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林務局國土生態綠網-將水田打造為侯鳥棲地

一年一期的宜蘭水稻,在盛夏豐收後,這些以水覆蓋、預備休養數個月的水田,若從候鳥自天空俯瞰的視角,其實就是一塊塊藏有豐盛食物的濕地,每年吸引了大批候鳥前來。

來自北方的候鳥於秋冬季節造訪了蘭陽溪口,而當東北季風特別強烈時,位於溪畔新南地區的休耕水田,就成了候鳥的延伸棲地。新南作為宜蘭少數連續且完整的田區,為了保育眾多水鳥,由林哲安帶領的田董米團隊,不僅在一期稻作期間,與在地老農以友善農耕的方式契作,今年更配合林務局「國土生態綠網計畫」,於二期休耕期間,合作營造理想的水鳥棲地。

由於水鳥之中,有的像高蹺鴴,擁有名模等級的纖細長腿;有的則像小環頸鴴,腿長僅有人類食指的長度,為了讓名模與矮冬瓜都能盡情覓食,田董米嘗試以水位控制,營造深水、淺水、泥灘等不同高度的棲地,讓高矮族群各有所居。

此外,十分依賴視覺判斷的鳥類,當從天空俯瞰大地,那些水田或溪床臨側長有草叢的棲地,比起空空如也的地方,更能獲得鳥類的青睞!這是由於鳥類多半膽小怯生,覓食之際若遇上任何風吹草動,一旁的灌叢就提供了最佳隱密點。有鑑於此,團隊嘗試將原先只有45公分寬的田埂,於休耕季拓寬為一公尺,於其上栽植野薑花、白鶴靈芝等作物,不僅農人能採收泡茶利用為經濟作物,還提供鳥類滿滿的安全感。

同時,田董米特別將再生稻保留,提供麻雀與文鳥更充足的食源;並分撒米糠造粒於水田中,讓原先以肉食為主的鷸鴴科,在既有的福壽螺與無脊椎動物之外,能有更豐盛多樣的選擇,目前曾觀察到鷸鴴科鳥類有銜起米糠的行為,未來將在羅東林管處的支持下持續紀錄與研究。

羅東林管處篩選轄內17處優先關注區,其中,除了宜蘭壯圍的新南田區,尚有石門阿里磅地區與台北赤蛙的保育,以及銜接陽明山國家公園的三芝三板橋所保育的唐水蛇等案例,透過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串連森、川、里、海等國土地景元素,期許能在中央山脈保育軸外建構一條安全且通行無阻的生態廊道,以保全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羅東林管處新南田董米合作,舉辦「里山出任務—跟著農夫護鳥趣」活動,讓民眾認識國土生態綠網的概念,並體驗於田埂栽種野薑花。
田埂上的野薑花叢,成為水鳥避敵時的隱身之處。
粉末狀的米糠若直接撒入水田容易浮起,需特別造粒加工。
民眾下田體驗撒米糠。
每逢秋冬,蘭陽溪畔聚集了許多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