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軍蟲全台肆虐,根據農委會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統計,截至昨(14)日為止,全台秋行軍蟲的幼蟲通報,經過分子及型態鑑定,出現共39例,全台除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尚未發現案例外,幾乎全部受害,而外島馬祖及澎湖也誘捕到秋行軍蟲成蟲。
農委會農試所專家根據與日本專家建立模型推估,這波秋行軍蟲隨著氣流,恐已危害日本沖繩,而順著風向及氣流,日本的九州地區,恐也無法避免受災,日本方面也如臨大敵高度警戒。而因為七月就是颱風季節,日、韓恐都將面對秋行軍蟲乘風而來的威脅。
順著西南氣流,秋行軍蟲順著氣流飛過臺灣海峽
究竟秋行軍蟲是從何而來?如何在短時間內全台蔓延?由南到北呈現天女散花狀的分布?農委會及防檢局推估,是因最近天氣變化,華南一帶的西南氣流影響,秋行軍蟲也順著氣流,飛過台灣海峽而來。
根據國際糧農組織(FAO)的資料,秋行軍蟲的飛行能力十分驚人,一夜可以飛上一百公里,乘著氣流甚至可以到達250公里,這也是為何中國華南地區在短時間內,遭秋行軍蟲肆虐十八省的原因。
秋行軍蟲約5月中由廣東飛來台灣,如天女散花覆蓋島嶼
事實上,農委會農試所一直與日本的植物防疫單位合作,透過氣象資料及植物病蟲害長期監控,特別是中國的華中及華南地區,尤其是廣東及福建省的植物病蟲害,經由氣流越過海峽到達台灣及日本沖繩及日本四島。
根據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農業・食品産業技術總合研究機構」(NARO)所提供,結合中國華南當地的秋行軍蟲分布狀況及氣象和氣流的模擬資料,台灣在6月8日苗栗飛牛牧場發現首例秋行軍蟲幼蟲的齡期天數推估,首波秋行軍蟲來台,最有可能飛行到台灣的時間分別是5月19及22日,由中國的廣東飛來,在台灣散布落地時間則為20日及23日。


未來一週為除蟲關鍵
由日本專家提供的模擬資料顯示,可能是第一波來台的秋行軍蟲,依方向及密度可以看出,是由台灣本島的西北方向往東南方向移動,幾乎橫掃全台,對照這兩日全台各地,幾乎都同時間通報秋行軍蟲出現案例十分符合,而中國華南地區的秋行軍蟲,玉米和水稻兩種品系皆有,台灣目前捕獲的秋行軍蟲也是同時具有這兩種品系。
而根據秋行軍蟲生活史,第一代的秋行軍蟲,自移入產卵孵化變成幼蟲後,約要經過14至17.7天的六齡幼蟲期,台灣尚未發現成蟲,目前發現的都是3至4齡的幼蟲,所以把握黃金防疫關鍵期,推估至21日前還是幼蟲未羽化成蛾,農委會也特別頒布找蟲獎勵,希望在未來一周,透過民眾通報,在第一時間將其殲滅剷除。
台日聯手,監測中國飛來植物病蟲害
飛蛾撲台其來有自,在中國華南地區的秋行軍蟲等植物病蟲害,透過西南氣流而來,降生在台灣的農作物上已非首例,農試所也長期透過和日本植物防疫單位的研究,建立了氣象和蟲災遷徙的模型,台灣的二期水稻長期發現,透過西南氣流有中國華南地區的「褐飛蝨」及「白背飛蝨」飛來。
農試所研究人員表示,「褐飛蝨」及「白背飛蝨」也是透過西南氣流帶至日本,農試所也曾透過高空攔截網捕獲過「褐飛蝨」,依據日本方面提供,「白背飛蝨」的每日即時監控圖也可以發現,華南地區的「白背飛蝨」目前幾乎每日都順著氣流來到台灣,甚至轉往沖繩及日本四島,所以此次秋行軍蟲危機,台灣成為先期遭害灘頭堡,日本除了嚴加監控,同時做好了秋行軍蟲萬一入侵日本的準備。

《上下游》委託氣象達人分析,氣象圖看真相
秋行軍蟲是否真的乘風而來?台灣實際的氣象資料結果如何佐證?《上下游》委託氣象達人彭啟明製圖分析,最近一個月以來,確實每週都有一波強勁且溫暖潮濕的西南氣流,從中國大陸的華南吹向台灣,彭啟明也表示,先前在研究蒙古沙塵暴吹來台灣時,就有發現夾帶細菌等「生物源」來台。
彭啟明也就5月20日前後幾天的氣象資料進一步解釋,當時確實是有兩三波強烈西南氣流,從廣東福建發展的雲系接近台灣,一路東移南壓掠過台灣上空,鋒面雲系隨東北風南下,除帶來溫暖潮濕的水氣,甚至全台各地都降下暴雨。
我們也可以由5月15日至5月31日及5月15日至昨日(6月14日)兩個時段區間,透過日本向日葵八號衛星,所匯集成的衛星天氣雲圖發現,其中白色及藍色的雲雨帶走勢變化,確實這個月來強勁的西南氣流一波波從中國華南地區而來,帶來的不僅是強降雨,也可能助勢讓秋行軍蟲飛越渡海來台,造成全台天女散花般的分布狀態(影片請按播放)。

5月15日至5月31日,台灣及華南和日韓地區衛星雲圖氣流變化圖,天氣風險開發公司製作

5月15日至6月14日,台灣及華南和日韓地區衛星雲圖氣流變化圖,天氣風險開發公司製作
透過衛星氣象雲圖的分析,也似乎表示,不排除透過這個月旺盛的西南氣流,秋行軍蟲一波波從華南地區飛來,台灣似乎也必得接受秋行軍蟲成為風土病的事實,要有長期與其共存的持續防疫打算,畢竟秋行軍蟲既出,所至寸草不生!