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最新發展,請延伸閱讀:農委會二度召開記者會,坦承馬立克疫苗出包影響50萬蛋雞,蛋農:缺蛋因素如骨牌,馬立克事件是開端)
全台「蛋荒」湧現、養雞場更鬧嚴重「雞荒」!今(108)年初雞蛋產地價來到每台斤36.5元,創20年來新高。農委會將缺蛋歸因去年823豪雨水淹雞場,隨後開放進口雞蛋平穩蛋價,但《上下游》記者循線調查,發現供需失衡的源頭,實際是台灣史上首次「蛋雞種雞場」出大包!
106年下半年發生罕見的種雞疫苗接種失敗,導致107年初超過200萬隻「海蘭」品種蛋雞感染馬立克病毒死亡,半年後,823豪雨水淹南台灣,60萬蛋雞命喪水劫,再度重創國內蛋雞供應鏈,造成飼養斷層,多數雞場中雞補不齊、只能依賴場內「老母雞」撐場,也讓雞蛋的缺口越來越大。
種雞場出問題,嚴重影響下游產蛋雞數量不足,面對重大危機,農委會卻對疫情全無掌握。農委會防檢局局長馮海東表示,並未接獲蛋雞場通報有感染馬立克病之案例,是否有疫苗失效需展開調查。產蛋現場實情如何?《上下游》記者走訪雞場,帶您一探究竟。
新聞背景:台灣的蛋雞產業可分成三個供應鏈:前端為「種雞場」,主要從國外引進各式種雞後代,負責配種和繁殖,孵化成雛雞,蛋小雞交給「代養場」,飼養70-75天成「中雞」後,再賣給末端的「蛋雞場」,經過三個月養成可以下蛋的成熟母雞(即「開產雞」),而一歲以上的產蛋雞之產蛋率則會逐步下降。簡單來說,一隻蛋雞從孵化到開始產蛋,需要5-6個月。上中下游三者環環相扣、相互分工,照顧著全台4千多萬隻蛋雞生計,每年可供應73億顆雞蛋,其中又以彰化、屏東為蛋雞兩大本營。
海蘭蛋雞大量暴斃,內臟發現「小白點」腫瘤
對國內蛋雞產業而言,106年可說是災難之年。從農藥芬普尼污染雞蛋、雞蛋驗出戴奧辛等一連串食安風波,市場買氣低迷、蛋價直直落,產地價格跌到一台斤20元出頭,遠低於成本價25元/台斤,「每天做白工、燒錢渡日子」是蛋農普遍心聲,原期待食安風暴後蛋價回穩,卻未料到,更大一波蛋雞災難即將發生。
隔年的春節剛過,國內蛋雞場不約而同發生雞群暴斃事件,死亡的都是飼養「海蘭」品種的蛋雞場,「剛剛才巡完雞場、一切正常,半小時再進去,怎麼變成死一堆?都是突發暴斃的。」蛋農描述,籠裡母雞不斷抽搐,腳軟、前後劈腿、站也站不起來,解剖後在內臟中更發現腫瘤,經獸醫師診斷為感染馬立克病毒(Marek’s Disease; MD)而死。
107年2月起,雞隻病情越演越烈,各地發生大量雞隻暴斃的養雞場相互討論,往上追溯死因,才知道原來這一批海蘭蛋雞統統「出包」了。
疫苗接種失敗,導致全台數百萬隻蛋雞死亡
「海蘭」(Hy-Line)是台灣蛋雞產業最大宗的飼養品種、約佔了五成,其次為漢德克(HENDRIX)和羅曼(LOHMANN),主要是海蘭品種的雞蛋較小顆,比較符合市場需求。而由於「海蘭」雞種容易在1-5個月齡時感染馬立克病毒,罹病死亡率高達40%,因此蛋種雞場會在雛雞孵化後48小時內施打疫苗。
然而106年10月到107年1月期間所孵化的這400多萬隻海蘭小雞傳出疫苗接種失敗,感染到病毒的雛雞和中雞,尚在潛伏階段、外觀看不出異狀,直到開始產蛋時才陸續發病,產業內部估計,最終恐造成全台數百萬隻蛋雞死亡。
蛋農痛心:「沒人敢估計死幾隻雞」
掌管雞隻來源、向來在飼養管理上被要求加倍嚴格的種雞場,竟首次大規模出包,「以前從沒發生過,真的是第一次有狀況,也不確定是疫苗本身問題,還是施打方式錯誤,導致160萬雞都死了誒!我的養雞場七成、超過一萬隻的蛋雞就這樣沒了,損失少說300到500萬。」
高雄A蛋農(化名)痛心表示,那段日子真的很難熬,只能日日看著雞隻陸續死掉,每日徒手收拾200隻雞屍,死亡潮持續半年,「真的很自責,不明白雞隻為什麼一直無故死亡,難不成是自己不適合養雞?大家只能一直討論解方,但沒人敢估計到底要死多少隻雞⋯⋯。」飼料繼續投下去,卻不見母雞健康下蛋,所有人力和開銷成本付諸流水、負債壓力越來越大。
疫苗為何接種失敗?誰該負責?蛋農難求償
然而疫苗究竟為何接種失敗?蛋農後續如何求償?此次銷售「海蘭」蛋雞的蛋雞種雞場「菁山牧場」對此澄清,前年疫苗失效為疫苗本身的問題,並非操作有誤,事後已和疫苗供應商進行協調,強調後續出產的雛雞不會再有感染馬立克病毒的疑慮,但拒絕提供疫苗商聯絡方式。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蛋雞組組長黃榮珍則回應,海蘭雛雞雖然容易感染馬立克病毒,但只要有確實接種疫苗就沒問題,且該疫苗開發很久了、使用十分順利,這回疫情「真的是國內蛋種雞場第一次出狀況,照理說種雞場的管理會比一般嚴格很多!」況且疫苗進口時都需經過檢驗、進行安全試驗,若只是部分保存不當或操作失誤,應該不會發生如此大規模的雞群暴斃,「我們估計至少有2、300萬隻雛雞死亡,算是非常嚴重。」
他也指出疫苗商已坦承疫苗本身有問題,承諾以「一隻雛雞40元價格」的方式賠償中雞場和蛋雞場。(種雞場出售「海蘭」蛋小雞價格約40元/隻,中雞場再以120元/隻賣給蛋雞場。)
不過蛋農紛紛反映,並非每名受害者都拿得到賠償,許多人求助無門、負債累累的案例大有人在。受牽連的中雞場只能回頭找種雞場負責,而損失最多的下游蛋雞場,「幸運者」能以一隻「海蘭雞屍」換得120元補償金,但也有蛋農一毛錢都沒領到。A蛋農雖然拿回購買中雞、一隻120元的成本價,但他直言,後續照顧所開銷的飼料費、人工支出、以及蛋雞暴斃後造成的「產蛋空窗期」,對蛋農都是龐大的成本連累,未來若再度飼養海蘭蛋雞,也會怕怕的、擔心「再次中鏢」。
淹水重創雞苗供應 靠著「老母雞」苦撐下蛋
「馬立克」災情延燒半年、直到八月才稍得喘息,不巧又遇上豪雨劫。去年823熱帶性低氣壓重創南台灣畜牧產業,接連數天豪雨灌進畜牧場,養雞場也受到波及。不少雞隻被淹死,彰化B蛋農就指出,南部的中雞場紛紛傳出災情,尚未長大的雛雞命喪洪水,估計造成30-60萬隻蛋雞淹死。雖然水淹過後的蛋雞場立刻投入雞隻復育工作,但要恢復正常產蛋效率至少也要半年以上。
一隻蛋雞約從28週開始下蛋,28-80週是產蛋高峰期、高達九成,通常在農曆年節期間,蛋農會視情況加入「新生力軍」、以淘汰產蛋效率過低的母雞,但是疫苗失效和雞寮進水雙雙重創蛋雞供應鏈,造成飼養斷層,中雞補不齊、只能依賴場內「老母雞」撐場。
B蛋農描述,當前「淘舊換新」很吃力,畢竟老母雞產蛋率不及年輕力盛的蛋雞、僅六到七成,「但是現在也沒其他選擇,加上蛋價很高、我們不敢淘汰老雞,只能讓牠們盡量下蛋,但還是無法應付市場需求。」產蛋量大減,市場蛋缺口越來越明顯。
雞蛋缺,雞苗更缺!
A蛋農也透露,目前中雞場的訂單已經排到明年了,去年一整年災情重創「雞苗」供應,要等待前端的雛雞孵化、中雞長成,直到能「上陣」產蛋還要一段時間。眼看每年用蛋需求最高的清明節再一個多月就要到來,各地蛋雞場都在鬧「雞荒」,「去年底訂的單,(中雞場)預計半年後才能幫我出貨,(中雞場)都是先給一些比較熟識的養雞場、熟識的貨先出啦,有的人就是買不到、要乖乖排隊。」看來「搶雞」也要靠交情,有本事才能插隊、搶得先「雞」。
疫情爆發、氣候異常、地下疫苗出問題?
冬季為禽流感的好發季節,不過,內行人都知道,其實從蛋價高低就能看出疫情端倪。「如果蛋價很低,就代表大家都養得好、沒什麼狀況,相反的,有疫情爆發時,蛋價就會開始上升,這是供需問題。」來自屏東的C蛋農觀察,去年國內疫情爆發的頻繁率以及雞隻死亡率都比往年還高,而且爆發的時間點也有提早趨勢。
過去30-40週齡是雞隻最容易感染禽流感的時間點,今年明顯早一步發生,「以前(雞隻)發病時,可能過幾天就會康復,但是現在連強壯的雞都擋不住、是全體一直感染下去。」雞農推測禽流感顯然已經在地化,同時也認為疫情趨急可能跟少數養雞場施打地下疫苗有關,都讓防疫出現更大破口。
C蛋農坦言,去年場內也爆發疫情,死了近半數蛋雞,平均一天要清理2千隻斃死雞,嚴重衝擊自家雞蛋供給。但他強調,消費者對「毒蛋」普遍有著錯誤認知,看到養雞場爆發禽流感疫情後,則數日不敢食用雞蛋,蛋農擔心輿論衝擊市場買氣,對於雞隻死亡消息多半噤聲不敢言,「事實上罹患禽流感或生命的雞根本不會下蛋了!」希望消費者不用過度恐慌。
此外,蛋農們也不排除過熱、溫差大等氣候因素是影響去年產蛋效率的原因之一。蛋農解釋,蛋雞不怕冷、只怕熱,超過攝氏34度,雞群就會受不了,下的雞蛋比較小顆、形同「格外蛋」,或是直接停止產蛋,要控制雞寮室溫在28度以下,才不會削弱產蛋量能,而24度則是蛋雞最喜愛的溫度。
農委會:未接獲蛋雞場通報馬立克病之案例
面對國內雞蛋短缺,農委會畜牧處家禽生產科科長李宜謙指出,去年八月淹大水損失至少60萬隻蛋雞,是缺蛋的主因,加上氣候變化影響產蛋率,以及年節期間用蛋需求大增,才讓今年「蛋荒」格外嚴重,並非受到疫情影響。
防檢局局長馮海東也表示,並未接獲蛋雞場通報有感染馬立克病之案例,若要進一步了解是否有疫苗失效的問題,還要重啟調查、訪談相關業者,也強調針對高病原性禽流感或其他雞隻傳染病,各地防疫機關都有在進行疫情的監控。
不過據記者了解,今(21)日一早,農委會畜牧處處長謝耀清與中央畜產會南下嘉義召開「雞蛋產銷資訊座談會」,想了解目前雞蛋產量以及討論後續產銷調節情形,而在排定的報告事項中,第一條就寫明:「查前(106)年11月種雞場馬立克疫苗失效問題及去(107)年823水災等事件造成蛋雞損失…」顯然官方早已耳聞種雞場出包狀況。(文未完,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