香、口感更Q彈。此外,由於直播必須先整地,每次更可省下10-15%用水量。

農糧署北區分署分署長蘇宗振現場操作直播機管理(攝影/劉怡馨)

引進日本直播技術,對抗氣候變遷

農糧署北區分署輔導桃園市農業機械耕作服務協會,11日舉辦「水稻直播觀摩會」。農糧署北區分署分署長蘇宗振會上表示,傳統育苗階段需要耗費大量勞力,但農村普遍面臨缺工,因此藉由引進直播機及直播技術,可以節省育苗階段耗費的時間及人力成本。

台灣稻作協會、桃園市專業農民代耕協會理事長陳燕卿率先從日本引進直播機,對他來說真正的吸引力,其實是對抗氣候變遷。他表示,傳統至少提早一個月育苗,但一遇到氣候異常或是特殊狀況,等於打掉重練。此時這台直播機就能發揮作用,稻種一播下去,四、五天就會開始發芽,少掉育苗階段,且隨時可補齊受損的稻作。

台灣稻作協會、桃園市專業農民代耕協會理事長陳燕卿(攝影/劉怡馨)

直播收成的稻米更Q彈

陳說明,直播機操作簡單又能節省人力,過去兩個工人一天插秧三甲半的田地,現在一個工人開一台機器就能辦到,甚至速度更快。目前試驗結果直播比起移植式插秧,收成的稻米口感上較Q彈,符合台灣民眾喜歡的口感。

現在還在初期試驗階段,等未來技術及市場成熟,就會預先準備稻種,以代耕模式運作,「農民只要四、五天前先跟我說,就能到田區播種,不必像過去要等育苗一個月。」這台機器日本售價台幣一百萬元,未來若農民想購買,農糧署有在規劃補助。

農試所:防鳥還可以滅菌

從日本引進的直播技術,主要是將經過消毒及浸種的稻種,以鐵粉及石膏包覆,形成堅硬外層,降低鳥類取食。農試所作物組研究員賴明信進一步說明,鐵粉氧化後顏色跟土壤相似,鳥類看不清楚就不會取食。且種子比重增加,田區灌水後,稻種會更加穩定不浮苗,「更重要的是,鐵粉氧化發熱可以有滅菌功能。」

至於是否有重金屬疑慮,賴表示,鐵粉在日本早已商品化生產,都有經過檢驗。日本鐵粉是專門製造給農業使用,並不會有重金屬殘留疑慮,就像土壤裡本來就有微量鐵元素一樣。另外,目前使用比例是四公斤稻穀耗掉兩公斤鐵粉,使用量並不多。只是擔心農民貪便宜,自己在台灣買鐵粉製作,台灣鐵粉很多是廢料,就會有疑慮。

以鐵粉、石膏包覆的稻種(攝影/劉怡馨)

直播水稻須先整地 可節省15%用水

賴明信指出,鐵粉石膏包覆稻種,需要一定技術及機器,農民雖然可以自己製作,但另外再去買設備划不來。目前農民若要使用鐵粉,仍必須從日本進口,「雖然進口鐵粉較貴,但技術引進本就需要時間醞釀,不可能推很快。」等到未來達到一定需求,也可能會有業者願意設立公司專門處理鐵粉。

在雜草防治上,賴解釋,直播式整地時,就會先使用除草劑,播種完後淹水,等到冒芽一至兩公分,再把水放掉,施用第二次除草劑。直播式,等於稻作跟雜草一起成長,不像秧苗插下去有一定高度,具有競爭力,受雜草威脅較小。因此,若有機稻農想採取水稻直播,賴直說,「比較不建議。」在人工除草上需要耗費更多心力。

不過,直播水稻有其好處,能夠節省灌溉用水。賴明信解釋,因為秧苗插秧方式,地不平無所謂;但要直播就必須把地整平,在後續生育過程灌水時,用水量就會有差異。假設田區要淹水三公分,插秧式的田地高低不平,要達到三公分高度必須耗費較多水資源;但直播式必須整地,田區高度一致,達到三公分所耗費的水資源相對較少。「不要小看這個差距,單次的用水量,插秧式多耗費的水資源達10-15%。」

農試所作物組研究員賴明信(攝影/劉怡馨)

目前試驗結果,插秧式與直播式,收成的稻米在外觀、品質上沒差異,不過以桃園3號米試驗,直播式的香味就香很多。賴也指出,有些品種不適用直播,發芽率較低,目前測試的桃園3號、台南13號、台中192號都反應良好。不過,栽種量最多的台南11號就無法使用該技術,農試所也陸續試驗其他稻米品種。

「直播技術並非要取代傳統育苗,那是不可能的事。」賴明信強調,育苗移植插秧是最穩定的生產模式,引進直播技術是多一個選擇,因應不同需求。傳統育苗插秧已經有其穩定節奏,但農民為因應氣候變遷,必須跟著有所調整,使用直播技術,不需要跟育苗場配合,直接在田區因應氣候變遷調整。

「不然你還要去說服育苗場,在其他時間供貨,量太少又不行。」而且鐵粉包覆的稻種,可存放三到六個月,農民自己在田間調產期很容易。

農民:還有許多問題要克服

新竹稻農、大地菱農業機械公司張耀中則表示,水稻直播仍有許多問題,受雜草威脅較高,農民必須以經驗判別,淹水到哪個程度,能夠抑制雜草又不易使種子浮起來。

另外,以鐵粉覆蓋種子,雖然降低鳥類取食、種子不浮,「但進口鐵粉成本,就快要跟育苗插秧一樣了。」不過,張也說,主要也還是因為國內還沒有一定規模,未來大規模生產後,成本確實還可再下降。

各地農民對該套技術有不同反應,農糧署也將在全台各地舉辦示範觀摩會,包括雲林、台中、台南、花蓮等。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