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跟老天賭輸贏,買農業保險卡實在!四年理賠金額達8千萬,將立專法保障

極端氣候趨勢,天氣越來越難預測,看天吃飯的農民有苦難言。農委會農業金融局副局長李聰勇估算,平均每年災損金額123億元,但農委會發的現金救助僅31億元,等於農民得自行負擔災金額75%,因此推動農業保險勢在必行。

2015年農委會推出第一張保單,該年投保件數89件,至今累積總投保件數已達1萬7112件;總投保面積也從51公頃增加至2萬8268公頃,過去四年理賠件數850件,金額已達8252萬。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現在僅是試辦,未來朝向立專法前進,已經送至行政院條文審查,希望送進立法院下一會期。」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攝影/劉怡馨)

農業保險件數四年上升至1萬7千件,政府提供1/3保費

農委會今(22)日舉辦「推動農業保險成果發表記者會」,李聰勇會上表示,受到極端氣候影響,農業災害頻率跟強度都會增加,農民受損將越來越嚴重。若是透過農業保險,農委會提供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保費補助,農委會投出的每一塊錢,可以發揮更大效益。

2015年農委會推出第一張高接梨保單,至今已有11張保單,涵蓋範圍包括梨、芒果、水稻、釋迦、木瓜、蓮霧、農業設施、養殖水產、石斑魚、虱目魚、家禽禽流感等試辦品項。目前也陸續開發新保單,像是文旦、鳳梨都在考慮範圍內。

而李聰勇更進一步指出,從2015年投保件數89件,至今累積總投保件數已達1萬7112件;總投保面積也從51公頃增加至2萬8268公頃。「顯示投保趨勢往上升,農民逐漸有投保觀念跟需求。」他強調,只要農民投保,遇到颱風、豪雨、低溫災害,農業保險可直接給農民理賠,「過去四年理賠件數850件,金額達8252萬,這就是對農民最大的好處。」

高接梨農友:投保四年,已連續三年收到災害理賠

2015年農委會推出第一張高接梨保單,台中東勢高接梨農劉霖傳為第一張投保人,並且持續投保至今年。劉霖傳每年種植面積不固定,大約三至五甲,去年投保十多萬,面積約三甲多,不過中央補助保費三分之一、地方政府再補助三分之一,相當於農民自付保費約四、五萬。

對於農業保險實際給付金額,是否能支撐農民損失,劉霖傳認為,「一定不夠支付所有損失,但多多少少補一點。」他舉例,自己保寒害險,前年霸王寒流保險給付金額為十多萬,但實際損失最少三十萬。

不過,他指出,因為氣候變遷,投保第四年,已經三年都有收到災害理賠,等於每年都會碰到寒害,至少農業保險有一定理賠金額。「坦白說,理賠一次金額,夠我投保七次,這樣就划得來。如果要說投資報酬率高不高,那是多想的。」

養殖漁民:儘管沒災損,但降雨量達標就能理賠

主要養殖龍虎斑的屏東枋寮養殖戶陳建翰則表示,養殖保險分為降雨型跟溫度型,只要雨量過多或溫度過低達標就有理賠。2017年農委會推出第一張漁業保險,自己就參與投保。「本來預期理賠標準等於是天花板,不太可能達到,結果因為極端氣候,連續兩年都有獲得理賠。」

陳建翰進一步指出,自己投保面積約三分地,投保金額約59萬多,中央補助三分之一、地方政府補助三分之一、業者支付三分之一,相當於自己支出約20萬。但去年八二三水災,降雨量達標,理賠金額達兩百多萬。

再者,2017年連續兩個颱風侵襲,屏東佳冬、枋寮受損嚴重,降雨量達標,全部理賠,當年度理賠金額六百萬,「但其實我們沒有受到災損,只是因為降雨量達標。」陳解釋,降雨型保險不是用實際災害狀況做理賠,因為水產養殖物在水面下,難以觀察實際災損情形,因此按照降雨量標準理賠。

陳建翰表示,過去僅能依靠天然災害救助,農業保險實際幫助農民很多,且對產業升級有幫助。「台灣市場小,必須走出國際,但沒規模化很難走出去,要規模化就必須面臨風險值增加,發展有限。現在農業保險剛好是補足這塊,將風險轉嫁給保險業者。」面對極端氣候趨勢,農業保險勢在必行,這兩年投保經驗,也讓陳認為,漁民未來要更積極參與保險,以避免損失。

實際投保農民分享(攝影/劉怡馨)

農委會:農業保險立專法,拚送進立院下一會期

陳吉仲進一步表示,去年天氣平穩作物豐收,導致價格下跌,農民收入減少;但像2016年天氣不好,災害損失將近400億,農委會只撥出98億元補助。「天氣好或不好,對農民都不好,農委會是要研擬一套保障農民收入的制度,以農業保險來說,農委會投出去的一塊錢,至少能達到三、四塊效果。」

李聰勇說明,農委會也將持續開發新保單以符合農民實際需求,並且進一步調查讓保費更合理化。再者,也會加強科技勘災,可加速理賠效率,也降低理賠爭議。「農業保險讓農民不再看天吃飯,擴大試辦累積經驗,會積極推動農業保險法立法。」

陳吉仲強調,必須建立農民福利制度,四大保險是重要基礎,包括農民健康保險、農民職業災害保險、農業保險、農民退休制度。其中農業保險,可以避免農民看天吃飯,「現在僅是試辦,未來朝向立專法前進,已經送至行政院條文審查,希望送進立法院下一會期。」

陳吉仲:高麗菜生產登記,也是保險精神

面對去年高麗菜價格崩盤,陳吉仲則表示,目前農委會研擬高麗菜生產登記制度,「某種程度就是保險,只要農民登記就會確保其一定收入。」

除此之外,第一步是先落實產銷資訊預警系統,過去種苗預警是在農民預計要種植時,「現在是往前推一個月,農民跟種苗業者下訂單時,我們就已經掌握資訊,讓資訊提早一個月給農民知道。」再者,會透過加工、出口外銷,解決國內盛產情形;再不行,至少會以每公斤六元,在產地跟農民購買高麗菜,確保其收入。

未來不只針對高麗菜,甚至香蕉也會陸續研擬,陳吉仲強調,不讓外在氣候影響農民收入,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農委會全力以赴,確保農民收入穩定。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